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09 10:57

  摘 要:钢琴教学作为高校艺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对于学生在钢琴课堂上即兴伴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钢琴知识和演奏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首先从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演奏能力的教学现状出发,其次分析从现阶段高校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提高学生钢琴即兴演奏技巧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为高校学生构建良好的钢琴艺术教学氛围,从而为钢琴即兴演奏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专业素养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钢琴教学;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提升

  在新时代时代背景下,随着新课改成果高校教学中的不断深入,钢琴教学作为高校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钢琴教师要更加注重对于每一位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演奏能力的教学和培养,促使高校钢琴伴奏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进而达成提升学生钢琴即兴伴奏、演奏综合专业素养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然而,目前受传统因素和理念的影响,许多高校在钢琴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沿用传统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即兴演奏教学的模式,长此以往,在此种单一化的钢琴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会对相对枯燥的钢琴教学失去兴趣,无法将自身所掌握的钢琴演奏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即兴伴奏中去,从而导致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大幅下降,这与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国家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理念相违背,对此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钢琴教学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钢琴教学环境和氛围,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荐阅读:高校辅导员论文发表价格

  一、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教学现状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教学与其他艺术科目教学不同,其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能,同时对于学生综合钢琴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成果在高校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高校将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纳入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高校钢琴教师也逐步将即兴伴奏教学作为实际钢琴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从而促使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实现质变层次的飞越,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教学中都基本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钢琴即兴演奏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教学课程,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难以真正地理解知识内容,更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演奏相结合,因此很难有效的达成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的目标。除此之外,在高校钢琴演奏的教学中,有不少的高校钢琴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单一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未能有效进行实践,片面对知识进行理解,难以充分发挥出钢琴实践应用的效果,自身即兴伴奏能力不足,难以全方面发展。

  二、现阶段高校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钢琴教学与即兴演奏缺乏有效的结合

  当前,在一些艺术高校的钢琴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通常会将演奏技巧教学与即兴演奏部分的教学分为两个不同的板块来分别进行教学,很少将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原始形式的歌舞,经过历史的流转以及长期演化形成戏剧剧种表演形式,而其艺术形式中包含音乐、舞蹈等元素,在音乐教育中也具有适用性。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也肩负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发展戏曲文化也有利于音乐教育的民族化发展。各地区有不同的戏曲文化形式,如河北地区的戏曲形式包括河北评剧、唐山皮影戏等,山东地区的戏曲形式包括吕剧、柳琴戏等,江苏地区的戏曲形式包括昆曲、淮剧等,浙江地区的戏曲形式包括越剧、绍剧等,安徽地区的戏曲形式包括黄梅戏、凤阳花鼓戏等,各地区高校便可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融入地方戏曲唱段,进行地方剧种的赏析,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对戏曲文化的传承,提升音乐教育的有效性 [5]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开展音乐教育需要重视教育对象的思维意识发展状态,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击,使得部分学生对音乐艺术文化存在崇洋媚外的心态,实现音乐教育的民族化发展,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正确引导,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于民族化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民族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发展是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路径,高校可以通过发展民族化教育理念、以民族化形式体现高校音乐教育的校本特色、重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规模化、在音乐教育中发展中国戏曲文化等途径,实现民族化音乐教育的有序推进,利用民族音乐浸润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提升高校音乐的教育价值,同时通过多元音乐艺术文化的融合,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欣.五声性和声思维在民族化钢琴作品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创作,2018,09:116-118.

  [2] 黄正红.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探究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J].艺术评鉴,2018,21:105-106.

  [3] 汪学政.论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渗透—以采茶戏为例[J].福建茶叶,2017,10:214-215.

  [4] 陈睿明.乘“一带一路”东风促民族音乐发展—贵州音乐民族化发展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14:22-23.

  [5] 雷强力.基于西洋唱法的民族化视角探讨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J].文艺生活,2017,08:234.

上一篇: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探索 下一篇:微信教育在儿科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