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办“好教育”的学校行动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4 10:34

  摘要:随着全国“双减”工作深入推进,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学校作为双减工作的主体责无旁贷,既要主动有为又要科学施策。上好课、留好作业、做好课后服务、研究好评价等,扎实的教育教学管理,是落实“双减”的积极行动。

  关键词:双减;作业负担;教育治理;学校管理;策略行动

  今年7月24日,办公厅、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7月25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以答记者问形式就《意见》有关问题作出了权威解读与回应:这是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随着全国“双减”工作深入推进,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学校作为双减工作的主体,责无旁贷,既要主动有为又要科学施策。

  “双减”是党、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

  笔者认为教育的本原就应该是充盈着智慧、幸福与美的事业。坚定的教育信仰、崇高的教育情怀、正确的教育方向,是我们做好教育的基础,也是“双减”工作的落脚点。好的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与艺术的工作,是一项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体会到职业幸福的工作,是让学生经常感受到学习之美同时教师也体验到劳动之美的工作,是涵养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的用心实践。

落实“双减”办“好教育”的学校行动策略

  一、好教育应该具备的特点

  一是规范管理确保教育的本色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它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育的本色就是要专注人的成长与成就人的终身幸福。这就要求教育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让每个生命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的规范管理是促进教育良性生长的前提。一个成熟的学校管理体系,除了需要系统而科学的制度、严谨而规范的运行,更重要的是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服务于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为中心,保障并优化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落实双减是检验学校规范管理水平的有效尺度。

  二是丰富的课程满足多元的需求

  学校课程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与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好的教育就要尊重生命,尊重不同的个体生长状态。在课程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能持续发展的校本课程,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是好的教育应具备的特点。无论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还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都迫切需要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支撑,展开科学的、校本化的课程研究与开发。

  三是针对性的辅导照顾学生层次性的差别

  “双减”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因材施教问题。因材施教不应该只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好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而因材施教,恰恰是教师从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每个人的才能、品行得到最适合的发展与最佳的发展,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

  四是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管理能力好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应配合有效的评价策略,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改进的引领,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奠基学生面向未来、走向社会的能力和素养。教育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落实“双减”,是对这一使命切实的践行,是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是涵养健康教育生态的重要的宏观教育治理。作为学校,应以“双减”为契机,扭住评价这一关键,主动构建好教育的学校生态。

  二、落实“双减”,学校的行动策略

  其一,落实“双减”,要上好每一堂课“双减”要求严格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限制培训类别与时间、规范培训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学生的课余、节假日时间将不再去补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家长的培养期待,都将直指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主场、主阵地在课堂。上好每一堂课,用好每一分钟,教好每一名学生成为每位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师、教研、教学是确保双减工作的核心因素,向课堂要高质量,向科学教研要高质量,是学校教学精细、精准化管理的明确方向。制度全、抓手实、管理严,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旋律。细化制度、细化责任、细化监督,让“双减”真正落到实处是保证上好每堂课的基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渠道、搭建平台,是上好每堂课的条件。

  其二,落实“双减”,要留好每一次作业。“双减”之下,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避免重复性作业。这样,就对作业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加强作业研究、作业管理、作业改革。课堂因材施教,作业也要因人而异,因学而异。学校在作业管理上要不断探索,强化制度、完善评估、总量控制、创新形式。对教师布置、选择、批改、反馈、评价等环节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开展作业调研评估,根据学生、家长反馈,不断引导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常规作业与实践性作业,长作业与短作业,笔头作业与口语作业,预习作业与复习作业相结合,确保作业形式多样化,学生素养提升全面化。

  其三,落实“双减”,要优化每一天课后服务“双减”之下,学生和教师在校园内的时间大大增加,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光阴都是老师、学生一起在校园度里度过。怎样让有限的空间,给教师更多成就的事业,给学生更多成长的土壤,让师生从“双减”中获得各自的教育、学习与生活,并各得其所、各有精彩,需要学校做好课后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整合实施。课后服务的全员全覆盖,为学生全面有个性地成长提供了机会,其和学校课程建设结合将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的个性化定制课程;和答疑解惑结合,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与漏洞;和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体育锻炼结合,塑造良好身心状态、身体素质……丰富而优选的课后服务,必将给学生、教师带来清新的校园生活,提升教育的品质与品位,丰富师生美好的精神世界,这就是好的教育生态。

  其四,落实“双减”,要研究每一项评价自我管理、自主管理与“自觉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双减”之下,这种自觉性品质显得更为重要,而培养该内在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评价引领。全面、有效地评价每一名学生,并用评价为支点,撬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地球”,这是对生命的真正关爱和尊重。

  学校要建立科学而系统的评价体系,遵循五育并举,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育人全过程,在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上着力。强化过程性评价,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依托,丰富多元主体参与性;关注发展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以评价为纽带,紧扣双减的核心,成就好的教育。

  让学生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是党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也是家长和学生的期待,学校和教师要以“双减”为契机,用行动回应关切,迈向一个从容、美好、高质量教育时代。

  张英

上一篇:精准农业智能决策技术体系探讨 下一篇:密闭整体式医疗垃圾分类贮存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