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创业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融合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26 09:59

  摘 要: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关键期,大学生创新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能够为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众多的发展机遇​‍‌‍​‍‌‍‌‍​‍​‍‌‍​‍‌‍​‍​‍‌‍​‍‌​‍​‍​‍‌‍​‍​‍​‍‌‍‌‍‌‍‌‍​‍‌‍​‍​​‍​‍​‍​‍​‍​‍​‍‌‍​‍‌‍​‍‌‍‌‍‌‍​。因此,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创意产业、乡村电子商务、农业生态科技产业等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机遇,提出了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

  关于乡村振兴的论文范文还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坚持优先发展农村经济,创新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机遇,以加快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由此提出了大学生创新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方向,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应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构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体系,真正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社会资源、教育服务等支持。由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机遇,针对性提出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策略。

  1 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机遇

  1.1 “乡村振兴”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要想真正促进乡村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应关注乡土文化的重构,创新开发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以充分弘扬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文化基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国内乡村都开始集中开发挖掘各自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创意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等。如福建磻溪镇赤溪村依托当地丰富的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创新与服务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并注重乡村环境保护,打造生态旅游发展体系,由此摘掉了“赤贫群”的帽子,并获得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荣誉称号。

  1.2 乡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国内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乡村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进一步开拓了农村消费市场,并有力带动了农村农产品的流通,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服务水平。截止2018年底,国内农村电商的零售额达到了1.38 万亿元,同比增长29.8 %,其农村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迅速。在此形势下,农村电子商务助力扶贫工作有序展开,构建了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区,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并推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1.3 农业生态科技产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加快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而农业生态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未来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业生态科技产业的发展下,农村构建多层级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创新开辟小农户为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全面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构建多层次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全面实现乡村脱贫致富目标。然而,农业生态科技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特色开发技术和专业科技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为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开创了发展机遇。

  2 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策略

  2.1 培育大学生创新创新实践理念

  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能够助力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和谐和稳定发展。因此,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一方面,应培育大学生创新创新实践理念,转变大学生对于乡村发展的认知,提升大学生进入农村进行创新创业的意愿,真正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应加强大学生对于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的解读,充分抓住乡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摒弃“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抓住乡村创新创业机遇,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助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构建一体化的融合创新教育网络平台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应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体化的融合创新教育网络平台,以培育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动力。首先,构建一体化的融合创新教育网络平台,政府应为网络平台的搭建提供资金和政策引导支持,扶持大学生的零基础创业,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其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其关键在于大学生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构建适应性模型,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最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学校应有意识地搭建与农村产业发展对接的人才培育机制,进行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进入乡村,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2.3 建设多方主体为一体化的乡村创业实践团队

  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人才是关键,应融入政府、学校、社会、乡村、学生等各方力量,搭建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体系,建设多方主体为一体化的乡村创业实践团队。首先,高校应着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打造常态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体系,并创新构建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专业的农科教合作人才培育机制。其次,充分融合政府、学校、社会、乡村、学生等各方力量,优化乡村的创新创业环境,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高端人才。最后,建设多方主体为一体化的乡村创业实践团队,应注重农村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育,由此搭建乡村基层人才培育机制,展开专项实践能力培训,面向乡村输送专业人才。

  2.4 创新新型创新实践参与模式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应深入挖掘各方资源,创新新型创新实践参与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应创新实践参与、职业参与、本地与远程参与等多种参与模式,多方渠道对接农村经济发展资源缺口。如本地与远程参与模式要求,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并通过本地与远程等渠道,打破农村地域的限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方智力支持。

  3 小结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创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展,以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目标,构建一体化的高质量人才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由此,提出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策略,包括培育大学生创新创新实践理念、构建一体化的融合创新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多方主体为一体化的乡村创业实践团队、创新新型创新实践参与模式等,以实现最终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乡村振兴”创业实践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孟铁鑫.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9,19(07):123-126.

  [2]方中玉,宋怡慧,刘晨,等.基于“互联网+CDIO”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04):83-86.

  [3]张鑫.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乡村振兴”创业实践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7.

上一篇: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之土豆护色的实验 下一篇:休闲农业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