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及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0 10:03

  关键词:病房内;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混放

  由于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不断创新,人们对其概念把握不够准确,容易造成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现象。对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

  其原因:(1)个别医务人员环保意识不强,存在麻痹思想,认识不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2)由于综合性医院实习、进修人员较多,流动性大,周转快,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进修人员大多来自基层医院,部分操作不规范,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理解不深刻,容易造成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3)护理人员进行肌内注射、拔除静脉针或化验人员采血时,针眼处按压棉签或黏消毒棉的胶布,患者或家属将污染的棉签及胶布丢弃至生活垃圾内。(4)对《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不够了解,导致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完毕后,将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空针袋及输液袋丢进生活垃圾内。由于地市级医院陪护较多,环保意识不强,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有时将污染的一次性尿垫、中单等随手放入生活垃圾。

  2对策

  2.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要求,成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岗位责任制》、《医疗废物管理奖惩制度》等。

  2.2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1)医务人员的培训:定期认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加强相关知收稿日期:2005-11-09识的宣传力度,将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打印上墙,装订成册,人手1份,定期考试,按规定做好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转运、储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2)实习、进修人员的培训:将医疗废物处理知识列入医院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入科前根据各科室的临床特点和实际情况,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再强化培训1次,实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双重培训。(3)保洁人员的培训:由于大部分保洁员文化水平低,不懂医院感染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不了解。因此我们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的培训。反复讲解医疗垃圾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与保洁公司鉴定目标责任书,对保洁人员实行双重管理。(4)患者及陪护的宣教:将医疗垃圾分类知识及危害性列入《健康教育手册》,每个病房1本,以供患者或家属阅读。每天给患者及家属播放宣传录音;进行入院教育的同时,将存放医疗废物的贮存地点、贮存容器及标识告知患者及其陪护,并有专人指教收集和贮存各类垃圾的方法。(5)严格督促检查:各科室负责同志每天轮流值班,负责对各个环节、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穿刺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要求按压穿刺部位不出血后方可离开病房,从而避免了医疗垃圾遗落在病房内。医护人员做无菌操作时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空针袋及输液器袋,均按医疗垃圾处理。(6)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制定了医疗废物考核惩罚标准,将废物处理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中,定期考核,奖罚分明,逐层落实,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王明俊,高延秀

  比色纸芯片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微流控纸芯片是一种新兴的集成化、便携化、低成本化的检测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与传统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更多应用场景下的检测,其中结合比色法的微流控纸芯片具有成本低、检测快、易于携带、结果易于分辨等特点,可以满足大批量、短时间检测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临床诊断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制作工艺、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分析、农药残留、致病菌、重金属及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等,同时对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加工技术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病房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微流控纸芯片;比色法;食品分析;快速检测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快速检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传统仪器分析灵敏度高,定量准确,但存在设备费用高、检测时间长、在县区级监管单位难以普及等问题。为了实现便携化快速检测大量样品的目标,许多新型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微流控纸芯片就是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2比色纸芯片的材料选择及加工技术

  纸芯片基底材料的选择和取舍往往能决定其应用场景与普及程度。滤纸具有高吸水性、低廉、易获取等优点,是目前在微流控纸芯片中应用最广泛的基底材料[7]。Whatman1号定性滤纸较均匀,空隙很小,液体在其表面以中等速度流动,经试验后发现适用于易变形的血细胞的过滤。Whatman4号定性滤纸具有更大的粒保留度,在其表面液体能更快地流动。Whatman3MM层析纸纯度和一致性较高,可适用于需要毛细管效应、载量均匀相同的情况,应用面积广泛。对于普通的分析分离,可采用Grade1型国际标准色谱纸。除以上所列举的类型以外,其他类型的纸也常被应用于纸芯片的基底材料。王冠等[8]以玻璃纤维纸作为纸芯片的基体,研制了一种可以检测水体中镉、铅离子的纸芯片。Wang等[9]将硝酸纤维素膜容纳到纸芯片中,鉴定能够结合3种医院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和多药耐药葡萄球菌。

