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甜糯玉米高效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11 09:22

  摘要:从良种选择、科学管理、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均衡上市、病虫害防治和茬口安排等措施着手,时鲜食甜糯玉米的高效种植技术扣种植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增加鲜食甜糯玉米经济效益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甜糯玉米;高效种植模式;配套技术

  黄淮海地区种植鲜食甜糯玉米已有多年历史,对提高当地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甜糯玉米产量,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特进行了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的探讨。

鲜食甜糯玉米高效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

  一、良种选择。

  隔离种植甜糯玉米品种应具有甜糯适中,香味纯正,质地柔嫩,营养丰富,外观好,果穗大小均匀一致,苞叶长不露尖,结实饱满,籽粒排列整齐,种皮较薄,种子发芽率高,苗期长势强,生育期80~90d,鲜穗单产10500kg/hm2以上等特点。由于甜糯玉米与普通玉米串粉杂交后,易失去原有玉米品种的种性(甜味和糯性),品质下降,隔离条件越差,品质下降越明显。因此,种植甜糯玉米要与普通玉米隔离。隔离方法,一是采用空间隔离,在种植甜糯玉米田块周围300—500m内,不种与甜糯玉米同期开花的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玉米。二是采用时间隔离,即同一种植区内,提前或推后甜糯玉米的播种期,使其开花期与邻近地块其他玉米错开20d左右,甚至更长。三是通过山岭、树林、村庄、河流等自然屏障,阻挡外来花粉传人,实现隔离。

  二、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搞好鲜食甜糯玉米田间管理,首先要认识鲜食甜糯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外界因素,制定出明确有效的措施,按照玉米生长发育的特点,群体发展变化的规律,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进行积极的促进和适当的控制,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满足各个生育时期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要求。

  (一)苗期管理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称为苗期。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根系弱,叶片小,吸收能力和光合能力都较差。黄淮海地区容易出现春旱、低温,有时还有晚霜等恶劣天气状况,对早期播种的鲜食玉米生长极为不利。首先,鲜食甜糯玉米在播种出苗过程中,如果出现漏播断垄,墒情差,种子出苗率低,整地不良有较大坷垃等种种原因会造成缺苗,要进行查苗补种。其次,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和蹲苗促壮,间苗宜于3—4hL叶时进行,定苗时间在5~6片叶出现时进行,蹲苗就是在墒情好的情况下,不追肥,不浇水,多中耕除草,造成上干下湿、上松下实的土壤环境,以利于玉米植株茁壮成长。第三,要进行弱苗偏管,如地势低洼、干旱严重、肥力不足或播种过深等引起的弱苗应偏施肥,以速效性肥料穴施于植株附近效果最好。

  (二)穗期管理

  穗期是指玉米从拔节到抽穗阶段。是鲜食玉米生长最旺盛、对于提高商品质量最为关健的时期。茎叶生长与雄穗、雌穗形成之间争夺养分的矛盾非常尖锐。此时肥水管理应该因地、因苗灵活掌握,地力肥沃、幼苗生长健壮的地块宜少施、晚施速效性肥料,相反,宜多施、早施肥,施肥后依据土培墒情进行灌溉。此期不宜大水漫灌,以免引起茎叶生长过旺。若降雨过多,土壤水分过大还要及时排掉多余水分,否则会因土壤缺氧、温度低使植株变黄,甚至不能形成商品雌穗,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三)花粒期管理

  玉米从抽穗到商品穗采收称为花粒期。抽穗后营养生长基本停止,整个植株完全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应依据植株叶色酌情追施“攻粒肥”,每亩追施尿素不超过3kg。植株生长正常可以不施。应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80%左右,旱灌涝排。

