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7 09:04

  【内容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给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建立起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高校英语教学与新时代环境接轨,符合社会对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有利于全方位增强学生的英语实力。

  【关键词】新媒体;高等学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经济的进步给科技事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不断更新,高校英语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恰巧为高校创新英语教育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从新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产生出学习英语的兴趣[1]。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创新的引入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改革创新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塑造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真正实现英语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确保教育创新政策可以快速有效地在高校课堂上开启实践,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大幅度地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应用英语的综合性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一、新媒体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优势

  (一)多样化的英语学习资源获取方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其快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即时沟通工具,许多学生都习惯使用网络快速获取资讯。教师将新媒体网络技术结合到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使用网络展开英语学习的好习惯,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发。新媒体网络教学快捷方便,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共享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自己在广阔的网络空间寻找丰富的资源,获取大量的学科知识。新媒体技术应用可以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枯燥单一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新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提升教学质量。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片段保留下来,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课下再利用新媒体技术保留下来的课堂片段反复地理解、复习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作出针对的练习,集中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关键问题[2]。新媒体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让信息交换的速度与数量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为英语教学改革创造出了极大的发展空间。高校英语教学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使用图像、音频等手段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英语语境,使英语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丰富的视听环境对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英语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好处,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三)加快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显性的大趋势,所以高校英语教学应当牢牢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解决传统英语教育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不高、英语生活应用能力差、学习思维固化等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更贴近时代,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快捷便利、拥有巨大资源储备的特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具真实性与即时性,改变过往仅仅参考教科书进行教学的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英语教学仍以理论为主。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理论教学为主,传统的英语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的书写背诵能力,单一的教学目标使英语课堂变得十分单调,现在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需求,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仍然注重理论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使英语教学与生活实际情况之间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脱轨现象,学生无法将在学校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快速应用到工作生活中。

  (二)高校英语教学过度注重书面化英语学习。除了英语教学实践的缺失以外,过度注重书面化英语学习也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将教学的重点过分集中于书面知识的学习,会严重挤占英语交流与英语实用技能的学习时间,缺少用于听力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练习,仅关注阅读能力、语法能力以及单词背记能力,不利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只有将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全方位的提升,提高英语教育的综合性能,注重英语实践场景的模拟,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3]。

  (三)英语教学没有实现与新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时,部分教师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但缺乏可以参考的实践经验,所以无法快速找到将高校英语教学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在英语教师教学探索的过程中,存在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错误、盲目使用,教学模式走向形式固化,选取的新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度较差,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仅从技术层面融合教学等问题。所以,探索英语教学与新媒体网络技术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至关重要。

  三、新媒体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手段

  (一)适当延伸教学内容。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应当将创新优化教学内容作为重点,而新媒体恰巧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适当延伸英语教学内容,扩大教师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而提高高校培养英语学科人才的总体质量[4]。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可以使用新媒体技术,搜罗筛选一些教科书以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整理成适合在课堂上使用的形式,丰富高校英语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正式开始上课以前,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教材为参考基准收集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关联性的教学材料,除了内容,题材的选择也可以尽量丰富,如英文电影、歌曲、动画、纪录片等,不仅在内容上扩充了英语教学的内容,其丰富的形式也更容易让学生进入积极有活力的英语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二)建设英语教学资源网站。除了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对新媒体海量资源的应用之外,高校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建设起英语教学的资源网站。高校的英语专业从业人员可以筛选高质量的英语文章、学术论文以及英文原版名著,以教学大纲为参考基准,建立相关性搜索方案,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在资源网站快速地获取教学资料。学生也可以在英语资源网站上获取已经经过筛选的高质量参考资料,让学生的搜索与阅读都变得有价值,同时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对优质英语读物的鉴别欣赏能力。英语教学资源网站除去专业性较强的资源整合,还可以引入一些质量较高的英语杂志、报刊资源,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内的这些资源在提升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了解时事政治与国外的趣闻。优秀的英语教学视频也可以建立专门的板块,高校教师可以在网站内观看优秀的英语教学视频,还可以与其他教师沟通教学经验,拓宽教学的思路。

  (三)创建跨文化交流平台。新媒体具有信息实时交互的特征,也可以被当做一个整合信息的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搭建出一个跨文化的交流平台,可以进一步强化锻炼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基于提升高校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方面考虑,高校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降低书面化学习的比重,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沟通交流能力上。教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利用QQ、微信等即时沟通软件以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创建专门用来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的小组,让学生通过聊天组的对话沟通来完成针对性的英语交流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拼写打字或是语音等方式进行沟通练习,还可以留下记录档案。群组中的聊天内容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让英语沟通交流更加贴近生活。除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以外,教师还可以积极联络英语常用语的交换生参与到语言实践练习中,搭建起中外跨文化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从外国学生那里学习到更纯正实用的英语沟通技巧,外国学生也可以在学生这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二者都可以在跨文化交流平台锻炼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开展丰富的交互式教学。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高校英语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分析与实际情况结合的方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出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教学方式[5]。新媒体的发展契合了时代的变迁,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交互式教学,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学中心确立创造有利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微博、知乎、豆瓣等网络信息平台关注收集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主题、教学材料,使用这些平台开展学习任务,可以让英语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完成英语任务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新媒体信息平台表达自身的学习需求,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实时反馈,并且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建议,有效促进师生交流的平等发展,使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更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大部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技术可以延伸英语教学的内容,建立起英语教学资源交流的网站、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大幅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秦颖.新媒体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183

  [2]朱艳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J].海外英语(上),2020,5:133~134

  [3]孟娴.新媒体技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评《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0,427(1):115

  潘红丽

上一篇:新常态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新农村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