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类论文范文两篇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7-04-24 15:04

  现在很多小学都实施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对小学生的发挥在那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两篇小学生教育类的论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新型城镇化区域职业教育研究。

  一篇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深受教育界人士的青睐。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简要阐述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相应地提出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为促进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素质教育;意义;措施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奠定学生今后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语文素质教育重视,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希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概念

  素质教育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为人处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生活与创造能力。为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国民素质。

  (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者的比较

  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教育目标而言,应试教育以提升学生成绩为目标,而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目标;二是就教育重点而言,应试教育重点在于成绩优秀、可升学的部分学生上,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全体学生身上,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三是就教学方式而言,应试教育采用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采用多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教学方式。

  (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肩负起这一重大责任,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特点,是义务教学的基础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奠定学生今后发展坚实基础。其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字、词、句的积累、阅读、写作等,还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智力水平与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出要求,可概括为习惯、品格与情感三个方面内容。其中,针对于小学语文习惯又可以细致划分为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倾听习惯与写字习惯等。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品格强调的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修养,塑造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以及乐于助人等优秀品格。情感所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要素是语文素质,而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对于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感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大作用。也就是说,人才素质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文素质,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其中,人的素质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以及智力素质等多个方面构成,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课堂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素质教育目标,在传授学生丰富语文知识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人们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然而,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中依旧存在着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问题,且受到我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阻碍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自身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视,以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素质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认识,具体而言,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小学语文教育基本内容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理念下,虽然减少学生学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中,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小学教材针对于该方面内容选取部分内容。例如,教材中《晨读》这一文章讲述的是三个孩子充分利用晨间的光阴,大声的朗读文章。该文章向学生倡导的理念是应珍惜宝贵时间,努力的学习知识。除此之外,《雷锋日记二则》中所提倡的“钉子精神”,讲的就是时间如海绵中的水,让学生珍惜平常的点滴时间,抓好每一寸的光阴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珍惜时间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超过文化素质。因此,教师在开展平时教学活动中,除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更要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其中,类似于《中华美德贤士》等文章,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中,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熏陶,对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应从知、情、行三个方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其中,“知”强调的是教师面向学生开展说理教育,提高学生是非分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讲授《海豚救人》这一文章中,教学重点不应是讲解生字词,而着重讲解动物与保护动物行动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使其了解动物保护具体方式。其次,“情”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让学生在认识到好与坏的行为基础上,并对好的行为产生快乐、满足等积极情绪,而对坏的行为则产生厌恶、悲愤等消极情绪。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时,教师应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爱国主义情怀。最后,“行”所要强调的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坚决不做违反道德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小学语言素质教育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属于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为此,针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与体验挫折感,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爱迪生》这一篇文章时,除让学生认识其中复杂的生字词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爱迪生为科学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端正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并通过融合学生考试失败的具体生活情景,增强学生克服生活困难的自信心与勇气。与此同时,在《地震中的父子》的文章中,主要描写的是父子在地震中所表现出的患难真情,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不退缩,不逃避,而是迎难直上勇敢面对。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素质教育受到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书仁.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学周刊,2012,(10):49-49.

  [2]徐桂丽.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读写算:教研版,2015,(4):40-41.

  作者:刘凯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

  二篇

  新型城镇化区域职业教育研究

  【摘要】既有研究成果富有价值的经验参考,但对于传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如何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新局面等相关研究略显不足。未来应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入手进行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精细化研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区域;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梳理

  国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研究日益精细化,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演进:其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五个:(1)利益相关者理论(Votaw,1964;Epstein,1969;Sethi,1971;Aekerman,1975;Murray,1976;preston,1979;Freeman,1984)。(2)贝塔朗菲系统论(Bertalanffy,1972)。(3)配第-克拉克定理(ColinClark,1940)。(4)官僚政治(图洛克,1965;唐斯,1967;尼斯坎南,1971)。(5)民营化(萨瓦斯,1980;Marlin,1984;Porter,1998;Pallesen,2004;Lane,2007;Feiock,2014)。其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方式、模式和范围,如美国的社区学院的管理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管理模式,加拿大简约型管理体制,德国“双元制”管理模式,英国、荷兰和法国的压力型管理模式。相关研究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现状分析、改革动因、创新路径,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制改革、教学模式,研究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其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的引致因素。VictorM.Y.Lam,GaryK.K.Poon,K.S.Chin三人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和学习型组织(LO)理论指出TQM中的质量文化应该包含在LO的学习能力中并且成为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扩张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保障性条件。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StephenDrodge基于英国、荷兰和法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认为影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三个较为重要的因素:管理者的教育角色、管理权限和个人领导力。

  2.国内相关研究梳理

  其一,国内现行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历史演进和弊端分析。国内学者认为,国内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弊端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行业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所有制分割、人才培养与就业分割等诸多障碍,资源难以完全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机制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权、责、利关系尚缺乏明确性,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中的错位、越位、缺位等最终使我国的职业教育缺乏特色竞争力,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动因。

  其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关系研究。一些学者在阐述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时谈到,为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地区差异局面,职业学校要面向农村服务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对外来人口培训上发挥的作用有限,要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下功夫:(1)鼓励在用工地办职业教育,引导人口合理聚集。(2)建立按市场需求培育职业技能人才的合理机制。(3)引导职业教育聚集与分散相结合,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应集中在大城市,职业中学、中专、大专等教育可分散到中小城市。(4)改革职业教育投入与评估体制。

  3.研究简评

  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存在两点缺憾:(1)在分析视角上,大都从经验角度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性列举,很少联系国家经济背景、企业用工需求、区域办学实际,从高职教育现代化管理的角度实证考察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专业调整、项目申报、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和高职教育融资机制与奖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因而相对笼统和粗浅;

  (2)在分析路径上,很少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因而存在学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双重欠缺。国内相关研究对西方理论和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推介,实践探索零散化尚存在以下不足:

  (1)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研究主要处在介绍或借鉴国外研究成果阶段,因而或多或少带有国外相关研究的前述缺憾。

  (2)区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跨学科研究主题,但相关研究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少(主要是教育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学科视角相对单一,跨学科研究成果匮乏。

  4.研究展望

  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一是研究探索以省市共建为突破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管理体制的精细化研究。二是研究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逐步探索政府职能的转变,厘清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院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三是职业教育运行的投入保障机制。四是研究如何建设现代职业院校制度。

  作者:朱茂莹

上一篇: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关系与贸易互补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行信息化建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