  微流控纸芯片的加工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种类丰富多样,蜡印、喷墨打印、等离子体处理、紫外光刻、喷墨溶剂刻蚀、激光刻蚀、丝网印刷、绘图、柔印、融蜡浸透以及3D打印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加工技术[10]。微流控纸芯片一般有2D和3D两类结构,而3D纸芯片是在2D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多层滤纸或是采用折纸等方法制作而成。由于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也作为3D纸芯片的加工方式,可以实现大批量低成本的微流控纸芯片生产[11]。根据亲水/疏水方式的不同,2D纸芯片的加工方法通常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是在疏水性纸张上没有经过加工的部分区域直接进行一次性亲水化,或在亲水性纸张没有经过加工的局部区域进行一次性疏水化;两步法的第一步通过一些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疏水性材料能够均匀地修饰覆盖于纸张表面,该步骤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化学键合法、物理沉积法和堵塞法等,第二步则再采用另外一些特定方法实现纸张局部亲水化[12]。

  2016年,陈熙等[13]通过光刻技术构建了一种利用比色原理实现碱性磷酸酶检测的双色阵列纸基芯片。同年,刘蒙蒙等[14]通过蜡笔手工打蜡事先画好疏水区域,再将滤纸放入120℃烤箱使蜡纹融化,得到拥有亲水性通道和疏水性屏障的比色法筛查纸芯片。Busa等[15]利用光刻技术设计制作了能够检测辣根过氧化氢酶的比色纸基系统。张剑等[16]利用蜡印加工法制作出可以快速检测L-半胱氨酸的比色纸芯片,采用XeroxPhaser8400喷蜡打印机将设计好的图案结构打印在Whatman1号定性滤纸上,后在176.7℃下热压2min,使粘附在滤纸表面的蜡受热融化渗入滤纸里层,从而获得亲疏水相间的网络通道,最后在室温下冷却。

  3比色纸芯片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民众所关注的社会话题。因此,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市场迫切需要灵敏、快速、精确的快速检测产品。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兴快速检测产品,正在逐步显现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价值[4,17,18]。

  3.1食品成分检测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改善,食品的成分与营养价值也逐渐成为人们选购食品的重要标准之一,故而食品组分分析检测在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指导消费者进行选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李泽娴等[19]以纤维素滤纸为基材,结合比色分析原理构建了一种集成化的纸上实验室,用以针对葡萄糖的定量检测,在水果品质评价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种微流控纸芯片所测得的葡萄糖最低检出限为1.0mmol/L,且在60mmol/L以内存在线性关系。Martinez等[20]利用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检测了葡萄糖与蛋白质的含量。其原理是利用了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辣根过氧化物氧化酶的作用下将预先固定在纸芯片上的碘离子还原成碘单质,使检测区由无色变为褐色,从而实现对葡萄糖的检测。同时以四溴酚蓝作为酸度指示剂,含有蛋白质的样品的加入会使得检测区的pH值发生变化,四溴酚蓝将由黄色转变为蓝色,并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呈正相关。Aksorn等[21]利用经特异酶与生色剂修饰后的滤纸设计了一款可以同时检测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的产品。特定酶,生色剂及其相应底物之间发生酶促反应产生了不同的有色产物:蔗糖为棕色,果糖为蓝色,葡萄糖为粉红色。对应的检出限分别确定为0.9、0.8、0.4mmol/L,可以有效地帮助制糖工业进行生产监控。Mooltongchun等[21]研发了一种纸基比色生物传感器用于肉类样品中次黄嘌呤检测,使用扫描仪对纸张上检测区域的颜色强度成像,并用ImageJ软件对比色结果图像进行蓝色直方图分析。通过此装置可达到的检测限为1.8mg/L、定量限为6.1mg/L,3次测定分析耗时为5min。Salve等[23]开发了一种纸基微流控分析装置和手持色度计Android应用程序,用于定量测定牛奶中掺假物的精确浓度,比色Android应用的掺假检测限为10mL牛奶中尿素5mg,淀粉17mg,盐29mg,去垢剂20mg。与一般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相比,这种系统在发展家作为很好的廉价的替代品。

