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1 10:31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党和都非常重视,但劳动教育在小学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并不乐观。文章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入手,就如何改善劳动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一份力。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校本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认为劳动是贯穿和渗透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手脑相长歌》里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手不用脑,快要被打倒。用脑不用手,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小学语文教材《人有两个宝》一课就是根据这首儿歌改编的,其充分肯定了劳动的重要教育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劳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手脑相长,从而增进自己的自立能力。劳动教育已被纳入基础教育,与德、智、体、美共同组成现代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不可或缺
德、智、体、美、劳并称“五育”,其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坚持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包含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四大方面,劳动教育因为实践性强,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教育。习总书记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美丽的道理。随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与课程有机融合。
(二)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础,学生通过“做”引发思考,最后学得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是“做”的副产品。而劳动教育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真知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发现与探索、实践与操作,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劳动教育中教学过程、方法、组织形式都以“从做中学”为基础,将“行”与“知”紧密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至理名言都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我们大力提倡“绿色环保”“节约”“不浪费”,如果不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党和都非常重视,但劳动教育在小学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并不乐观。文章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入手,就如何改善劳动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一份力。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校本教学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陆凤琴能亲自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怎么能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参与简单的劳动,真真切切地感受劳动者的辛苦,方能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同时,通过劳动,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自豪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自尊、自律、自强等品格,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等也能得到锻炼,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所必备的道德品质。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意识
目前,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小学生劳动机会都非常少,劳动意识缺乏,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导致很多学生出现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大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对家务全权包揽,也有学生想要去劳动一下,但家里的老人出于爱护会阻止,这样长期就形成了学生不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学生在学校,卫生有保洁阿姨,部分学校班级没有“班级包干区”,学生基本每天只要负责自己书桌和座位旁的地方,甚至有些同学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不能打扫干净。
(二)劳动教育被忽视,缺乏系统性
虽然目前已经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和相关的实践活动,但与德、智、体、美四育相比,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其他四育,劳动教育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测评,并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足够的重视。
(三)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一个学科的灵魂性人物,在现阶段的劳动教育中,专业的劳动教师基本不能满足学校开设课程的需要,作为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大部分学校教师缺乏,没有教研组、备课组,也不会向其他学科那样正常的展开教研活动。而现有的任教劳动教育的老师中多是一些科学老师、计算机老师。这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开展。
(四)劳动教育家校合力的局面尚未形成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二个课堂,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家庭环境是离不开的。父母大多宠爱孩子,在家不让孩子做家务,加上部分家长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用于学习,没有进行家务劳动的时间。部分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数据显示(表1),美国时间最长72分钟,只有12分钟,每日相差1个小时。德国为了让学生尽早独立,从法律上规定孩子必须帮助家长做家务(表2),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学生的劳动时间不足,家校合力局面尚未形成。
三、解决的策略
(一)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校本教学相结合
学校首先要重视劳动教育,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劳动教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形成劳动教育校本化,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社会志愿服务、家庭劳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感上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并且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在劳动过程中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将劳动教育校本化,在内容上可分为校内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不同水平段选择内容不同(见表3),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学校即社会”,而班级是开展劳动实践的最好场所与基地。班级的环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课的效果,在班级中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讨论,设立班级重要的劳动岗位,如擦黑板、整理讲台、养护绿植、摆放桌椅等。这些劳动岗位由学生竞选上岗,并且每周要进行汇报,同时老师也会教育学生感谢这些同学为班级的整齐干净做出的努力,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非常尊重劳动。比如,绿植养护小能手,老师会在班级绿化角区设立牌子,本周由谁当值,明确任务,负责的同学会认真地查看一些植物的生长特点,如绿萝,喜阴喜水,平时可以多浇水;多肉植物喜阳,多浇水会容易烂根……通过一个小小的岗位,这位同学知道了很多关于绿植养护的知识,并且把班级的绿植照顾得很好,同时他还会在讨论课时分享给同学们。
(三)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意识,形成家校合力
一方面,家长要在思想上重视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地认为劳动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劳动会耽误学习,影响学习成绩。要知道,通过实践劳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从这一点来说,劳动教育过程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要在行动中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可能有些学生刚开始时不愿意参加或不会劳动,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和学生一起完成。古训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让学生知道人人都要进行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从中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四)落实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为其提供教育支撑
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安全保障制度和责任制,在做好保障的前提下开展劳动教育。同时,社会还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劳动实践基地,并设立相应的学时,每个水平段都需要完成不同学时的劳动教育。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价机制,将学生所获学时的时间、内容、过程表现评价等进行公示监督,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四、结语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少年强则国强”,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刻不容缓。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实践功能,与德、智、体、美四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邹竑.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若干思考——青少年劳动教育40年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参考,2019(03)。
陆凤琴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