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菜新品种保油杂2号的选育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23 09:33

  摘要:保油杂2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第一完成单位用隐性核不育系81AB为母本、恢复系38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甘蓝型双低两系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经过多点鉴定试验、云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长势强、抗倒伏、抗病、丰产,适宜在云南省油菜产区种植​‍‌‍​‍‌‍‌‍​‍​‍‌‍​‍‌‍​‍​‍‌‍​‍‌​‍​‍​‍‌‍​‍​‍​‍‌‍‌‍‌‍‌‍​‍‌‍​‍​​‍​‍​‍​‍​‍​‍​‍‌‍​‍‌‍​‍‌‍‌‍‌‍​。

  关键词:油菜;保油杂2号;选育;栽培技术

  写油菜品种的论文还有油菜新品种邡油777的选育与应用,您可以免费浏览阅读。

  油菜是保山市主要小春作物之一,属冬农开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供给源[1]。经多年培植发展,2018年种植面积达2.99万hm2,总产量达6.6万t,面积排全省州(市)第3位,总产量排第2位,是云南省主要的油菜籽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油菜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前推广应用的品种难以满足目前生产需求,为选育出优质的杂交品种,解决茬口矛盾,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云南农地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出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中熟品种保油杂2号,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30306。该品种以核不育两型系81AB、恢复系387组配育成,在多点鉴定试验示范中,产量均比对照增产显著,特别是在保山市、罗平县等区域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且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

  1.1 不育系81AB

  2004年引进种都油998杂交油菜新品种试种;2005年在种都油998的大田中发现有不育株分离,且分离的不育株不育性彻底,雄蕊退化完全;同年选择5个不育单株与自育品系48-1杂交;2006年分别套袋自交;2007年分离出不育株,进行夏、秋(加代)两季系内成对兄妹交,同时进行不育株和农艺性状的筛选;2008年继续进行夏、秋(加代)兄妹交选育,成功选育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的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AB。2016年3月21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省级专家组鉴定(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约为1∶1)。不育系的不育性彻底且稳定、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套袋自交结实率0,性状优良,幼苗生长直立,叶色绿色,苗期生长势强,整齐一致,茎、叶微具蜡粉,种子圆形、黄色。

  1.2 恢复系387

  2003年混合收获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号大田优良单株4株,编号为2003D-1~2003D-4;2004年种植收获的混合种,出现了植株高度、花期、育性等性状分离,从其群体中选择了可育、开花早、花粉量多的5个单株与群体中的优良不育株杂交,编号为2003D-4-1~2003D-4-5;2005-2008年结合品质、育性和抗性选择进行了连续测交及自交选育,其中编号为2003D-4-3的单株材料表现育性稳定,植株性状优良,于2008年命名为恢复系387。恢复系幼苗生长直立,叶色绿色,苗期生长势强、整齐一致,茎、叶微具蜡粉,开花早、花粉量多,恢复率100%,种子圆形、褐色。

  1.3 品种选育经过

  2009年用恢复系387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AB及多个不育材料为母本进行测配;2010年种植了测配的13个品系,通过植株性状、育性、品质等方面的严格筛选,其中81AB与恢复系387组合表现较好;2011年开始网室隔离制种;2012-2014年在保山市多点种植观察;2015年命名为保油杂2号并参加联合体多点鉴定试验,6点次每667m2平均产量279.63kg,居8个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16.23%,增产极显著,田间表现出高产、抗倒伏、抗病性强;2016年参加联合体多点鉴定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228.69kg,比对照云油杂2号增产5.75%,增产极显著。2017年在保山市各县区示范种植,综合表现好。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30306。

  2 品种特征特性

  属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双低、半冬性中熟杂交品种。生育期180.3d,幼苗生长直立,生长势较强。叶色中等绿色,有裂叶2~3对,叶片大小中等,叶面平展,基叶椭圆形,叶缘无刺毛,有波状缺刻。茎、叶微具蜡粉,薹茎绿色,花瓣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状态测叠。植株属矮秆紧凑型,茎秆坚硬、抗倒性较强。植株分枝部位低,属匀生分枝型,一次分枝数多,主花序较发达。结荚层厚,角果大。株高165~185cm,有效分枝数3~15枝,单株有效角果数300~450角,每角粒数18~22粒,千粒重3.98g,种子圆形、褐色。芥酸含量0.97%,硫苷含量26.36mol/g,

  含油量43.80%。抗倒伏,耐寒、耐旱,抗白锈病和病毒病,中抗菌核病。适宜云南省海拔1100~2000m中上等肥力田块的油菜产区种植。

  3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6点次每667m2平均产量279.63kg,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16.23%;2013年续试,6点次平均产量228.69kg,比对照云油杂2号增产5.75%。2016年、2017年分别在云南省腾冲市界头镇、清水乡举办33.3hm2和23.3hm2示范样板,经市级专家实产验收,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达278.68kg和296.53kg,比非示范区分别增产12.41%和14.62%,增产增效显著。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播种

  前作收获后,及时精整土地,做到土粒细碎排灌方便,一般墒面宽1.8~2.0m,沟宽0.3m,沟深0.25m[2]。直播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旱地油菜播种时应根据墒情水分抢墒播种。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移栽,苗龄控制在25~30d。

  4.2 栽培密度

  直播保苗为8000~1.2万株/667m2,育苗移栽保苗为4000~6000株/667m2。

  4.3 平衡施肥

  把握有机肥与无机肥搭配,大元素肥与微肥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每667m2施用有机肥500~800kg、尿素40kg、普钙40kg、硫酸钾20kg和硼肥1kg。

  4.4 中耕管理

  及时间苗、定苗和查苗、补苗,保证苗齐苗壮。在出苗期防治跳甲虫为害,适时防治蚜虫,及时除草和中耕培土,在苗期、蕾薹期、花期和角果发育期适时灌水。

  4.5 科学采薹

  因保油杂2号菜薹食味佳,故在开花前7~10d,采摘下主茎及部分一次分枝薹做菜薹,采收时不伤底芽及边芽,采薹长15~20cm为宜,立春后不宜再采薹。

  4.6 适时收获、提高品质

  在全田有80%~90%的角果变黄,采用油菜专用机械收获。或者全田有70%~80%的角果变黄,人工收割,铺晒5~7d后,选晴天采用机械脱粒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油料学报,2010,32(2):300-302

  [2] 杨和团,牛文武,杜新雄,杨丽萍,蒋劲松,张建军.油菜新品种保油杂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中国种业,2018(4):63-65

上一篇:油菜新品种邡油777的选育与应用 下一篇:玉米品种万糯2000高产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