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冬季农业主要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及案例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22 09:28

  摘要: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带,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提高我国油料供给能力的蕈要方面。在该区域,油菜籽和小麦是最主要的冬季农作物,也是具备耕地竞争关系的2种主要作物。在对长江流域这两种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耕地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与结果,对油菜籽和冬小麦的耕地竞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产、收购价格、机械化水平、劳动力价格及政策;稳定油菜籽收购价格是提高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油菜籽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成为影响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补贴的影响作用不大。另外,结论也表明长江流域存在很大的油菜籽生产潜力。

  关键词:长江流域;油菜籽;小麦;耕地竞争;生产工艺

  长江流域指长江的集水区域,包括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11个省(市)及河南信阳地区[1]。冬季农业,是指利用作物冬生长季的光、热、水、土、气、劳力、畜力等农业资源所进行的农业生产[z]。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带,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冬小麦也是重要的冬季农作物。目前,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式严峻,所需的植物油有60%左右依赖进口[33,就国内供应部分,菜籽油约占50%,是国内生产量最大的油品。可见,油菜籽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食用油的自给能力和供给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长江流域冬季农业主要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及案例研究

  1区域农作物的耕地竞争力影响因素

  1.1农作物的耕地竞争

  资源竞争力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H],耕地作为一种资源,其竞争的实质是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之间的竞争,结果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换。在种植业内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明显的效益差距,农民会根据利润的多少决定生产的产品和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5]。生长季节相互蕈叠的不同农作物对一定数量耕地资源的竞争,称为耕地竞争。这些生长期接近或重叠的各种农作物,被称为具有耕地竞争关系【6]。耕地竞争机制就是生长期有重叠的农作物如何对耕地资源发生竞争,即竞争如何发生,受哪些因素影响,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和程度如何,并预测农作物竞争得到的可能耕地规模及变化趋势。在耕地竞争机制中,各因素主要基于对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发生影响来起作用,其对耕地竞争产生的影响效果与程度也体现于经济效益。因此,可以从生产的成本和收益上深入分析影响作物耕地竞争关系的关键因素。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作物种植特点。因此,农作物的耕地竞争力比较也一定是在某特定区域内进行。

  1.2冬季农作物耕地竞争力影响因素

  在长江流域,1990年之后单一绿肥的种植模式逐渐为多种冬作综合开发代替,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养地效果有限等原因,绿肥的种植面积大幅下降[23,目前小麦和油菜籽是该区域冬季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下面以油菜籽为中心,就这2种作物的耕地竞争关系展开具体分析。

  2案例分析

  为了对长江流域冬季农业的耕地竞争机制有更详细切实的了解,选择在长江流域油菜籽生产面积最大的湖北省开展调查,具体以五三农场(湖北省最大的农场)作为主要调查地区。

  2.1研究区概况

  五三农场,又称屈家岭管理区,位于江汉平原与大洪山余脉的交汇区域,土地面积为223km2,有水旱耕地1万hm2,为沙性灰潮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方主要作物均适宜种植。农场人口7.2万,职工2.6万,农工1.8万,其中约4000人出外打工。平均每户耕地约2hm2,农业人均收入3663元。近年该地的劳力成本逐渐提高,劳工价格达50元/人·d。农场的主要作物有稻谷、棉花、小麦、油菜籽和蔬菜等,其中油菜籽与小麦是该地冬季农业有耕地竞争关系的主要作物。

  2.2油菜籽和小麦生产的资源和政策条件比较

  资源条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单产上。2006年农场油菜籽的单产达1843kg/hm2,接近全国水平,而小麦单产3139kg/hm2,与4550kg/hm2的全国水平相差甚远。虽然油菜籽的单产不如小麦稳定,但这主要是技术与管理不够成熟引起的,总体上该地的水土条件更有利于油菜籽生产,只是这种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2.3油菜籽和小麦的生产工艺对比