  3.2农药残留检测

  合理使用农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然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体长期低剂量接触农药,会对神经系统、生育发育障碍、癌症发生等产生影响[24]。根据统计数据,因摄入含农药残留的食品和蔬菜而致癌的人数每年增加15%[25]。因此,优化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实验方法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正向着即时、便捷、低成本的检测方向发展,其中比色法纸基微流控芯片成为其中一研究热点。乙酰胆碱酯酶可以催化靛酚乙酸酯水解生成蓝紫色靛酚。Zakir等[26]根据这一特殊反应现象制备了一种基于对乙酞胆碱酯酶活性的考察来检测食品、饮料中所含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纸芯片。有机磷农药能够抑制乙酞胆碱酯酶的催化活性,减缓水解反应发生的过程,使反应产物颜色变浅,从而从中建立有机磷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与反应后产物颜色变化的线性关系应用于纸芯片快速检测农药残留。

  4总结与展望

  比色法纸基微流控芯片以其成本低、方便快速、结果直观等优点成为目前分析检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公众对于食品的安全性愈发重视,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然而比色法纸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很多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首先,需要开发价格低廉且适用的亲疏水材料,比如通过多组分复合的手段控制其亲-疏水性;同时在加工技术方面,可以尝试结合蜡染打印等方法使之简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其次,虽然部分检测产品的检出限经过反复优化操作条件已经可以达到与精密检测设备相当的程度,但是大部分的比色法纸基微流控芯片产品仍存在检测精度低、准确性欠缺的问题[50]。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颜色效果通常需要通过其他设备(色度仪等)进行定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人们的肉眼观察会给结果判定带来较大的误差,适用于定性而不适合定量。此外比色法纸芯片多采用比色法与酶反应结合实现颜色反应,因此在结果呈示上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对环境也有较高的要求。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仍处在初期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如纸的组成、通路结构设计、高灵敏方法引入、多功能纸芯片全分析系统的建立等,但不可否认的是,纸芯片对于大规模的快速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减少了检测的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通过智能设备已经可以实现检测结果的指标化,从而优化其输出形式。由手机应用程序更快速、简便地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或能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最后,为了推进比色纸芯片的普及应用,产品不应仅局限于单一组分的测定,而应实现多组分同时检测,使其在食品成分确定、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添加剂分析等热点问题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有望成为食品快速检测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闫宇,许长华,谷东陈.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及其应用[J].食品与机械,2017,33(8):204–209.YanY,XuCH,GuDC.Processingandapplicationofpaper-basedmicrofluidicchip[J].FoodMach,2017,33(8):204–209.

  [2]张若剑,刘俊.微流控纸芯片专利技术综述[J].科技视界,2018,(24):198–199.ZhangRJ,LiuJ.Overviewofmicrofluidicpaperchippatenttechnology[J].SciTechnolVision,2018,(24):198–199.

  [3]LimH,JafryAT,LeeJ.Fabrication,flowcontrol,andapplicationsofmicrofluidicpaper–basedanalyticaldevices[J].Molecules,2019,24(16):2869.

  [4]蒋艳,马翠翠,胡贤巧,等.微流控纸芯片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J].化学进展,2014,26(1):167–177.JiangY,MaCC,HuXQ,etal.Processingtechnologyandapplicationofmicrofluidicpaperchip[J].ChemProg,2014,26(1):167–177.

  黄晴1,冯云琪1,王艳1,杨彦1,杨成1,冯永巍2,沈晓芳1*

上一篇:不同产地辣椒中硒含量研究 下一篇:北斗导航系统在我国精准农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