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农业产业现状及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06 08:46

  摘要:咸阳是农业大市,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是全省重要的粮食、水果、蔬菜和畜禽产品的重点供应地。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咸阳农业产业发展及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状况,指出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从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效能、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咸阳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科技资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业领域有过许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但由于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结构遭到极大破坏,直到新成立,农业才得以恢复并不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农业思想和技术,研发和使用现代化农业装备,强化农业种养殖水平,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鼓励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推向市场,实现创新价值。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咸阳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坚持以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目标,着力提升咸阳科技创新水平,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咸阳具有独特的地理资源,从渭北旱塬到渭河之畔,都有粮果菜种植区,是全省重要的粮果菜及畜禽产品供应地。2020年咸阳第一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为15%,第二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为8.6%,第三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为7.1%[1],明显第一产业对全省贡献最大,这说明了咸阳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想要提质增效,走出一条绿色、高产、持续的发展之路,还得依靠科技创新。近期,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研究当前咸阳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制约咸阳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对策,与同行商榷。

咸阳农业产业现状及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1咸阳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结合陕西省农业发展的“3+X”特色农业工程总体布局[2],经多年发展,咸阳形成了“粮果畜菜”四大支柱产业。咸阳是陕西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彬州梨、彬州大晋枣、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淳化荞麦、秦都红薯、旬邑马栏苹果、漠西大葱、礼泉小河御梨、泾阳茯茶、乾县泔河酥梨、乾县香菜共12个农产品已通过地理标志登记为保护产品。咸阳粮食产业体系完善。2020年咸阳粮食种植面积501.24万亩,其中夏粮287.86万亩,秋粮213.38万亩;油料种植20.05万亩。粮食总产量170.9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86.36万吨,秋粮产量84.59万吨;油料产量2.89万吨。截至2020年底,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达到900余家,规模化种植总面积20万余亩,形成了高产、优质、高效现代粮食生产体系。咸阳果业资源优势明显。2020年果园种植面积307.51万亩,水果产量456.89万吨,其中苹果种植250.85万亩,苹果产量386.19万吨。苹果产业主要集中在礼泉、淳化、乾县、旬邑、永寿、彬州、长武,苹果分别种植42.90、38.00、33.41、29.75、29.44、29.02、25.16万亩,产量分别为89.65、61.35、42.98、48.60、40.33、37.88、33.79万吨,这七个县被农业部列入优质苹果产业带,级苹果基地县,礼泉、乾县、彬州、旬邑、淳化五县荣获“苹果20强县”称号,泾阳、三原两县列为时令水果基地县。咸阳畜牧产业基础雄厚。2020年肉类总产量12.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9.61万吨,牛肉产量0.95万吨,羊肉产量0.8万吨,禽肉产量1.1万吨,禽蛋产量7.2万吨,奶类产量36.17万吨。另外还有牛奶产量23.75万吨,羊乳产量12.4万吨。年末生猪存栏121.8万头,牛存栏13.16万头,羊存栏42.4万只,家禽存栏825.05万只。建设有100万头肉牛肉羊基地和50万头奶畜基地,打造了关中黑猪、秦川黄牛、秦龙麻鸡、“南鸭北养”等特色品牌,形成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有机肥生产、畜禽产品加工等畜牧产业链条,构成了“西部生猪、东部奶蛋、北部肉畜”的畜牧养殖格局。咸阳蔬菜产业发展后劲充足。咸阳是陕西最大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生产基地,2020年蔬菜种植110.67万亩,蔬菜产量326.35万吨。其中泾阳、三原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30.70万亩、34.89万亩,分别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7.74%、31.53%;蔬菜产量分别为117.41万吨、117.61万吨,占全市蔬菜产量的35.98%、36.04%。泾阳和三原是全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地,占比均为三分之一左右,如表1所示。

  2咸阳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状况

  2.1科技特派员

  咸阳科技特派员分为自然人科技特派员、法人科技特派员和反向科技特派员。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技特派员主要是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开展技术引进和成果推广,帮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企业生产和新产品研发中的技术问题,以及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反向科技特派员主要是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同高校科研院开展技术难题与科技成果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截至2020年底,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为449名。

  2.2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围绕农业重点及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经多年努力培育,咸阳现创建有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其中有1个级(泾阳),7个省级(泾阳、武功、三原、旬邑、长武、永寿、淳化)农业科技园区。从表2可知,基本每年创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市多数县都有省级农业园区,从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2.3星创天地

