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应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7 10:27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深入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转型时期,薄改工程的实施,常规装备已基本到位,如何管好、应用好,逐步实现优质均衡化是一个现实问题。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会议精神,抓好信息化建设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个重要的课题。就如何正视现实:合理应用,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固强补弱,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

  1先局部后整体,先建设后应用,教育技术装备是实现教育公平及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发展,教育公平均衡作为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教育技术装备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2年,省教育厅对我市教育均衡化发展进行了检查验收,装备站自始至终全程参与了迎检工作。我们感到,目前教育均衡的重要基础之一就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均衡。学校、家长、学生对教育均衡、公平的期待,无不包含教育技术装备的均衡配置。另一方面,学校校长、老师对教育技术装备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再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抓不好,就不是一所完整的学校或者落后的学校,教师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就有可能落伍的共识已经形成。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部于2012年5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于2012年9月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是新成立来第一次全口。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应用

  2重视教育技术装备的均衡配置与科学管理,加强全员应用培训,打造高效教学课堂

  的重视、领导的期待、学校的重视、教师的需求、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梦想。如何建、管、用好教育技术装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是建设任务艰巨。虽然我市目前常规装备基本达标,班班通建设已基本到位,但是,离优质均衡,高位达标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教育信息化,我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特别是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还有极大差距,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和推动力,具有革命性影响。我市在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以后,特别要借助信息化推进全市教育向现代化的更高目标迈进。因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抓紧推进“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步伐。二是管理任务艰巨,由于我市中心机房还没有建设到位,科学、快捷的管理手段缺乏。学校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且装备管理人员不稳定。在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管理上,还面临巨大挑战。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服务教学、提高质量上,任务艰巨。让教育技术装备投入应用,是装备部门工作的根本。

  3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面临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优先发展”,习总书记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事业又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近些年,对教育投入越来越大,我市在教育投入中尤其注重了装备投入,一是在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中,把10%15%的公用经费预算成装备项目经费;二是市财政每年划拨一定的教育技术培训专项经费;三是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实施,这些措施,对于我们县市教育来说,内部挖掘与外部争取相结合,教育装备的大发展遇到了很好的机遇。怎样抢抓机遇呢?我们认为第一是要抓好常规装备的固强补弱,实现常规装备的优质均衡高位达标,我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意见》《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制定出台了全市教育技术常规装备三年高位达标方案。从硬件和管理目标、经费来源、实施办法步骤、保障措施、评估办法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两三年后学校教育技术常规装备将会更为齐全、优化,师生共享优质资源,应用更为广泛、充分。第二是扎实抓好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当今世界许多为提升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国防竞争力,把教育信息化纳入重要战略目标,于2012年9月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推动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标志性的大事,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征程的开始。我们要把思想迅速统一到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上来,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②按照新的规划,今后两到三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总体目标就是在2014年前初步实现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标志的教育技术现代化,为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总体策略就是区域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就是在省、市、县市、学校三个层级,建管用三个方面全面开展,全力推进;总体任务就是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三通两平台“,总体要求就是教育网络统一搭建,信息终端统一标准、教育平台统一开发、教育资源分层建设、教学应用广泛开展、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具体要抓好以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好带宽不足,应用不畅的问题;二是实现信息终端全面普及;三是教育平台加快发展;四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现三年一轮的全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采取自学、校本教研、专项培训、培养骨干等多种方式,把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把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五是信息化应用活动广泛开展,通过活动促应用,通过信息化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借助信息化创办学校特色;六是分布实施,抓好项目建设。做到投入科学、配套合理、使用到位。校园里一定会形成信息化环境下广泛开展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生动局面。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好机遇乘势而上。

  4几点建议

  (1)关于班班通运行经费保障。目前绝大部分县市都建设好了班班通。而班班通后期运行成本会逐年提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对班班通应用的积极性。建议省教育厅、财政厅能出台一个保障班班通设备正常运行的办法。特别要考虑到规模小的学校,这些学校本身公用经费不多,承担班班通运行费用的能力肯定有限。确需予以政策支持。

  (2)关于教育技术师资培训。目前学校包括县市装备站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且数量不够、不稳定。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实施,教育装备队伍需要专业化,建议教育部或者教育厅要求各级师范院校多开设教育技术类专业,多招收有关教育技术的在职从业人员和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正规教育,为各级学校培养输送有关教育技术类的教师和人才。壮大优化教育技术装备队伍,使之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正规军、主力军。

  (3)关于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没有评价和考核,应用工作推进的力度肯定不强,我们认为更高的教育研究部门一是要在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评价上进行研究,拟定新要求和标准。二是要把初中毕业生的“理化生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技能”考核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之中,学校、老师、学生才会越来越重视应用工作,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4)关于加强高职中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通过调研发现,高职中的教育技术装备情况比义务教育学校差。我们认为要加强高职中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投入和应用,才能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上下贯通,均衡发展。

  郑信科

上一篇:探讨美国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下一篇:小班化数学教学探究策略与科学分组的有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