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探索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06 08:48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打造宜居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城乡差距。农村经济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有效发展的意义,根据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生产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我国乡村建设提供了指引方向,各地掀起了一股乡村振兴建设的浪潮。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和改变农村面貌成为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农业经济管理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受制于各种因素,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索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路径势在必行。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探索

  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1.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1]。政府应将农村的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等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支持小农经济,采取科学管理手段,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经济建设。

  1.2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是以农业经济生产为主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由基层管理组织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消费等活动实施全面管理,对有杰出贡献的人员给予激励,使整个农业经济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优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实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2.1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规范开展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颁布了多项规章制度保障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在相关规章制度的指导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效能与作用显著提高。基层管理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农村经济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在此基础上,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消费等活动进一步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农民参与农业生产专业培训,在育苗、栽种方面依据科学理念实施生产活动,提升了科学生产意识。

  第二,相关制度得以完善,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农业分配和消费活动得到规范。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了农业经济发展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制度保障[3]。

  2.2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基层管理组织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主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涉及的各要素进一步优化,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对于农民来说,应通过对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合理规范,促使他们优化生产经营活动,提升农业生产质量[4]。对于基层管理组织来说,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下,应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管理农业经济活动,包括如何科学计划农业经济活动、组织哪些人员开展农业生产、如何控制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侧重点、如何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中各方利益关系等。在优化管理的前提下,农民与农业生产之间、政府基层管理组织与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之间势必呈现出更加和谐的关系,促成农村经济建设合力,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2.3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缩小城乡差距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目前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理念、方式、过程和目标上存在诸多一致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规范农业生产活动,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城乡资源互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逐渐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使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但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农业经济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将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限,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政府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但受限于管理理念不科学、资金投入不到位、未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有些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停滞不前,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经济管理难度大。

  3.2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在完善的管理机制下有序开展,包括惠农利农政策、农业生产管理制度、农业经济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管理机制的效力决定了最终管理成效。从实施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与农村发展现状不适应的问题屡见不鲜。有些基层管理人员对农业产生经营政策解读不到位,出台的制度存在一些漏洞,难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5]。有些农民对新政策、新制度接受度较低,他们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没有看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带来的效益前,更多处于一种观望状态。这种现状直接制约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效力,阻碍了农村经济转型进程。

  3.3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失衡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落实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各地政府都在积极组建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号召本地青壮年劳动力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并未得到改善。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趋势,使得农业生产的主体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严重匮乏[6]。目前,很多参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年龄相对较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新理念、新模式的接受能力有限,无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合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人才队伍失衡,使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运行受阻,出现供需不相适应的问题。

  3.4农业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滞后

  信息时代为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管理带来了创新契机,互联网逐渐渗透在农村经济之中。各地农村都在积极倡导“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但农村信息环境相对闭塞,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仅有部分农民能够捕捉到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会,多数农民对网络的适应能力有限,使得“互联网+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受阻,不利于农业经济系统化管理。另外,农村农业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滞后。有些农村只是按照政策要求建设了信息交流平台,缺乏后期维护,对农业生产和市场动态信息的更新不及时,农民很难从信息交流平台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造成农业经济管理形式化问题,不利于工作开展。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

  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充分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立足农村实际情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设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4.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力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应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起,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各地政府部门应准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农业经济管理的要求,创新管理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从意识上科学指导,从行为上全面落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资金、技术、人员、设备全面到位,使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匹配。各地政府部门应做好统筹规划,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秉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对相关配套资源整合升级,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辅助农业生产,将传统的人力劳动转变为机械劳动,提高生产效能,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

  4.2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施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指导基层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标准,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以“三农”政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为参考,深入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本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对本地农业经济管理机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优化,形成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在农业经济管理上全面落实政策要求。同时,各地政府部门应找准定位,明确本地的产业特色和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制定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使其符合本地农业发展规律,形成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指引农业经济按照预期方向发展,优化农业生产资源,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保障[7]。

  4.3建设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知识、良好的素质、丰富的经验,满足实施农业经济管理的需求。各地应注重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的管理队伍。首先,组建经验丰富的管理班子。从本地干部中选拔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领导,选拔踏实肯干的人员实施日常管理。发挥管理班子的作用,深入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其次,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农村大学生、返乡人员、党员等年轻力量参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并根据本地产业优势提供相应的就业、创业机会。定期组织农民参与专业培训,宣传新政策、新技术,宣讲科学的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再次,树立示范对象。选择本地优秀农业经济发展个体或组织为示范对象,引领其他农业生产主体学习和创新。创建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培养具备新理念、新技术的基层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4.4搭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平台

  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优势和互联网技术优势,辅助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促使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政府部门要积极搭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网络渠道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建立强大的后台数据库,实时传递最新的农业生产信息和市场动态,让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农业生产,便于基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农业经济发展动态以及实时处置异常状况,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8]。同时,引导农民积极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开辟互联网贸易通道,灵活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扩大本地特色产业的影响范围,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经济网络化发展。

  5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各地应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加强建设管理队伍,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的农业经济管理路径,推进乡村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曹慧.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9):115-116.

  [2]杨莉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优化路径[J].市场,2020(15):58-59.

  [3]王美华.浅析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种子科技,2020,38(23):111-112.

  [4]王从盛.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7,370.

  [5]巩灿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探讨[J].集体经济,2020(32):38-39.

  [6]宗海侠.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农民,2020(34):6,19.

  [7]陈恩东.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路径选择[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6):138.

  [8]陈海龙.试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神州,2019(31):297.

  郑粉艳

上一篇: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 下一篇: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