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优化策略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30 09:22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已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本文在分析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践,探索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内在机制,并就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探讨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优化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科;分层作业;优化策略

  关于初中数学的论文范文还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优化策略思考

  2018年12月,民政部、财政部和教育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减负措施的通知》。“中小学减负措施”共三十条,涉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长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等方方面面。其中,第四条、第五条内容着重强调对作业数量和质量上的把控。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同样一份作业,学优生可以很快完成,学困生却感觉难度大且耗时长,于是分层作业应运而生。

  一、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应然追求。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智力结构、知识基础、认知风格以及学习方法和态度等。这些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作为贯彻课程标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载体,应该有所体现。分层作业的实施能够保证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练习题,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2. 作业形式新旧更迭的自然需求。作业作为承教启学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作业设计常常存在内容统一、形式单一、“一刀切”等顽疾。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完成同等数量和难度的作业,教师再按同样的标准批改,并就部分典型问题进行统一讲解,这样往往会出现学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到”的现象。分层作业的构想和开发体现了因材施教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作业的改造和革新。

  3.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然追求。“减负”本质上是“提质增效”的过程。课业负担不仅仅体现在客观的学习量大、作业耗时长等方面,还关乎学生的主观感受,即学习体验和学习效能感。初中数学注重考察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少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发现学习数学很难,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学习数学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负担。分层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和自己的掌握程度相当的作业题目,学生会做作业了,信心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二、分层作业的内在机制

  在前期的文献查阅中,笔者发现学者们对分层作业的分层标准、分层原则和理论基础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就分层的标准而言,有根据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作业难度等进行分层;在分层原则上,有学者提出显性和隐性分层相结合的原则、动态和静态分层相结合的原则、自主选择性原则、适度激励性原则等。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了分层作业的内在机制。

  1. 选定媒介,作业分层。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两者的结合尤其对教育媒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轰动一时的慕课和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在线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以腾讯QQ为媒介,共设立了三个QQ群,分别取名为夯实群、提高群和拓展群。夯实群内为基础练习,旨在夯实基础、巩固所学;提高群内为中等偏难的题目,旨在激励学生勤动脑、多思考;拓展群内为拓展类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 学生自主选择入群。学生入群采用自愿的方式,在学生自主选择加入的群之前,教师会提前介绍三个群的作业类型及难度等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但学生的自主不是盲目的自主、放任不管的自主,当学生选择的群不太恰当时,教师会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再思考,并及时与家长协商。等到学生、家长、教师达成共识之后,再加入相应的群。若学生想加两个群,也是可以的,说明学生学习的兴致比较高,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3. 及时反馈,群内指导。反馈是分层作业内在机制的重要部分,没有教师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老师的教学活动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数学分层作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做完作业后,以照片的形式上传到群里,教师进行网上批阅,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学生再迅速更正,形成“作业—问题—反馈—再思考”的良性循环。

  4. 测试检验,群级转化。各个群内的成员并不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而是可以动态转化的。常规性的转化是以每月月考成绩和学生意愿为参照,如果学生成绩进步了,就可以向教师申请加入到上一个层次的群;如果学生感觉群里的作业做起来有些吃力,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可以申请将作业难度的层次降一降。非常规性的转化即不以月考成绩为参考,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体验决定。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了一些心得,想加入拓展群试一试,试了之后发现自己可以跟得上,就可以留在该群。在不同级别的群间转换中,教师应充分保证学生平等自由的权利和机会。

  三、分层作业实施中取得的效果

  1. 学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上升。传统的“一刀切”的作业包含有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的题目,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困生至少有一半的题目不会做,学优生有一半的题目不需要做。长此以往,学困生容易对数学学科产生畏难情绪,对自我产生怀疑,严重者会彻底放弃数学学科,放任自流​‍‌‍​‍‌‍‌‍​‍​‍‌‍​‍‌‍​‍​‍‌‍​‍‌​‍​‍​‍‌‍​‍​‍​‍‌‍‌‍‌‍‌‍​‍‌‍​‍​​‍​‍​‍​‍​‍​‍​‍‌‍​‍‌‍​‍‌‍‌‍‌‍​。学优生则做题马马虎虎,不认真对待,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分层作业的实施,鼓励教师给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集中精力去应对自己“最近发展区”内的题目。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又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热情逐渐上升。

