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空间格局动态演变及收敛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9 09:51

  摘要: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域间的农业保险相关数据,通过信息量权重法刻画我国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指数,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分析方法从不同维度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探索。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保险的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东部、中部、西部发展的整体差异较大,长期则趋于稳态收敛发展。最后,引用空间计量模型,运用GeoDa软件进行β收敛分析,验证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且空间误差模型SEM是最适合研究农业保险收敛性的模型。基于上述研究,政府应优化农业保险差异发展策略,完善制度供给,保险企业则应提高产品创新技能,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促进区域农业保险均衡发展,从而形成稳定的农业保险市场。

  关键词:农业保险;空间计量;收敛性研究;保费收入;农民收入;保险产品创新;风险管理能力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对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作用重大。2021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善风险分散机制,提高保障水平,为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注入能量。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20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14.93亿元,为1.89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13万亿元。据最新统计,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农险市场,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市场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不同,导致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如2019年农业保险密度最大省份是贵州,最小省份是福建,二者相差达到近17倍。这种区域发展不均衡及空间差异格局将可能影响生产要素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在农业保险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研究并解决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性问题,实现我国农险市场的均衡发展,将是今后农业保险升级优化的关键所在。

我国农业保险空间格局动态演变及收敛研究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参考已有研究,结合研究目标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农业保险保费增长率、农业保险的密度、农业保险的深度、农业保险的市场占有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赔付率这7个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从而构建农业保险综合发展评价指标[3],并以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指数刻画我国农业保险2008—2019年的时空演变格局。选取这些指标的依据在于: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保费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属于规模水平指标,可以反映农业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农业保险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属于渗透度水平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衡量农业保险渗透率发展水平;而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赔付率不仅体现了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能力,又测度了其责任主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评估农业保险保障效果。因此,本文构建的农业保险综合发展评价指标涵盖了各区域农业保险发展速度,同时兼具发展水平及覆盖面三个方面,测度结果较为科学可信。

  1.2研究方法

  1.2.1信息量权重法

  信息量权重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也称为变异系数法,其思想在于利用数据的变异系数进行权重赋值,变异系数能够消除测量尺度和量纲的影响。如果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其携带的信息越大,因而权重也会越大。本文通过Stata15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并以此权重构建农业保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2.2Kernel密度估计方法

  核密度估计作为求解密度函数未知的变量概率分布的一种重要的非参数方法,对数据分布不附加任何假定,是一种从数据样本本身出发研究数据分布特征的方法,不仅可以测度样本分布的整体形态,还能够反映样本分布的动态演变特征。为独立同分布F的n个样本点,设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核密度估计为以下:f?()x=1nh∑i=1nK()xi-x0h(2)式中:K()·为k维核函数(非负、积分为1,符合概率密度性质,并且均值为0);h为带宽;n为观测数目;xi表示独立同分布的样本值;x0代表均值。

  2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时空格局分析

  2.1构建农业保险综合发展评价体系

  基于已有研究[3],本文从农业保险发展的规模(保费收入、保费收入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农业保险渗透度(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农业保险供给(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保险赔付率)几个层面,构建农业保险综合发展评价指标,通过测算该指标,进而对我国省域视角下农业保险的时空格局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公式1确定权重,表1中列出了2008、2012、2016、2019年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2.1.1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指数测度结果分析

  利用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可以求出各省每年的农业保险综合评价指数。为了更直观更动态地观察农业保险发展的空间格局,本文选取2008年作为观察起始年;2012年,发布《农业保险条例》,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2016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大对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对产粮大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政策实施后,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中西部地区由40%提高至47.5%,东部地区由35%提高至42.5%。因此选择2008、2012、2016、2019年的农业保险综合评价指数(C值)作为观察节点进行分析(表2)。

  由表2可知,内蒙古、黑龙江、新疆3省(自治区)的农业保险综合评价指数均位列前三。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自治区),农业经济稳定而健康的发展对于其国民经济平稳发展至关重要,加之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其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使得农业保险迅速发展。而我国多数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综合评价指数排名靠后,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传统农业保险需求较低。此外,一些传统农业大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时间较长,如四川、湖南等综合发展指数均位于全国中上水平。

  2.2农业保险综合评价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通过测算2008—2019年农业保险综合评价指数的Gini系数、VAR(变异)系数以及Theil指数观察我国各省域农业保险区域发展差异(表3)。由表3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Gini系数最大值为2009年的0.529,最小值为2018年的0.343,2008—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综合评价指数的Gini系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农业保险发展虽然存在区域差异,但其区域间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趋势。同时,Theil指数由2008年的0.470下降到2019年的0.220,VAR指数由2008年的1.160下降到2019年0.796,这些指数皆表现出下降的态势。

  3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收敛性分析

  通过前文选用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指数从我国农险综合发展水平、规模的方向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虽然从宏观上把握了我国30个省域之间农业保险的发展趋势,也反映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地区差异,但仅仅说明我国30个省域之间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收敛趋势,不足以揭示我国农业保险的收敛事实,仍需要通过β收敛模型更确切地指出其收敛关系。因此,本文拟采用Anselin[10]的方法,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空间收敛性进行深层次研究。

  4对策建议

  4.1区分异质性需求,完善制度供给

  一方面,政府可以根据各省区的风险特征、资源禀赋等客观因素差异实施特色化、因地制宜的农业保险政策,引导实施差异化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满足不同主体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保险后发地区也可利用区域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充分利用相邻省区的优势要素溢出效应,利用好后发优势,以促进农业区域保险均衡发展。第三,政府要落实好农业保险创新发展政策,鼓励“农险+期货”等创新模式落地,并逐步扩大“农险+期货”模式的试点范围,将风险更多转移到期货市场,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同时有助于降低保险费率,降低农户的保险成本,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4.2提高产品创新技能,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保险公司应根据省域间农业保险综合发展现状和农业发展水平,尤其是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设计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的特色农业保险。第二,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农产品气象险种,根据地区间的环境差异定制关注的灾害天气种类和属性,通过气象预报、防灾预警、灾后赔付等方式让农民把握农时精准生产,在增强农业种植养殖户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提前部署保险业务人员,提升理赔的效率及农险产品的适配度,促进各省域间农业保险均衡收敛发展。第三,保险公司应加强与水利、气象、林业等部门的合作,并及时共享农业保险有关信息,为防止弄虚作假和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行为提供数据支持,提升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方面的风险管理能力。第四,保险公司应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提升承保理赔效率以及理赔的规范性、准确性,并通过省域间农业保险的空间相关性,让农业保险理赔效率高、理赔规范且准确的公司,为农业保险市场起到“示范效应”,从而促进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趋于稳态收敛。

  参考文献:

  [1]张祖荣,马岚.我国省域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6(7):20-30.

  [2]何小伟,庹国柱,谢远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央地责任分担:基于区域公平的视角[J].保险研究,2019(4):3-14.

  [3]王韧,黄渊基,刘莹,等.省域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6):117-125.

  [4]祝仲坤,聂文广,陶建平.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变动及成因解释——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J].农业大学学报,2015,20(3):241-250.

  [5]张伟,黄颖,何小伟,等.贫困地区农户因灾致贫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精准扶贫[J].农业经济问题,2020(12):28-40

  王韧1,2,匡祎琦1,农通理1,刘国权※3

上一篇:网络信息与大数据技术融入文化教育的实践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