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毛作品中的流浪意识的觉醒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05-31 11:09

  在三毛的中期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中,她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的所见所闻,以及零散的生活细节与经历,尽管这只是她一生流浪的一个阶段,但是透过散文集中的散文可以看到其中反映出了三毛内心的流浪意识进一步觉醒和她一生的追寻,而这一类型的自我放逐式生活正是由于寻求生命意义的主动流浪意识造成的。在文集中她表现出追求生命的本真和自身独特的思想个性,带给读者极具感染力的艺术享受。本文通过对《撒哈拉的故事》这部散文集中的流浪意识的表达的解读,分析她自身流浪意识觉醒的因素,对其作品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安徽文学》杂志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由《安徽文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稿件以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艺术类为主,欢迎一切真知灼见和探索创新的学术人员投稿。

  一、自身独特个性的释放

  散文中三毛用第一人称“我”来记录撒哈拉的生活,所有一切的情节,一切的经历都是围绕着“我”来展开的,而没有其他覆盖过作者本身主角光环的人物,就连叙事也是平铺直叙地来描写“我”在撒哈拉生活的一点一滴,直率地表达出“我”的情感,沙漠故事也在三毛这样独特自我个性的影响下,回归到“我”这个人物本身极度自我的个性上来。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创作时流浪意识觉醒的表现,严格来说,就是三毛独特个性的释放。三毛曾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于是,这个荷西口中的“异乡人”,把沙漠的流浪当成了个性释放的理想之地。对于撒哈拉沙漠这么一个荒凉、贫苦、炎热、蛮荒的地方,三毛内心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个性会不自觉的利用心灵上自我放逐来逃离现实世界的孤独与痛苦,而撒哈拉这个远离现代文明的沙漠环境也催生了她自身流浪意识的觉醒。

  二、追求乌托邦式的个人理想

  在黄建华先生的文章中三毛被这样评价:“三毛的流浪有她的理想和愿望的,是一种诗意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追寻。”

  这片撒哈拉沙漠实际上深深刺激了她心底深处的流浪者的那个“家”的感觉,不单单是因为荷西这一个心灵的归宿始终陪在她身边,更是因为三毛把浪迹撒哈拉当成她乌托邦流浪理想的“家”的所在。因此她始终觉得那样的感觉是一份来自遥远前世的家乡的味道,而她也不知为什么的把自己“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在三毛看来,能够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她而言就是精神上的文明,无论撒哈拉沙漠多么愚昧无知的蛮荒环境,或者是面对沙漠生活中困苦现实的考验,三毛都能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她在散文集里用了大量幽默、调侃的语言描述着自己是如何在沙漠旅居中看尽世间百态,对困难应对自如,用轻松幽默地笔调展现着异国的美丽风情和生活中细小的甜蜜,只因撒哈拉沙漠对她来说是有着“一片诗意的苍凉”的乌托邦理想之地,她依然没有放弃当初的选择,可见自我理想的实现让三毛的流浪意识进一步觉醒。

  三、对爱情的渴望

  三毛执着地保留她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去坚持她的流浪,而符合她爱情理想的流浪才能让她的心灵得到解脱。散文集中的《白手起家》一篇中她写道:“除了我父亲鼓励我之外,另外只有一个朋友, 他不笑话我,也不阻止我,更不拖累我。”,“他,也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等我独自去非洲时好照顾我......我便决定要跟他海角天涯一辈子流浪下去了”,于是当得到了能与其一生追求的流浪相配的永恒爱情之时,也自然地萌生这样的想法。所以说,她流浪意识的觉醒也是源于她对自己爱情观的执着追求,为的是去尽情地在沙漠里体验自己与荷西完美的爱情。

  四、渴望回归自然,探寻生命的意义

  在沙漠结婚前,三毛深入大漠的游牧民族的附近去搭建帐篷居住,当她“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野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忘记现实生活的枯燥和艰苦。”对于三毛来说,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情感,是她一直寻找的流浪带给她的无法言语的喜悦。对于三毛流浪意识的觉醒,还可以从这一方面看,她是要得到一个通过流浪来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即探寻生命的意义。无论是那沙海天地间壮美的景色,还是沙漠中愚昧落后的撒哈拉威人,在她看来那都是一种人性最真诚的回归,所以三毛看见沙漠居民把生老病死看得如此自然,以一种貌似很优雅的姿态去对待生死之时,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悟,“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三毛从她早期的《雨季不再来》里表现出对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宿命感的无奈,到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里已经转变成为不断地思索生命的意义,并找到答案。通过流浪生活得到的生命感悟,给她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创作灵感,而创作灵感成就了《撒哈拉的故事》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韩志湘.论三毛的“我执”创作心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9-90.

  [2]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白手起家[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146,131~132,132,131,132.

上一篇:营运资金管理的持续完善 下一篇:实务中循环贸易纠纷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