  2. 问题导向明确,学习动机加强。从分层作业的内在机制来看,学生自己的想法始终是作为判断的第一准则。从刚开始的入群,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选择,到后来的群级调整,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体验上下择群。这种自我审视、自我检阅、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模式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现在学生做作业不再需要教师和家长督促,而是自己主动学、想要做。同时,教师一对一的反馈和评价能够让学生立即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整改。

  3. 学生成绩提升,教师素养提高。分层作业实施一年后,笔者发现进入优等生行列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困生的人数逐渐减少,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锻炼。无论是宏观角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还是微观角度的习题选择、作业反馈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不小的挑战,需要教师将教学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认识。

  四、分层作业的优化策略

  分层作业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首先,作业选材和设计上需要准备三个层次,数量上由一份变为三份;其次,作业的批改量大,批阅的方式目前是在照片上写字、划圈,操作比较麻烦;再次,作业反馈重复且被动,目前采用的是学生发一份、教师改一份的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无法预知学生的问题所在,针对同一个问题,每发来一份,教师需要重复跟不同的学生讲解;最后,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不固定且战线长。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一,如果某位学生晚上11点才将作业图片发在群里,教师要等到11点之后才能进行批改。这种情况时常发生,而且更多是在11点之后,教师还要再等一等其他作业没上传的学生,一般要忙到12点左右才能休息。一方面,教师等学生上交作业;另一方面,学生等教师提供反馈,双方时间经常出现不对等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几个优化策略:

  1. 健全保障机制,集中集体智慧。正如集体备课是教师共同合作、一起探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样,分层作业也可以跳出个人单打独斗的状态,融入教师间的研讨交流与互助合作的大流中去。教师集体编排题目,形成分层作业题库是缓解单个教师开展分层作业教研活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样本的有效性会大大提升。对于单个教师而言,三个层次的题目仅仅是依据该班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而定,样本数量相对较少,且缺乏发展性,无法根据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整个学习过程来做出有效判断。而全年级甚至全校的数学教师集中备案,依托的样本是全年级甚至是全校的学生,设计的题目能够更好地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的发展性;另一方面,教师集体编排题目,人多力量大,行事速度快、效率高,能够更好地预测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感到困惑或者易于犯错的知识点,且能够在短时间内编制出配套的题目和对应的讲解分析。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保障机制,支持教师的创新改革,集中集体智慧,设立分层作业编排小组,合力开展教研活动。

  2. 建构多元主体,打造学习共同体。分层作业从选材设计到批阅反馈都是数学教师一个人完成的,个人力量势单力薄,行至后期勉强维持,很容易失去活力,导致某些环节实施不到位,影响最终成效。实际上,分层作业活动开展的主体不应仅仅局限在单个教师身上,而是要构建多元主体,如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校和学校,打造学习共同体,形成联动态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良好的生生关系是互帮互助,良好的校际关系是资源共享。就像每个班都有学科课代表一样,教师可以在每个层次的QQ群里任命一名小组长,将收发作业的事宜交给小组长去负责。群内的答疑解惑也不仅限于教师一人去完成,而是可以参考英国的“导生制”,鼓励“小小先生”为班上学生讲解分析。同样地,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可以实现校际合作,积极创建分层作业的工作平台,共同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3. 求助“互联网+”,优化运作模式。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结合为教育媒介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条件。分层作业的开展以腾讯QQ为载体,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分层作业的优化需要再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运作模式。例如,有学者研发出作业设计软件,该软件可以满足教师在系统的帮助下快速编辑分层作业的需求。在该系统中,教师可以把出好的试题在系统内发布,学生亦可进入系统做题,这样既保证了教师选题的快捷性,又保证了作业批改的规范性。也有学者仿照部分书籍附上二维码提供辅助信息的方法,在分层作业的题目旁边制作了二维码。学生只需要扫一下二维码,该题的分析讲解就会立刻呈现。这样既解决了师生沟通时间不对等的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再思考的习惯,还能够筛选出真正值得教师讲解的题目。目前,“互联网+教育”聚焦在分层作业上的关注度有待提升,合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不失为分层作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程丽萍.语文课程视野下的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81-184.

  [2] 罗晓英.实施分层作业 人人体验成功——上海市长宁区大面积实施分层作业的做法和体会[J].化学教学,2015,(2):64-67.

  [3] 梁顺冰.网络环境下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途径[J].教育信息技术,2014,(5):63-65.

  [4] 孙欢欢.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分层作业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7):61-64.

  [5] 曹秀华.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层作业设计[J].教育探索,2006,(11):40-41.

上一篇: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早自习诵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