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4 09:04
摘要:结合教学规律,以注重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综合应用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阐述贯穿教学实践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协同教育,实践基地。
0引言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本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教学规律,以注重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综合应用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形成了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五层次、三类型”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图1中,实习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了校内实训、校外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三大模块。
1校企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体系改革。2019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行修订。在这过程中,根据企业工程师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认证专家的建议,对课程设计和工程训练内容进行调整,“电子技术综合课程实训”是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内容整合在一起综合课程实训;“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课程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Matlab等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做一个课程设计。新的培养方案还专门开设了工程能力训练的实践课。通过课程设计和工程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过程中,坚持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企业工程师交流,实训内容为生产一线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机器人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大赛等。
走进企业,真正实现生产实习。之前的生产实习是学生自主实习为主,学生自己联系实习企业,但是自主学习很难实现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学生的实习效果很难把握。所以系部决定把自主实习改为集中实习。实习采用系部统一安排为主、学生自主实习为辅的方式进行,实习前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共同签订实习协议,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确定实习内容,实习教学任务主要由企业指导老师承担,实习结束后由企业指导老师给出实习鉴定成绩,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根据实习鉴定成绩和实习报告评定学生成绩等级,并将所有资料归档留存。但是,在内蒙古地区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相当少,根据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我国各地区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等一线城市计算机软件相关行业相对发达,人才需求量大,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岗位及更好的工作条件。因此,电信专业实训基地均位于关东北京、江苏、上海、苏州等城市,基地为毕业生推荐的企业资源多,集中在基地所在地域。图2为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软件收入前十名省市情况。
通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昆山杰普”在昆山浦东软件园具有当地最大的“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及“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安排学生到昆山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实习实习。安排学生赴园区进行实训、顶岗实习,既可以实现不同专业学生下企业实践的统一管理,又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内蒙古西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为特色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应用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所以需要一只理论知识扎实又有工程经验的老师。教师依托企业建立的综合性校外实训实践基地,跟着企业技术一流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学习工程经验,组成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又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讲授专业认识概论、前沿的专业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支持下,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
(1)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目前,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达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包头市博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昆山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机场管理集团等十几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与“昆山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探讨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申报共建校企合作班,与企业共建创新工作室,与企业校企合作共建学生社团。
(2)学生就业质量有所提升。本专业学生普遍反映经校外实践基地的锻炼后,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就业质量超过预期。部分学生在考研复试时,受到了校内外研究生导师的好评,增加了考研录取率。
(3)各类竞赛获奖人数增加。近4年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暨RobCup公开赛、工程机器人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Robcon赛事、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等赛事累计获得冠军3项、亚军4项、季军3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其他奖项共90余项;学生有2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有9人次发表论文,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31项,其中自治区级7项,校级24项;参加互联网+大赛项目10项。
3结语
经过不断努力建设,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对接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专业老师、企业资深工程师共同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体系、师资培养等方面深入交流、不断改善校企合作方案。
参考文献
[1]朱军,张红伟,屈磊,许耀华,方红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05):11-14.
[2]陈广,魏春石,张好徽.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06):67-68.
[3]罗文广,胡波,曾文波,叶洪涛.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3):15-18+23.
[4]李素文,袁广宇,田向阳,方振国,李兵,李宏.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8,38(08):86-88.
[5]刘君.“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6):172-176
.[6]范立南,李佳洋.面向新工科的综合性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技术装备,2018(06):76-77+82.
宝都吉雅1,郭华1,薛军娥2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