  星创天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抓手,利用市场化机制、资本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方式,结合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及要素,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的便利化、低成本、信息化和专业化。截至2020年底,咸阳创建有13家星创天地,其中有级9家,省级4家(如表3)。

  2.4药用植物基地

  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是中药材科技资源要素聚集的重要载体。药用植物基地建设旨在构建药用植物及中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模式,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推进中药产业生产集约化、管理专业化和品质标准化建设。截至2020年底,咸阳创建有7家省级药用植物基地,主要集中在淳化、永寿、旬邑和三原(如表4)。

  2.5县域试验示范站

  县域试验示范站是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当地优势产业,会同当地政府及企业共建的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培训、产业示范带动为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是科技成果在基层转化的有力抓手。截至2020年底,咸阳创建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有7家(如表5),主要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各县联合成立。

  2.6科技示范村镇

  科技示范村镇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通过吸引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在村镇基层建设研发、试验、示范等创新分支机构,围绕村镇建设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创建科技示范镇2个(三原县陵前镇和泾阳县云阳镇),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1个(泾阳县安吴镇甘泽村)。

  3咸阳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3.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在果业、蔬菜、畜牧、小麦育种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资源比较齐备,新品种和新技术应用研究势头良好,但整体农业技术还是依赖引进,原创成果较少,特别像针对“旱腰带”及北部沟壑区的需求虽开展了引进双矮苹果、葡萄、石榴、吊干杏、大榛子等品种研究,但自主科研水平不高,实力不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弱,还没有形成重大创新成果。与周边地市比较,近些年省级以上农业重大创新成果也少。

  3.2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有待加强

  虽然咸阳各种农业创新平台数量不少,门类也比较齐全,但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较多,特别是支持措施落实不到位,考核不到位,实际作用发挥不好。况且目前平台数量和当地产业发展不均衡,契合度有限。很多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缺乏实施细则,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好”,但实际操作中遇到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致使好政策的落地大打折扣。

  3.3农业科技经费有待增加

  2019年全市科技财政支出1.6095亿元,占全市GDP的0.073%,仅占全市财政支出的0.4%,位列全省11个市区的第7位。县级财政科技支出1.0710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的0.048%[3]。全市每年农业科技项目支持约有90项左右,平均每个项目经费约2万元左右,与其他兄弟地市相比,农业科技经费投入较低。3.4农业科技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咸阳农业科技人员主要有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全市科技特派员平均分到每个县约40个左右,不能对县上各镇村全覆盖,服务范围有限;科技特派员服务路程较远、经费较少,不能及时高效为农户提供农业指导服务。因种种原因,基层农技人员很多是非农专业,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本土农业专家严重不足[4]。

  4强化咸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4.1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按照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指标要求,依托陕西农业科技园区,以旬邑、长武、三原、武功、永寿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优化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和监测评价机制,积极创建农业科技园区,实现每县有园区,引领全市农业创新发展。

  4.2着力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效能

  坚持问题导向和产业需求,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符合咸阳实际的试验示范站、星创天地、药用植物基地和科技示范村镇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农业创新平台日常管理,明确具体实施细则,完善考核,地方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和管理,保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解决实际问题,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作用保驾护航[5]。

  4.3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扩大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从以农业领域为主,向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人才资源优势,动员各方面优秀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支持科技特派员领办和创办实体,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深入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挖掘和发挥乡土人才的潜能,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知识技术水平。

  4.4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农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招引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入驻咸阳,或在咸阳设立研发机构,提升咸阳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积极组织申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先进技术,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难题,进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5结束语

  随着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科技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咸阳农业要想走出一条绿色、高效、持续的发展之路,就需要充分发挥咸阳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因此,要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效能,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咸阳2021年统计手册[Z].咸阳市统计局,2021.

  [2]咸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S].咸阳市农业局,2015.

  [3]陕西科学技术厅.2020年陕西科技年鉴[Z].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4]阮班录,郭俊炜,程怀林,等.咸阳市农业产业科技现状与提升措施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2):41-44.

  [5]王辉,孙富余,葛立群,等.跟踪国内外农技发展动态加快农技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2):7-10.

  周佳1,阮班录2*

上一篇:探讨无公害甜玉米种植技术 下一篇: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