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2-08 10:53

  摘要:2017年全省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全省各级农牧部门把发展休闲农牧业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美丽田园、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词:休闲农业;现状;可持续发展;措施

  2017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出台进一步促进休闲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宁、互助、循化等市县相继颁布实施农家乐、旅游接待点管理办法服务标准等,进一步引领和规范了全省休闲农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引领下,全省休闲农牧业管理水平提升,发展类型日趋丰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观光型”,以城郊设施农业为主的“设施农业休闲型”,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体验型”,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草地生态旅游型”,以旅游景点为主的“风景名胜依托型”5种发展类型。目前,通过认定的休闲农牧业示范类达到105家,星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家,推介全国最美乡村9个,美丽田园6个。2017年全省各类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达2535家,从业人数达到4.5万人,年接待游客达164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今后全省围绕加快发展休闲农牧业的目标,将创建一批休闲农牧业示范县和示范点,建设提升一批集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培育一批最美休闲乡村品牌。在顺应“三农”发展新形势和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新变化基础上,拓展农牧业功能,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大推动我省休闲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1休闲农业的概念

  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集、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生态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度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本世纪初,生态休闲农业业在我国众多地方风生水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业态,促进了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2休闲农业的特点

  2.1低成本

  休闲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以成熟的农作物来实现经济效益,从开始种植就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培育期间还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产生的效益很低。休闲农业则是依赖于农业资源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之上,一次性购入建成可供游客观光、休闲、住宿、教育的场所,后期维护成本较低。

  2.2高收益

  休闲农业一次投入的成本可以产生高于传统农业同等成本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多农民在休闲农业中的收益远远高于在传统农业中的收益。污染小传统农业一直在粗放式经营,耕作过程中流失的化肥、农药和收割时产生的大量秸秆对周边河流产生严重的污染。休闲农业主要以农业为辅、休闲为主,因此它比传统农业更加的环保。产品附加值高传统农业只是单纯的销售农产品,休闲农业则不同,同样一片果园,传统农业单单的销售果子,休闲农业则可以让游客观光、采摘果子、动手榨果汁等。产品附加值远远高于传统农业。

  3青海省休闲农业分析

  3.1地理优势

  青海处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第一级上,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境内呈现出高山、峡谷、盆地、高原、台地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其中4000至5000米地区占全省总面积54%,最低点1650米,最高点6860米。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岭谷地,南部为青南高原,东部为河湟谷地,间有小块盆地和台地,西部主要是柴达木盆地。由于地形多样,适宜于多种动物和植物生长,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3.2文化优势

  青海文化是西部少数民族汇集起来的文化,是新疆和西藏的融合。因为拥有内陆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它地处青藏高原,让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有着丰富的人文和地理资源。境内回、藏、蒙、土、撒拉民族融合居住,风俗文化各异,独具特色,文化背景丰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3.3市场优势

  全省GDP总量为9581.1亿元。在政府的带动下,全省人民人均收入有同比增长,居民的收入增加使得休闲农业的消费市场潜力增大。

  3.4政策优势

  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政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为目标,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给休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4青海省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内外学者对于发展休闲农业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对策,通过对青海省休闲农业的调查认为:下一阶段,省内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一定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现代农业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和农业的优势。全力打造多功能型的休闲农业。

  4.1内容单一、设施不健全

  除了有一些大的休闲农业外,其他休闲农业,内容形式单一,很多只是单纯的让游客进行采摘、垂钓活动,没有最大程度的开发,在和其他休闲农业企业竞争的时候缺乏优势。经营管理者素质低:很多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很多以前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工作,对经营管理休闲农业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技能和知识,尽管有关部门在对很多管理者进行培训,但效果还不是很显著。

  4.2休闲农业缺乏规范的管理

  省内绝大多数休闲农业虽然取得营业执照、税务执照,但是很多很多游客反应自己要求开张发票的时候,很多休闲农业没有发票可开。休闲农业在县内已经运营数家,当时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指导。问题的根本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

  4.3知名度不高,品位低省内休闲农业的消费者群体还局限于本省及周边市县,原因是省内很多休闲农业定位低、规模小、低品味,没有品牌营销意识。内容不够丰富,设施过于简陋。社会影响力低。

  4.4发展对策

  4.4.1科学规划布局、因地制宜

  有关部门一定以休闲农业长远发展为目标,要将休闲农业区位的定位同城市旅游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农业产业化规划结合起来。休闲农业的区位规划一定要突出特色,从各乡镇、各村的农业资源、经济资源出发,选择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休闲农业。以农为本、以农为辅: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产业,但是整个产业一定要贯穿“农”字,千万不能脱离农业产品,不能盲目的追求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要合理的开发的第三产业,坚持立足农业,合理开发观光、旅游、采摘、住宿、教育等项目。

  4.4.2制定政策、扶持休闲农业

  政府一定要完善相关机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休闲农业中去,应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开发休闲农业,对于自主开发休闲农业的农户给予政策激励,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引领农民自主创业。在用地审批过程中,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用地,避免出现土地滥用、他用。

  4.4.3加大品牌建设

  休闲农业包含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内容,需要具有更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很多从业人员缺乏责任感、品牌意识淡薄。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立足长远的发展目标,致使休闲农业发展缓慢,效益低下。强化监督机制:休闲农业选址多在乡镇村落,很多时候政府的监督力不足,致使很多休闲农业胡乱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游客投诉处理不及时,使得休闲农业进入一个不健康的发展模式。

  因此,强化监督机制,加强休闲农业的管理,使休闲农业能通过正规形式占得市场份额。

  5结语

  青海省休闲农业正在蓬勃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省内的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休闲农业较周边市县的休闲农业水平还是较低。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产生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就业率、保护乡村民俗文化、提高教育水平等的乘数效应。对于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休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廖树宏主编,新农村新休闲,商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2]卢云亭主编,刘军萍主编,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

  [3]叶滢主编,刘杰主编,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初探,江西社会科学,2001(12).

  [4]原梅生主编,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江西财经经济出版社,2008

  金小川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研究 下一篇: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结构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