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滁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26 09:00

  摘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开展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地方政府要把休闲农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发地方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休闲游。本文以滁州市休闲农业为例,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滁州市如何将日趋成熟的网络技术与休闲农业的发展相结合,提升休闲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创新适合滁州市休闲农业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提升休闲农业品牌内涵,促进滁州市农民增收。

  关键词:“互联网+”;休闲农业;经营模式

  休闲旅游以绿色环保、以人为本作为主题,打造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与休闲旅游场所结合起来,必然是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1]。

“互联网+”背景下滁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1滁州市休闲农业现状分析

  滁州市政府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要推广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把休闲农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发地方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休闲游。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达到800万次,综合营业收入35亿元以上。

  1.1滁州市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分析

  1.1.1农家乐

  农家乐兴起的时间较早,最初只是单纯的餐饮结合乡村观光,现在的农家乐规模有一定发展,滁州较有名气的农家乐目前就有数十家,以滁州清阳生态农庄为代表,主要提供餐饮,同时提供垂钓烧烤,葡萄采摘以及出售自酿葡萄酒、草鸡等乡野土产。

  1.1.2观光采摘型

  观光采摘型农庄目前数量较多,多为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识的村民带头联合多名农户共同创办生态果园,以农村自然乡间风光+农产品采摘为主打,滁州目前这一类型主要是按季节划分,春夏有章广桃花节、朱龙草莓基地、南谯区双赢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秋冬有老周冬枣、来安县红叶冬桃现代农业示范区等。

  1.1.3亲子娱乐型生态农庄

  以金鹏生态园、全椒荒草圩农耕文化园为代表的集农业观光、生态种植采摘、垂钓烧烤、餐饮娱乐、儿童游乐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庄,非常适合当前城市家庭周末自驾亲子游。这种生态农庄投资金额较大,金鹏生态园即为金鹏控股集团投资,经过土地流转汇集3000余亩土地,吸收当地农户加入,使企业和农户共赢。

  1.1.4地方特色文化游

  滁州市菊花博览园依托滁菊作为我国四大名菊之一的文化优势,将菊花生产基地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功能性菊花生产、研发、科普基地和知名的菊花休闲观光基地。凤阳小岗村发扬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开发红色旅游为乡亲创收。

  1.2滁州市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滁州市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滁州市菊花博览园、小岗村等政府主导发展驱动模式;大型综合型生态农庄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观光采摘有很多是村集体联合村民共同创业;农家乐是个体农户经营或者小型股份合作并进行收益分配。休闲农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但还是存在发展不够均衡、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2]。

  2滁州市休闲农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政府引导和政策不足

  滁州市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仍在摸索之中,政府尚未能全面布局和规划,休闲农业较为分散,部分生态园、农家乐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不利于推广发展。且缺乏一个由政府牵头组织的休闲农业协会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和赴外参观学习,同时缺乏对休闲农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和配套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都限制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2.2经营主体不全

  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政、农、旅、企、村集体、农业合作社”未能根据实际需要恰当的联合在一起,从而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目前的经营模式有“企业+农户”、“农户+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等等,总体来说政府和旅游公司参与度不广,未能发挥作用。

  2.3休闲农业业务创新、品牌推广营销跟不上“互联网”趋势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强调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以及借助互联网实现快速品质营销,而本地休闲农业没有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互相之间信息不畅通,休闲农业从业者与游客、与市场信息不对称。难免造成部分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雷同、以及休闲农业吸收游客数量不多,效益不佳等问题。

  2.4缺少科普型、民俗文化宣传型特色文化品牌旅游

  目前滁州大量休闲农业易受季节因素影响,尤其是观光采摘业,部分农庄以农产品或水果采摘为特色,一年当中只有一小段时间能有收益,而且也容易受天气以及自然灾害影响,收益波动较大。且滁州市特色文化游、科普体验型旅游品牌太少,所以休闲农业客源还是滁州及周边城镇居民,很难吸引外地客源。若滁州市缺少科普型、民俗文化宣传型特色文化旅游,则休闲农业将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3“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滁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3.1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目前滁州市休闲农业尽管有多种经营模式,但过于分散、不成系统,缺乏统一、系统的前期规划。尤其是很多个体农户投资的农家乐,由于缺乏前期市场调查,往往导致盲目投资和开发,从而最终亏损。而加强政府引导,就是在滁州市政府旅游部门的牵头下,积极组织各地区拟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从资金、基建、用地、规划、信贷和强化用地保障、强化财政资金扶持、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和指导可持续利用现有资源等方面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尤其是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休闲农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经商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带头兴办休闲农业实体,推动农村地区创业就业。

  3.2积极发挥各经营主体的作用

  目前滁州市休闲农业经营模式有“企业+农户”、“农户+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等,总体来说没有充分发挥政府、旅游公司、农业合作社的作用。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和重点旅游项目的直接资金投入和配套支持;其次各休闲农业项目也可以积极与旅游公司合作,比如滁州坐拥琅琊山、小岗村、凤阳花鼓等知名旅游景点,在吸引外地游客的同时搭载推广我们本地的生态农庄、观光采摘、农家乐等,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滁州市目前缺少优秀的民间农业组织,各地区农户等休闲农业从业者应当一起组织参与农业合作社,由农业合作社发挥集体智慧,带领农户与其他经营主体共同发现商机,打造最新颖、最科学的休闲农业项目。

  3.3利用互联网打造滁州市休闲农业信息平台

  将滁州市各类型休闲农业项目整合起来,打造一个专业的“互联网”休闲农业信息平台。使得休闲农业从业者互相之间信息得到有效沟通,避免本地休闲农业项目同质化和重复开发。并使得农户、好的休闲农业投资项目等快速与政府、企业和外界投资者实现对接,并得到投资发展。还能对外提供一个滁州市休闲农业的展示窗口,以便于外地游客了解滁州旅游信息和文化底蕴[3]。

  3.4改变休闲农业传统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一是休闲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原材料采购利用互联网面向全国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农产品生产由传统的“以产定销”向互联网时代的“按需定产”转变,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来预测需要量,或者基于互联网数据共享来执行消费者定制生产模式。二是休闲农业营销模式的改革。基于互联网渠道展开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调研、品牌策划和推广、客户沟通和服务等,尤其是移动APP使用的普及。利用互联网展开营销,增强用户黏性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传统销售模式也将转型为线上销售模式与线下相结合,线上与知名旅游业电子商务公司展开合作,推广滁州市休闲农业产品销售。

  3.5挖掘文化、生态及民俗特色,提升滁州市休闲农业品牌内涵

  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味,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要农事节庆日进行宣传,打造有内涵的知名的休闲农业品牌。不断丰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亲子娱乐、科普教育、民俗风情、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业类型,形成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群。

  参考文献:

  [1]马思捷,严世东.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160-164.

  [2]谢安世.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演进及“互联网+”转型研究[J].经济纵横,2017(6):102-107.

  [3]刘小蓓.大陆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17(4):194-200

  程艳

上一篇:果树栽培技术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基于BIM的医疗建筑智慧运维管理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