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21 09:43
摘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文章剖析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状,最后为实现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转型目标,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化农产品流通产业链、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和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一体化;智慧流通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与应用,数字技术逐渐向农业农村渗透,为农产品流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电商有近1300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了2693.1亿元,农产品流通领域已形成数据驱动与科技赋能的趋势,农产品现代流通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变革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农产品流通一直存在信息流断裂、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流通主体弱小等问题[1],农产品流通粗放式发展难以适应当前消费市场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限制了数字技术向农产品流通渗透的广度与深度[2]。因此,探讨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解决农产品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流通困局,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为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路径。
1文献综述
数字信息技术具有颠覆性变革、平台经济、网络效应与蒲公英效应等特征,一方面可以与既有产业或服务相结合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与产业业态,另一方面可以赋能传统产业,驱动传统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以及赋能产业升级[3]。俞彤晖等(2020)认为,在数字经济与消费变革的双重约束下,创新迭代取缔传统粗放式流通,流通组织亟须开展流通智慧化转型,沿着高质量、智慧化方向实现自身变革[4]。马莉(2015)指出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功能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扩大农产品流通规模,提升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化程度,实现农产品流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5]。针对当前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赵晓飞、付中麒(2020)以大数据为突破口,提出打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流通一体化链条,建立和实施以质引需、以需定产、以产定销的流通渠道,结合新零售发展促进农产品全渠道流通建设[6]。刘如意等(2020)指出区块链的数据信息共享、信息溯源、物流监控、交易安全等技术特征能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痛点问题[7]。张谌建(2020)提出,各流通组织应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流通主体之间加强深层次合作程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流通服务,提升各流通组织综合效益[8]。针对农产品流通中的进出信息壁垒高、流通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马晨等(2020)指出,农产品流通体系转型升级应推进大数据发展,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流通向数字化、智慧化、精准化发展,驱动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与管理模式变革[9]。现有研究围绕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与流通渠道变革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成就。数字化转型强调的是数据驱动、精准营销、智慧服务、科学决策,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迎着数字变革的浪潮深化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值得及时关注。①数字技术通过哪些方面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②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怎样的问题;③数字化背景下,应从哪些方面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以期为未来一个时期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2数字技术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2.1创新农产品流通渠道
2.1.1促进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的渠道变革,为我国农产品传统的直线式流通链条提供了统一的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可将生产主体与市场主体相连接,整合农产品流通全流程数据,形成生产端、需求端、配送端综合运用。商家可通过农产品信息化平台预测消费者需求,根据结果选择农产品种植、仓储、运输等服务,从而缓解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
2.1.2保障农产品流通渠道系统的安全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农产品整个流通过程的信息进行采集、融合、处理,实现全节点、全方位、可溯源的动态追踪。当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农产品流通渠道系统可快速追溯问题源头,并发出预警信息,使得农产品溯源得到保障。如蚂蚁金服、腾讯和平安发起“步步鸡”项目,可溯源鸡苗的养殖环境与过程。
2.2提升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
2.2.1催生新的农产品流通主体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主要以小商贩、批发商、龙头企业为主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创新了“虚拟交易中心市场”“社区团购”等农产品流通组织。“社区团购”以社区为单位,采取预售模式,消费者借助线上小程序等购买,产品的打包、运输和配送由平台负责,次日线下进行商品交付。
2.2.2促进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现代化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让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实现了网络化经营,加强了供销社区域集团网内的各供销社的联系,实现了农产品信息的即时共享。在数字化转型中,农产品合作组织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助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对批发市场而言,数字化则体现在在线谈判,在线签订协议;家庭农场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对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全方位掌握,合理安排农产品供应[11]。
3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3.1信息化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贡献度低
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数字技术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的应用存在瓶颈。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信息与交易信息、消费者需求信息等数据收集困难,对交易数据难以及时处理,难以建成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机制。同时,农产品在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等方面的信息支撑能力也明显不足,农产品流通数据在各个通道连接不畅,供需信息对接失衡,存在着明显的“信息孤岛”效应,农产品溯源范围有限,因缺乏安全的信息化分析和决策功能导致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安全预警能力也较差。
3.2农产品流通硬件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们往往重视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忽视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配套设施的建设,导致农产品城乡双向流通困难,供销矛盾突出。据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通宽带互联网的村庄已达到89.9%,但是有电子商务配送点的村庄仅占25.1%,目前许多乡镇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还未实现智慧化,互联网技术还未得到完全普及。我国农产品总体运输量大,但是冷链物流运输规模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设备、设施结构不完善且不科学,农产品从产地、仓储、运输和配送环节的冷链物流时常发生断链。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专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无序经营,集约化水平和系统调度低。目前中小冷链物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难以做到流通全过程的冷链,各企业的技术标准低与操作不规范加大了冷链断链的可能性。
4数字化背景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建议
4.1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是农产品流通数字化的先决条件,因此需加快数字信息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网络的一体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数字生态圈。一方面,应加大信息网络设施、道路交通等设施建设的覆盖程度,破除城乡双向流通的地理障碍,实现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与全方位扩容升级。另一方面,随着“直播带货”“定制消费”等新一代电子商务模式的落地,应深入推进全程可控的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建设。将数字技术嵌入县、乡、村三级物流运输体系与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打通农村电商物流“首末一公里”。最后,为确保农产品数字交易的安全有效进行,需完善交易过程中的支付体系、征信体系与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并建设相应的风险控制数据库与信用担保系统。
4.2打造农产品智慧流通产业链
基于数字化背景,借助新型数字技术对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筛选、分析、整合,重塑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产品流通链条,畅通农产品上下行渠道。在农产品生产要素采购环节,利用大数据选择对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品牌、售后服务等进行比较筛选,选出优质产品供应商;在加工包装等环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学习与推理规划可缩短人工劳作时长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在物流运输环节,加入区块链技术可避免信息泄露和追溯目标货物物流信息,利用全渠道智能监控可实时保证产品正常运输配送;在农产品营销环节,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与天猫、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等平台的合作力度。
4.3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
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专业等技能的应用,培养一批善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农业经营生产主体与农产品流通主体,另一方面定期对农产品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流通管理与营销策略培训,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广泛宣传,建立更广泛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最后应注重吸纳具有流通管理与数字化素养的跨界人才,同时高校与企业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融通,提升教学质量。
4.4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
畅通农产品流通的上下行离不开良好的流通环境,必须从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监督推进农产品流通环境的持续改善。①要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各区域部门应因地制宜,建立常态化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完善农产品流通的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②要强化市场监督。一方面,在保证流通主体间信息共享真实有效的同时,要实现与流通企业的数据对接,提高监管的效率与时效;另一方面,需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信用评价体系,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体系和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郑琛誉,李先国,张新圣.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8(4):125-128.
[2]殷浩栋,霍鹏,汪三贵.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现实表征、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J].改革,2020(12):48-56.
[3]李晓华.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改革,2019(11):40-51.
[5]俞彤晖,陈斐.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11):33-43.
张丽,陈少华,王乐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