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19 12:03

  摘要:茶树的无土栽培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和室内科学实验研究。目前无土栽培方式繁多,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水培和基质培,为了比较这两种无土栽培方式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黄旦为实验材料,测量茶树生长的各项指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移栽30天,基质培有利于茶芽的萌发,水培能促进芽叶的伸长和成熟;移栽60天,基质培有利于新根的生长和加粗,水培有利于成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根系出现褐化现象;移栽90天,基质培有利于新根的加粗,水培有利于成活,但随着时间增长,水培茶树的根系褐化现象加重,最终影响茶树生长。因此,水培方式有利于在短期时间内开展茶树实验观察,而基质培方式有利于长期的茶树工厂化生产和室内科学实验研究。

  关键词:茶树;水培;基质培;生长;生物量

  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具有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作物品质等优势,包括诸多不同形式,如水培、基质培、雾培等。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是水培与基质培,其优势表现在不同方面,因此适用的植物也各不相同。水培主要集中应用于叶菜类植物,主要集中在天南星科、鸭趾草科、百合科和景天科植物[1]。研究表明:与基质培相比,水培应用于培养油菜、蔬菜、上海青,具有速度快、产量高、减少了药物使用量等优点[2-4]。孟彩霞通过分析樱桃番茄形态、生理生化、果实品质和观赏指标等,得出结论为水培优于基质培[5]。基质培当前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无土栽培方式,集中应用于草本、小型乔木类植物,研究表明,木本花卉太阳神在基质培中生长较好,株高、株幅、新叶数等的增量均大于水培[6],槽式沙土栽培更有利于香瓜生长发育[7]。茶树目前主要采用土壤栽培技术,结合大棚、温室等设施栽培措施保护茶树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8-9],关于茶树无土栽培技术鲜见报道。本研究以黄旦茶苗为材料,探索水培、基质培方式对茶苗生长的影响,为茶树无土栽培技术和室内茶树实验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茶树品种(系)选取福建省安溪县千鹤茶场的1年生茶苗,试验于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在福建省中科三安生物公司厂房进行。按照统一标准修剪:地上部分保留15-20cm高度,2-3片成熟叶,地下部分主根保留7-8cm,侧根修剪半径范围为5-6cm。修剪后,使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杀菌以满足洁净厂房要求,栽培密度均为70株/m2,每组处理35株茶苗,重复4次。水培模组、营养液、LED灯管、基质均由福建省中科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营养液配方:参照茶树通用营养液配方进行优化。LED灯管:型号为ZK-SL200-0S01/,红蓝比配方为3.7∶1基质配方:椰糠、草炭土、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2∶2∶1∶1

  1.2栽培环境

  茶苗生长的环境参数:温度15-25℃,光照时间6-14h(0-6天:6h;7-9天:8h;10-14天:10h;15天后:14h),空气湿度:70-80%,CO2浓度:750μmol·mol-1,土壤水分含量:水培系统每15天更换营养液,基质培养每星期浇灌200ml营养液,基质相对湿度范围为65%-75%。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培养30天的茶树生长差异

  黄旦在基质培和水培两种不同的无土栽培条件下,茶芽的成熟度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经过30天基质培养的黄旦茶苗,总芽数比水培高出47.35%,芽头占总芽数的比率高出45.82%;水培条件下,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成熟芽的比率分别是基质培的3.58倍、7.90倍、6.80倍,平均新梢长度也长出1.21cm。由此可见,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基质培养有利于黄旦茶苗芽的萌发,但水培能促进芽的伸长和成熟。

  2.2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培养60天的茶树生长差异

  2.2.1成活率差异经过60天室内培养的茶苗,水培和基质培对成活率产生极显著影响,水培茶苗的成活率比基质培高49.99%(见表3)。

  2.2.2地上部分生长的差异

  水培茶苗的地上部分所有生长特征指数均高于基质培。不同的无土栽培方式对茶苗的新梢数、叶片数、新梢长度、节间长度均产生显著影响(见表4)。经过60天室内培养后,水培茶苗的新梢数、叶片数分别是基质培的1.44倍、2.07倍,新梢长度、节间长度、叶长、叶宽、叶面积分别比基质培高43.07%、53.70%、7.20%、9.84%、24.03%。因此,无土栽培60天的茶苗,水培有利于新梢、叶片的萌发与伸长。

  2.2.3地下部分生长的差异

  茶苗在不同无土栽培方式下培养60天后,其最长根长、新根直径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其新根数无显著性差异(见表5)。水培部分根系出现褐化现象,基质培的最长根长、新根直径分别比水培苗高94.64%、104.07%。因此,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基质培茶苗根长、根粗均优于水培茶苗。表明基质培有利于地下部分生长。这可能是由于在基质栽培中,植物根系具有更大的附着力与穿透力以稳扎于基质中。

