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智慧工地的大型医疗建筑综合管理技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3 08:45

  摘要:以九江第一人民医院新建综合大楼项目为应用实例,从大型医疗建筑工程特点出发,运用BIM+智慧工地技术,确定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信息化产品管理。通过协调管理、进度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管理、竣工验收管理、BIM技术在智慧工地中的应用等管理方法,实现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供应方、咨询方多方协调工作,实现工程的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高效辅助全专业、全过程施工管理,加速建筑信息化建设,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在线服务,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工地;信息化建设;医院

  1工程概况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为35564.83m2,地上二十一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84.39m,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建筑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结构类别为乙类,使用年限为50年。本模型设计范围包含该大楼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热能动力等,以及建筑范围内的总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网设计,不包含地下立体车库、人防、医用气体管网、装修等设计,模型范围内明确要求使用BIM软件技术进行建筑信息化处理以及深化设计。由于施工人员少,施工任务重,项目规模大、现场施工管理点多面广、各专业界面与接口繁多,使用传统的现场管理方法极其困难[1]。此外随着BIM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增加,数据和信息量越来越大,沟通效率的提高,以及随着移动互联、互联网技术与BIM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BIM的沟通与共享平台逐渐走向实践,例如:BM360等。但由于业主方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个性化要求不同,以及软件的功能特征、易使用性、二次开发灵活性、对移动端的支持程度、对项目管理支持程度、对BIM的支持程度等也存在着差异,往往多数项目会优先使用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基于BIM+智慧工地的大型医疗建筑综合管理技术

  2BIM+智慧工地平台搭建

  BIM+智慧工地平台采用1+N平台联合应用模式,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在项目招投标到项目整个项目周期的结束可以全方面应用的智慧管理平台。平台数据可通过手机APP+云端数据+数据采集与集成,以模型的形式,实时显示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数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慧监控,实时查看施工现场的BIM协调管理、进度、造价、质量、安全及BIM模型等管理数据,实现建筑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3BIM协调管理机制

  为确保本工程项目管理成功、有序地运行,需要选用合适的BIM协调管理机制[2]。同时,应设置合理的协调管理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科学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增强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管理的成功率。在BIM+项目管理云平台的支持下,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综合大楼协调管理体系是在集成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策划、计划、合同、制度等管理手段实现BIM的全过程应用协调。

  3.1BIM计划协调管理

  BIM应用需要和项目管理工作紧密结合,BIM应用成果要能及时辅助项目管理的关键决策,应编制BIM应用工作计划,进行项目进度计划与阶段管理。

  3.2BIM合同协调管理

  为确保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运用BIM技术,在项目施工总包招标中应签订BIM条款,条款应明确规定本项目应用BIM技术,且应包含BIM模型(建筑、结构、机电等所有相关专业),此外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在模型完成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深化和更新。

  3.3BIM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①本项目全过程应用BIM技术进行模型绘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质量和安全控制、竣工管理,见下图。②应用BIM模型进行施工全过程中施工场地的场地平面布置模拟,完成整个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综合大楼项目施工工序演示。③完成基于BIM模型的施工图深化设计,通过BIM模型实现相关卫生器具、插座开关、建筑设备等居中布置,完成施工深化设计BIM模型,并利用BIM技术解决施工深化设计中可能存在的设计问题、碰撞、施工关键工艺等问题,并进行必要校核和调整。④基于施工深化设计BIM模型、施工深化设计图纸等资料,检查各个机电专业间综合管线碰撞的同时,复核整体管线净高,并进行必要校核和调整,对于涉及其他专业分包的问题,向业主的BIM咨询单位提交相关碰撞检查报告、机电管线综合优化报告,见表1。

  4BIM+进度管理平台

  进度管理一般分为两大部分:进度计划+进度控制。进度计划主要依据项目总体的时间要求,结合工程特有的条件以及施工环境进行工程分解,形成符合工程要求的项目计划排布方案。进度控制主要通过收集实际的进度进展信息,与计划的进度计划进行比对分析,若发生偏差则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总体进度目标尽可能地接近计划工期。

  5BIM+工程造价管理平台

  造价管理,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造价管理目标,由造价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消耗发生以前和造价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造价的因素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保证造价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BIM+工程造价管理平台,使传统的一维的静态的造价管理发生根本性改变,从2D变成了3D,完成了工程量统计的自动化;由静态管理变成了动态管理,从3D转变成4D(3D+时间)进一步发展了5D(BIM+时间+造价),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的BIM信息集成与共享。

  总结

  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主要是运用数字信息和人工管理等技术,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维护和运行等阶段,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节能,优化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进而加强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协同施工,减少浪费,促进工程项目施工向着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晨,柴建军,王宗洋.BIM技术在医院建设与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与设想[J].医院,2020(01):72-75.

  [2]刘凌琳.重庆巴南三甲医院项目的BIM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02):42-43.

  [3]余芳强.基于BIM的医院建筑智慧运维管理技术[J].医院建筑与设备,2019(01):88-91.

  [4]王英华,程辉.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26):260-261.

  [5]何松松,周胜利.基于BIM5D技术的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创新[J].项目管理术,2019(01):83-86

  张蓓,徐震,方一鸣,许雷,张杰

上一篇: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