  三、分期播种。

  均衡上市为提高鲜食玉米的商品价值,可采用反季节栽培,争取早日上市或延迟上市时间,也可开展全年种植均衡上市。因此,在鲜食玉米生产中,黄淮海地区从3月中旬到8月初可采取大小拱棚、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盘育小苗移栽,甚至大棚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以保证连续采收上市或加工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四、合理密植。促进壮苗鲜食甜糯玉米商品性的好坏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生产中种植甜糯玉米的适宜密度一般为6万/hm2~7_5万株/hm2,早熟品种密度稍大,晚熟品种密度稍小,为了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茎果穗,保证果穗的商品性和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针对其分蘖特点,必须及时除去分蘖,剔除弱株。鲜食甜糯玉米宜选择肥力较高,pH值6.5—7.0,土质疏松,保水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应采取垄作。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选用发育健全、发芽率高的种子,通过精选分级,去除虫籽、坏籽、霉籽,按大小分级浸种。同时,播种前施氮磷钾复合肥(10:8:7)525—675kg/hm2,硫酸锌7.5~15kg/hm2作基肥,保证种子发芽出苗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并促进壮苗早发。播种时,要控制土壤含水量,采取宽窄行种植(宽行距80~90em,窄行距50~60em),株距视密度而定,播种深度3—5emliP可,每穴2~3粒,用种量15—18kg/hm2,确保全苗。播种后如遇干旱,可覆盖麦秸或稻草等,以防土壤失水导致种子落干而不能齐苗;同时,遇暴雨也可有效防止土壤板结而造成闷种、烂芽。五、平衡施肥。科学管理鲜食玉米以采食早、嫩穗为目的,生长期短。因此,管理上要早定苗,早中耕,早除草,早施肥。根据甜糯玉米生育期短的特点,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提高籽粒的养分积累。施肥上要根据不同地力水平和不同品种的需肥特性进行配方施肥。一般肥力土壤施N、P20,、K20分别为240~300kg/hm2、150—225kg/hm2和225~300kg/hm2,且氮肥中的30%作基肥集中施于播种穴内;10%。20%作苗肥,在幼苗3~4叶时追施,施肥时注意大苗不施或少施,小苗多施以提小苗促平衡;用40%一50%作穗肥,在7—8片叶展开时施人,以促进穗位叶的生长和穗的分化,主攻大穗。甜糯玉米在乳熟期即可摘穗收获,因此,在灌浆初期视前期肥料用量及苗情,酌情施用粒肥,也可叶面喷施生化制剂以促进灌浆,实现穗大粒饱,提早上市,提高商品的外观性。追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深施10—15em。磷钾肥应一次性作基肥施入,同时鲜食玉米要注重补施玉米微肥,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六、病虫害防治应进行无公害防治以提高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和外观品质。鲜食玉米外观的好坏与价格紧密相联,对病虫害要推行无公害防治,提高食用安全性。玉米生育期内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粗缩病、玉米螟及部分地下害虫等。生产中,根据不同播种时间和不同栽河南农业2012年第12期(下)培方式,可以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一)农业防治

  首先通过耕翻、灭茬等方式降低虫源基数,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生物农药。也可采用小苗移栽、地膜覆盖等方式有效避开早世代螟虫的危害。

  (二)药剂防治

  发生蚜虫、灰飞虱时,可以使用10%吡虫啉WP2000~4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以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26680~40020ml/hm2、48%毒死蜱乳油46690~60030ml/hm2、50%辛硫磷乳油133400~166750ml/hm2,加细土25~30kg拌匀后顺垄条施;在玉米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玉米螟、棉铃虫2~3龄幼虫期,可以喷施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3340~26680ml/hm2、2∞日缅潲L油133400~166750ml//hm2,兑水40~50kg喷雾防治。七、适时采收鲜食甜糯玉米的营养品质和产量,还决定于采收期的早晚。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玉米适宜的采收期也不同,只有适期采摘,才具有甜、糯、香、脆、嫩、营养丰富、加工品质好的特点。不同品种应根据其品种特性、当季气温和加工利用要求,确定适宜的采收期。鲜穗上市时间,普通甜玉米在开花授粉后17—23d,超甜玉米在20~28d,晚熟品种可适当延长3d左右。糯玉米的适宜采收期以玉米开花授粉后18。25d为宜。还可用实践经验方法察看是否可收,如,通过看花丝变化,手指掐嫩籽粒,品尝甜味等经验性方法来判断。但春播情况下,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适宜的采收期很短。秋播情况下,采收期正值凉爽季节,适宜的采收期相对较长些。鲜食玉米还应注意保鲜,短期保鲜注意不要剥去苞叶,运输途中尽可能摊开降低温度;超甜玉米从采摘到上市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h内;糯玉米可稍长一些,但也要控制在24h内。八、种植模式及茬口安排为提高全年经济收益、改良土壤性质,种植户可根据当地市场、地理特点,合理安排茬口,提高复种指数,选择相应的种植制度。种植模式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一)菠菜一玉米一旱稻模式

  菠菜10月底前播种,2月中旬至4月初收获;玉米4月上、中旬播种,6月下旬上市;旱稻6月15~20日播种,7月上、中旬移栽,10月底收获。

  (二)玉米一玉米一蔬菜

  玉米在3月中旬前后大棚育苗,3月底4月初地膜移栽,6月底上市;6月底套种或7月上旬移栽第2茬玉米,10月上旬上市;冬季种洋白菜等蔬菜。

  (三)玉米间作西瓜一大蒜、玉米一大蒜、玉米一小麦复种连作等传统模式

  有种植西瓜传统和优势的地方可采用玉米间作西瓜模式;有种植小麦、大蒜习惯的地方也可以进行传统的小麦或大蒜与玉米年内复种连作。蔬菜面积较多的地方,在玉米行间间作小青菜、苋菜等耐荫作物效果也较好。

  参考文献:【l】滕宏飞,狄广霞.鲜食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叨.农学通报,2007,23(4).

  【2】毛诗友,何烨,陈志翔,等.夏秋糯玉米、胡萝b套种高效栽培技术叨:耕作与栽培,2007(3).

  【3】张明哲.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田.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

  【4】高培荣.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田.上海农业科技。2007(2).

  【5】姚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简报田.上海农业科技,2007(4).

  【6】段炼,王桂云,张琼,等.浅谈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叨.农技推广,2007,23(7).

  【7】邵群忠,马卫东,王成业.黄淮海夏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

  【8】蹦庆春.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叨.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

  郭宏敏

上一篇:无公害甜玉米规范化种植技术 下一篇: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探析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