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6 08:38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当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利用现有基础条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增加涉农贷款健全金融服务配套设施,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等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转型;珠江—西江经济带;对策

  珠江—西江经济带涵盖了广西的南宁、崇左、柳州、百色、贵港、来宾、梧州7个城市和广东的广州、肇庆、云浮、佛山4个城市,涉及人口达到5000多万。《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实施多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是战略的一部分,进一步推动其农村经济转型,将有益于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沿江地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公路升级建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珠江—西江经济带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大力投入资金建设航道公路。截至2020年,广州建成“四好农村路”785.4公里;肇庆市已经建成硬底化农村公路390公里,基本建成了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其中贺江碧道画廊已经被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云浮建成“四好农村路”937公里、改造了19座危桥、翻修337公里国省道路面;柳州完成了1255.4公里的乡乡通二级、三级公路;贵港新增5个乡镇通二级公路,新改建519公里农村公路;百色加快33条1014公里乡乡通二级、三级公路建设,实现了乡镇沥青公路,村级水泥公路全覆盖;梧州完成了213公里二级以上公路、227公里高速公路、5000公里农村改建公路等。

  (二)发展特色农业,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

  西江经济带提升绿色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实施现代特色农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柳州三江县螺蛳粉小镇被作为第二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还成功创建了特色农产品高山鲤鱼优势区;百色提升了现代特色农业规模和效益,截至2020年底,农业龙头企业有105家,全国认定的有机农业县,百色占十分之一,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在广西排第一,百色芒果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其种植规模全国第一,品牌影响力排全国百强榜第14位,百色番茄入选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

  二、当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设施不完善

  电子商务是农业新业态形式,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丰富,但大部分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强,再加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在储备、封装、物流、售后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又不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二)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珠江—西江经济带已有科研平台和人才的条件较好,例如,仅广州市就聚集了高等院校82所和全省70%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还有一批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但农业关键技术成果不足,技术的转化能力有待提升,政府在财政上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持的倾斜程度不够。

  (三)休闲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够

  发展乡村旅游是帮助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珠江—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旅游精品线路,但是现有绝大部分旅游产品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简单设计和开发,缺乏深加工产品和创意设计,特色不够,文化底蕴没有深入挖掘,游客体验不到旅游产品的特色所在,同时各个乡村旅游区的区域联动效应不强,没有实现区域的联动与互补,各乡村旅游区存在区域界线,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四)农村金融涉农贷款不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珠江—西江经济带包含广东和广西,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广西与邻省的差距还是很大,农业贷款是农民们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的资本保障,投放力度不够使得整体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很低,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导致缺少农业生产最优环境。

  (五)农村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整体供给不足,且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向来优先发展城市,故城市居民可以花较低的费用甚至是免费享受公共服务,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偏低,造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三、进一步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设施

  一是需要政府深入农村地区,根据当地情况,调查分析并制定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有利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较好的后勤保障;二是需要政府制定鼓励条例,使企业深入农村市场,推动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下乡,同时研发出适合农民使用习惯的智能设备等,为农民使用网络普及率的提高创造条件;三是电子商务农村示范县先行,积极推进建设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农产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慢慢建立起农村电商的标准体系,同时对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进行标准化建设。

  (二)利用现有基础条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引导各区、县突出产业特色,建成区域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产业关键技术节点的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对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进行攻关,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二是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契机,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农业科研成果快速的转化;三是建设农民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特别是地市一级,要着重培育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人才。

  (三)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一是形成民族特色农业经济产品品牌,借助于区域民族文化建设,创建民族文化与经济作物农产品融为一体的标志性名称;二是根据各区县特有品种资源,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提升传统的种养业,发展现代化有特色的种植、养殖,发展形成“一村一品”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品品牌旅游项目;三是以区县、乡镇、民族特色村寨等地域名称和具有排他性的地理标识来命名旅游线路,让其辨识度提高,提升宣传效果。

  (四)增加涉农贷款,健全金融服务配套设施

  一是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加大涉农贷款投入,增加涉农贷款的占比,特别是对生产性贷款的投入,同时允许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资本投入到农业,不断增加在农村好的生产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的贷款,以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资金需求,确保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贷款,提高农村生产能力;二是对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制定财政补贴政策,使其关注发展偏远乡镇的基础金融服务,以此鼓励全覆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争取实现村村通金融服务,同时以金融机构为主体,搭建起贴合农业产业链的线上场景、网络支付、电商金融模块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农村金融全产业链服务,打造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三是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学习积极性。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首先要学习假币的识别,其次要对理财知识的各种存款类型的了解,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存款方式,让资产增值,最后还要学会基本的电子银行业务,例如AIM机使用、手机银行操作、支付宝使用等,尽量减少随身携带的现金,方便出行生活,也能够跟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

  (五)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

  一是优化地方财政预算,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同等看待,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民生优先原则,让各个市县、地区都能均等享有提供财政支持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让社会资本也能够投入到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特别是教育的投入,这样可以缓解市场和政府的压力,同时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不应该只依照经济水平高低来投入,应根据医疗卫生教育情况、人均量等客观因素来衡量测算,尽量达到均等化供给;三是对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政府和公众要双向沟通,既要听到农民表达的意愿需求,又要在对公共服务产品经费审核过程中,有农民的参与和监督,以便保障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能够及时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唐诚,方伟,康乐.广州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J].热带农业工程,2021(02):70-74.

  [2]欧丹丽,罗秋云.乡村振兴战略下肇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与策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22-26.

  [3]戴永红.乡村振兴背景下云浮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08):13-14.

  [4]周冰倩.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旅游发展优化路径探析——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1(07):14-16.

  [5]杨茜,王超,邓仟凤.广西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2):3-16.

  [6]程启原,聂宇欣,覃海珊.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05):29-32.

  [7]覃翾涵.广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1(02):38-39.

  唐琼琼1唐木丁2

上一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探究 下一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