  2.3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培养90天的茶树生长差异

  2.3.1成活率的差异

  在不同的无土栽培条件下处理90天,水培与基质培茶苗的成活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见表6),水培茶苗成活率是基质培的2.90倍,且与处理60天相比,提高幅度由49.99%增加到190.32%。表明在无土栽培条件下。

  2.3.2地上部分生长的差异

  不同的无土栽培方式处理90天,水培茶苗的地上部分生长特征均高于基质培茶苗(见表7)。其中,新梢数、叶片数、新梢长度、节间长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基质培茶苗相比,水培茶苗的新梢数、叶片数、新梢长度、节间长度分别是基质培的2.09倍、1.80倍、3.26倍、2.18倍,叶长比基质培高12.82%,叶宽和叶面积无显著差异。表明处理90天后,水培有利茶苗新梢、叶片的萌发与生长。

  与处理60天相比,处理90天茶苗的新梢数、新梢长度、节间长度开始出现极显著差异,表明随时时间增加,水培对茶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的影响范围扩大。且新梢数、新梢长度、节间长度、叶长的增幅由43.90%、43.07%、53.70%、7.20%提高至109.31%、226.45%、117.89%、12.82%,因此,水培有利于新梢与叶片等地上部分生长,且随着时间增加,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范围与强度呈正向响应。

  2.3.3地下部分生长的差异

  经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处理90天的茶苗新根数有极显著差异,新根直径有显著差异,但最长根长无显著差异(见表8)。水培茶苗的新根数比基质培高169.78%,基质培的最长根长和新根直径是水培的1.25倍、1.37倍。与处理60天相比,处理90天茶苗新根数出现极显著性差异,最长根长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消失,这表明,随处理时间增加,对新根数量的影响逐渐增大,对最长根长的影响逐渐减少。但随着时间增长,水培茶树的根系褐化现象加重,最终影响茶树生长。

  2.3.4生物产量的差异

  水培茶苗的生物产量相关指标均高于基质培(见表9)。与基质培相比,水培茶苗的芽叶鲜重、新根鲜重分别比基质培高21.05%、259.57%,但不同处理茶苗的新根鲜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栽培时间过短。因此,在无土栽培条件下,水培有利茶苗积累芽叶生物量。

  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处理30天,基质培茶苗的总芽数比水培高47.35%,水培茶苗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成熟芽占比分别是基质培的3.58倍、7.90倍、6.80倍。处理60天,水培的新梢数、叶片数是基质培的1.44倍、2.07倍,但基质培的新根直径比水培高104.07%。处理90天,水培茶苗成活率、新梢数、叶片数、叶面积、新根数分别是基质培的2.90倍、2.09倍、1.80倍、1.19倍、2.70倍;基质培的最长根长和新根直径比水培高出14.57%、20.92%。基质培30天有利于芽的萌发,水培30天能促进芽叶的伸长和成熟;基质培60天有利于新根的生长和加粗,水培60天有利于成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基质培90天有利于新根的加粗,水培90天有利于成活和茶树的生长。但随着时间增长,水培茶树的根系逐渐褐化、掉落,最终影响茶树生长。因此,基质培方式有利于长期的茶树工厂化生产和室内科学实验研究。

  研究表明,水培更有利于叶菜类作物生长[10-11]。部分木本花卉在水培与基质培中生产无显著性差异[12-13]。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有灌木、小乔木、乔木,为叶用型经济作物,且具有喜酸怕碱、喜湿怕涝等特殊的生长习性[14-15],目前未见大规模地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茶树种植领域。本研究发现茶树在水培条件下短时间内有利于生长,但是随着水培时间延长,茶树新根出现褐化等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营养液缺氧导致,建议增加氧气解决营养液中氧气不足的问题。综上,长期栽培,基质培方式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水培植物常见种类及应用类型[J].山西林业,2019(1):42-43.

  [2]陶正平,高志彤.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J].吉林蔬菜,1999(4):4-5.

  [3]周贺芳,张雯.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上海青生长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5(2):36-37.

  [4]胡玥,金敏凤,王全喜.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及其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672-680.

  [5]孟彩霞.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观赏樱桃番茄生长及其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1:2-2.

  [6]王凤兰,周厚高,黄子锋,等.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3种木本花卉生长的影响[C].园艺学会青年学术讨论会.2006:5-5.

  [7]谢静波,陈永伟,王昊,等.不同无土栽培模式香瓜生长发育综合评价[J].宁夏农林科技,2016(10):10-12.

  黄嘉欣1,2,向萍1,2,朱秋芳1,2,谭梦1,2,王星剑2,盛蕾蕾2,吴历娇2,吴伟祥2,林金科1*

上一篇:青岛董家口港城公共交通安全规划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