  五三农场一直有种植油菜的历史,过去主要采用育苗移栽的生产工艺,随着劳力成本的升高,尽管育苗移栽的单产一般比直播高出10%~30%,还是渐渐被取代。现在该地油菜生产以直播为主,育苗移栽约占20%~30%。另外,襄樊市还出现少数采用免耕工艺的情况。但由于机械化水平落后,油菜的3种工艺都比小麦费工费时,这越来越影响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2.4油菜籽和小麦的生产成本与收益比较

  2.4.1油菜籽和小麦的生产成本比较

  经调查整理得到表1。其中,总成本不计家庭劳工费,但为了作对等比较,在小麦采用机械而油菜采用人工的工序上,将人工费当作雇工费计入。由表可知:(1)油菜生产中,雇工费占到总成本的三至五成,而小麦生产基本无需雇工;(2)油菜移栽因需大笔雇工费,生产成本最高;油菜直播的生产成本主要比小麦省在种子、化肥及病虫草等农资花费上,虽然小麦机械费较高,但油菜直播为相同工序所付出的雇工费更高。再考虑上机会成本,按50元/d的工资计算,如果油菜籽生产高出小麦的纯收益低于100元却多耗费两天以上的工,农民将偏好种植小麦。可见,劳工耗费已成为油菜生产成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化水平置后与劳动力价格上涨将严重制约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提高。

  2.4.2油菜籽和小麦的生产收益比较

  从1991~2006年两种作物的生产情况可知(图5),油菜籽单位土地收入与播种面积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播种面积的变化置后;油菜籽的收益水平除个别年份外均低于小麦,正与其播种面积长期低于小麦的事实相对应。这说明由单产和收购价格决定的生产收益主导着当地冬季的耕地资源分配。

  2006年由于全国油菜籽收购价格大幅提高,且农场的油菜籽播种地区多为高产区,所以收益大幅反超小麦。对个别农户调查(表2)分析可得:(1)工艺不同引起单产与成本的差异,当收购价格较高时,油菜移栽的高产创造的收益值比直播省下的成本值高;(2)若保持2种作物2006年的生产成本、单产水平及小麦的收购价格不变,当油菜籽的收购价格降到1991~2006年的平均值2.24元/kg,油菜籽的纯收入又落到小麦之下。单产与收购价格引起的收益变化反映了其对作物竞争力的重要影响,更说明收购价格对于维持油菜籽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3结论

  综上,研究区的油菜籽在与小麦的耕地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播种面积无法扩大甚至连年下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单产、收购价格、机械化水平、劳动力价格及政策。其中,单产与收购价格,尤其是收购价格,直接关系到油菜籽的生产收益,是目前影响其耕地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劳动力价格与机械化水平对油菜籽生产成本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已对其耕地竞争力产生限制作用;补贴对农业生产实际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大,但保护价能产生较大影响。在耕地竞争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强度会随时间空间发生变化,但研究区的情况并不是农村的特例。当前,要想稳定提高我国油菜籽的播种面积与产量,稳定好油菜籽的收购价格是关键所在。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许多农村地区劳动力不再富余,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带动劳动力价格日渐升高。对于比较耗费劳力的油菜籽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对自由形成的油菜籽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促进油菜籽收购价格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大油菜籽机械化研究与推广力度,为油菜籽生产的发展扫除障碍。问题的存在,预示着潜力。长江流域的油菜籽生产在工艺、单产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播种面积也可以比目前有较大扩展,这表明我国油菜籽存在着很大的生产潜力。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E13/OL].

  [2]黄国勤,张桃林.赵其国.南方耕作制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109~138.

  [3]王汉中.我们有能力达到70%的植物油自给率[N].科学时报,2007—10一23(A03).

  [4]余瑞祥,成金华,刘江宦.资源竞争力的科学内涵及影响因素[J].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39~42.

  [5]于伯华。吕昌河.北京市顺义区土地资源竞争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94~97.

  [6]于格,刘爱民.小麦的耕地竞争力及其对小麦供求平衡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5。27(1):60~63.

  [7]杨锦莲.油菜产业竞争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李燕玲,刘爱民。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广东农业发展质量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超甜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