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22 09:30
摘要:河南省从2002年开始开展引种工作,随着农业生产和政策的变化,品种管理政策和办法不断调整,引种工作也不断在改进和完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种管理办法和措施。到2018年,河南省共引种主要农作物品种932个,小麦118个、油菜7个、玉米476个、水稻222个、大豆57个、棉花43个、花生7个、西瓜2个。引进的表现突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如玉米品种蠡玉16、隆平206,小麦品种西农979、衡观35,大豆品种中黄13,在河南省推广多年,为河南省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作出了突出贡献,引种工作成效显著。对在引种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引进品种良莠不齐、同质类型品种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引进品种筛选工作,加强对引种品种抗病试验管理,加强引种品种宣传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建议,以确保引种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发挥引种可以起到快速有效地解决生产发展需要优良新品种的作用。
关键词:引种;政策依据;改革;发展;成效;问题;建议
关于农业种子的论文范文还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现状及对策,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出台之前,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河南省引育结合,引进了一批小麦、玉米、水稻、西瓜等优良新品种75个,如玉米品种丹玉13、小麦品种矮丰3号、小偃4号、陕农7859、徐州21等。《种子法》出台之后,根据第十六条“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引种”的规定,河南省从2002年开始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引种工作。随着农业生产和政策的变化,品种管理政策和办法不断调整,引种工作也不断在改进和完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种管理办法和措施。从开始引种到2018年河南省共引种主要农作物品种932个,包括小麦品种118个、油菜品种7个、玉米品种476个、水稻品种222个、大豆品种57个、棉花品种43个、花生品种7个、西瓜品种2个。其中2014年之前共引进271个品种,占引种总数的29.0%;2016-2018年共引进661个品种,占引种总数的71.0%。同一生态区新品种引进工作,缩短了试验时间,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地方封锁,填补了特殊区域特殊品种短缺问题,促进了省际间种质资源和信息的交流共享,节省了引种单位的试验和推广成本,加快了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利用。
1 引种工作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同期,我国第一部《种子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全国种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主要农作物品种经营由国营企业独家经营转为多渠道经营,品种选育由科研单位为主呈多元化育种新格局,种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按照《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推广前要经过审定程序,未经审定或审定未通过的品种不得推广。按照审定程序,一个新品种从试验到审定,整个过程至少5年以上,而大量的种子企业成立,起步发展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品种,如果通过审定获得品种,从时间上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求,最快捷的途径是从周边省份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可以说从2002年始引种工作纳入品种管理快速发展轨道。2002年河南省开展引种工作以来,先后引进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品种857个,为全省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
2 引种工作的可行性
从技术说引种能否成功,决定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异程度,差异越小引种越容易成功。所以引种时需要考虑的生态条件包括:气温、日照、纬度、海拔、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其中气温和日照长度是决定性的因素,而纬度和海拔则与气温和日照长度密切相关。河南省北部与河北的邯郸接壤,东部与山东的菏泽,东南与安徽的亳州、江苏的宿州接壤,南部与安徽的六安、阜阳接壤,西部与山西的运城、陕西的渭南接壤,这些地区不属于同一行政区,但气候和生态环境接近,农业种植习惯和栽培条件接近,历史上有互换引种传统,有许多成功引种的例子,如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曾引进陕西省小麦品种西安8号、江苏小麦品种徐州21、河北小麦品种冀5418等,并且在全省大面积推广;玉米曾引种辽宁省品种丹玉13,山东省品种掖单2号、掖单12、掖单13号等,这些在80-90年代曾是河南省玉米主导品种;水稻品种引进更多,如汕优63、扬稻1号、D优68、Ⅱ优838等,目前河南省南部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80%以上为省外引进品种。适当合理的引种,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3 引种工作政策依据
2003-2006年河南先后引进了7批次126品种,经过3年多运作,在实践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引种规定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征求种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有关种子企业意见基础上,经农业厅批准,2006年12月出台了《河南省相邻省已审品种引种实施细则》修订稿,在原规定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细化,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引种品种的审定时间进行了具体规定,引种品种应是相邻省份近3年来审定的、适宜河南省相同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的新品种;二是引种试验时间由1年调整为2年,从时间上检验品种的安全性;三是对品种丰产性检验,试验点数不少于8~10个,每品种面积不小于200m2,与同类作物生产试验的面积相当;四是引种试验与省试验相接轨,采取参试品种密码编号,核心点公开,其余试点封闭运行的方式,保证试验的公正性;五是发挥专家现场考察作用,现场考察中对不适宜引种的品种一票否决。
4 引种工作改革与发展
第2阶段为2016年至今,为快速引种发展阶段,2年半时间河南省共引进主要农作物品种5批次661个,年平均引进品进264.4个。2016年新《种子法》实施,按照国务院放管服的要求,放宽品种引种备案条件,对于通过省级审定、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农作物品种,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2],程序上采用企业试验布点→结果汇总→专家材料审查→政府备案,企业为引种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引种工作由审批改为备案后,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引种积极性,不但本省企业引种,周边省份企业也纷纷加入引种队伍,每年申请引种数量超过400多个,引种备案速度加快,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品种的需要,种子市场呈饱和状态。
5 引种工作成效显著
自2002年开展引种工作以来,河南省共引进主要农作物品种857个,小麦107个、油菜4个、玉米465个、水稻200个、大豆55个、棉花24个、花生2个。引进的品种中不乏有表现突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为河南省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引进的玉米品种隆平206属中密度、中穗品种,品质一般,抗倒性、抗病性较好,主要在濮阳、驻马店、许昌、新乡等地市种植,2016年推广面积达到16.53万hm2,2014-2018年居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前7位,2010年推广至今累计推广面积73.33多万hm2;蠡玉16属中低密度、中大穗品种,在河南省豫东南部面积较大,因抗性好,自2006年引进河南省以来,累计在河南省推广128万hm2,2012-2014年每年种植面积超过16.67万hm2,居当年玉米种植面积的前5位。这两个品种目前仍在河南省种植,对稳定河南省的玉米面积和产量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6 问题与建议
针对在引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引进品种良莠不齐、同质类型品种多、群众选择难度增加、品种假冒套牌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引进品种筛选工作,对通过引种备案的品种在全省安排10个以上展示点,对品种的全生育期进行观察记载,重点观察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对存在严重缺陷的品种及时退出或防范;(2)加强对引进品种抗病试验管理,由省站统一指定抗病性鉴定单位,关键时期组织专家考察,凡抗病性不达标的品种不予引种备案,确保生产用种安全;(3)加强引进品种宣传工作,组织召开品种观摩会议,让周边群众掌握品种信息,合理选择利用品种。对引进品种群众反映良好、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品种列入政府扶持名单,加大宣传力度;(4)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引种单位应严格遵守《种子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和规章,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宗旨,持证经营、备案经营,尊重知识产权、不侵权,经营符合规定的品种,对所售种子做到全程可追溯监控。保证不销售“假、冒、伪、劣”种子,树立“讲道德,重合同,守信誉,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行业新风尚,建立事前信用承诺制度,增强诚信意识。管理部门加强引种监管责任,定期抽查引进品种质量,特别对品种真实性的检查,防止数据、材料造假,切实保证引种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长亮.适宜甘肃河西灌区的大豆新品种引进筛选及评价.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8
[2] 周新保,冉午玲,谢军保,刘诗慧.回顾历程完善审定机制 改革创新发展现代种业.中国种业,2019(3):57-61
上一篇:庆阳市鲜食玉米生产现状与建议 下一篇:陕西合阳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