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实践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6-13 08:49

  摘要:通过跟踪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培养方案,阐述新工科背景下电子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制定一套适合新工科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作为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电子科学,新工科,学科建设。

  0引言

  某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较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之一,并在2010年获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当前正处于向更高层面进行学科推进和学位点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为电子信息领域培养适合新工科要求的合适人才,显得非常有必要。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实践

  1新工科建设的特点

  学位点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湖南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学位点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学位与学科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与实力更为强劲的高校相关学科相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点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当前的新工科背景下,面临的形式和压力更加不能松懈。学位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而最主要的依托就是学科,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在学校发展和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位点是现代大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工作。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学位点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可以预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积极开展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学位建设探索,以期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有效发现和解决传统研究生教育学科和学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推动电子学科学位点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在各大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都在积极地推进新学科背景下的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2.1国外的研究状况

  在国外,发达也在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新兴前沿学科方向,发布教育改革前瞻性战略报告。例如美国在2011-2013年相继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及“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也于2013年提出“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日本则在2014年发布了“制造业白皮书”等。特别是近年来以美国为核心的欧美非常重视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说明了新工科专业在信息产业、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2国内的研究状况

  在国内,具体在政府布局方面:2017年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提出了“复旦共识”;随后,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并在天津大学召开了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天大行动);而后在北京召开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发布了“北京指南”。高校层面,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也如火如荼。例如:南京大学在原物理学系和电子学系基础上成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构建“新工科”交叉融合学科体系、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学位学科建设新模式;暨南大学则实施了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学科建设,重组并优化涵盖相关各学科知识的新工科学位培养体系;贵州大学在贵州省提出的以大数据引领的电子信息新兴产业战略基础上,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明确以新工科的要求指定新的培养方案,确立“创新、复合、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电子科技大学则在2018年按照一级学科全面调整了院校布局,并根据新的培养方案继续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华中科技大学则面向产业和学科发展,大力推进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工科学位点建设,促进研究型光电新工科人才培养。相对而言,湖南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3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建设策略

  确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位点的建设目标。首先要明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建设的目标:培养“面向未来、有所作为”电子信息领域具备宽广的前沿视野、优秀的综合素质、创新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提供经验和途径并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确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位点的建设步骤。

  (1)明确知识、能力、素养、价值的“四维”,开放度、创新度、综合度的“三度”,新理念、新平台、新方案、新制度“四新”的人才培养新要求。

  (2)探索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的“两化”,多学科交叉复合的“一交”,新方向、新领域探索的“两新”的改造升级新路径。

  (3)采取抓观念更新、抓教研教改、抓课堂教学、抓实践教学、抓能力提升、抓专业认证的“六抓”,进课堂、进制度、进培养方案、进培养目标的“四进”,校企合作、教科结合的“二合”的改造升级新举措。确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建设的主要内容。

  (1)面向新时代,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各个层面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面向新发展,制定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学位点改造升级的可行路径。

  (3)面向新技术,明确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学位点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可行升级路径。

  (4)面向新领域,探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新方向与新领域。确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将学科发展前沿,将产业发展前沿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突出培养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探索对研究生学业的多元化评价。

  (2)如何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研究制定电子信息学科“新工科”研究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3)在知识更新速度快于学科发展的速度情形下,以及学科日益细化,各研究方向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深的情形下,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前沿发展存在的差距,解决各专业之间相互交叉协作的办法与途径。

  4结语

  通过跟踪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培养方案,明确新工科背景下电子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制定一套适合新工科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作为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参考。结合学院与学科实际,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的优化与推进,带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并为学位点建设提供素材与经验;、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学科发展和学位点建设的具体要求,组建类似于教研组的研究生团队,壮大团队力量,形成合力进行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继春,毛剑波,杨明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6):138-141.

  [2]申晨阳.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及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31(03):57-58+51.

  [3]姜灵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建设的现状和设想[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3):15-18.

  [4]殷景华,曹一江,宋明歆,卢鑫,桂太龙.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7(06):17-19.

  [5]董兴法,仲嘉霖,付保川,王俭.电子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01):20-22.

  蒋乐勇1,钱盛友1,叶云洋2

上一篇:电商时代对振兴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冬季大棚蔬菜的栽培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