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运用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18 11:44

  [摘要]在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无形中也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正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充分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通过正确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升食品安全性,从而为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结合食品安全现状,重点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等相关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对不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进口贸易;对策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其与食品行业整体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甚至还与社会整体的安定和谐状态具有紧密关联。这就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员结合食品安全现状,在充分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和创新安全检测技术,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和质量,以此来实现提升食品安全性的目标。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运用分析

  1食品安全现状

  1.1经济发展推动食品安全行业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直接关联,如今人们对食品各方面的要求逐步增多,如对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味道、食品生产质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1]。现阶段,我国主要使用投资金额少、灵敏度高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真正实现了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

  1.2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有待提升

  实际上,《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监管的具体范围进行了相应的限制,然而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足以解决当前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对食品生产的实际监管力度不够,不利于食品的安全生产。常见的问题有食品生产安全监管范围并没有扩充到小作坊,这样就无法对街头小商小贩的食品质量进行监管[2]。当前许多食品生产小作坊都不具备食品安全许可证,这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此外,小作坊自身的流动性比较强,经营的周期也比较短,对其生产安全性的监管力度和质量有待提升。

  1.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更新缓慢

  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此,食品安全生产技术也要优化创新[3]。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生产检测技术难以有效满足各种类型食品的检测需求,主要是因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发展速度缓慢,无法紧跟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且在落后的检测技术环境下无法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评估,进而不能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农药检测技术

  现阶段检测技术不断优化创新,多种提取技术、萃取分离方法都能够有效提升农药残留检测精准度。随着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检测工序得到了简化,如图1所示,将Web作为基础依据,构建完善的农药残留网络监控系统,充分利用此平台整合各项数据,在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基础上,为人们后续食用各类食品提供了安全保障。例如,在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此种农药检测法比较适合分离检测不易气化、受热分解的离子型农药,是农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主要方式。通常状况下,液相色谱法会应用于紫外线检测器,但是一些农药无法吸收紫外线,因而会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使用范围造成一定约束。正确应用液相色谱法对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的不足[4]。

  2.2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由于兽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因此对兽药残留的检测具有较高的难度,故在实际应用多种创新型检测技术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较强的色谱检测方法,对家禽体内的兽药残留物进行精准检测,以此来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兽药检测技术多种多样,如活体检测技术,此种技术的原理是当兽药与细菌发生作用后,能够降低细菌自身的发光度,从而能够为检测技术人员提供细菌发光状况,进而能够据此精准测量兽药残留量。

  2.3天然毒素留存检测技术

  在食品中,天然毒素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危害物,此种类型的毒素具体包括黄曲霉、河豚毒素等。现阶段我国河豚毒素检测技术还不完善,只能检测出一部分的河豚毒素。对于黄曲霉素的检测也有较大难度,如果使用传统形式的检测技术,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具体的检测工序也比较复杂,难以满足食品天然毒素检测工作的要求[5]。近年来我国已经研制出了资金投入少、检测灵敏度高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能够最大程度满足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要求,并且检测精准性也较高,在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4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转基因食品在外形和营养方面较之非转基因食品有较大的差异,如果人们购买到质量不佳的转基因食品,则食品的食用质量较低,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及时更新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转基因检测测试条的实际状况如图2所示,要求技术人员在明确各项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应用。例如,袁俊杰等[6]指出,现阶段荧光PCR检测技术是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属于体外DNA扩增技术的范畴,其原理主要是在DNA、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充分应用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使需要扩增的DNA片段与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引物经过一系列反应来扩增出大量的DNA片段。现阶段可以使用的试剂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说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优化创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想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质量,就要结合食品安全现状充分应用多种类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如正确应用农药检测技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天然毒素留存检测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检测技术人员使用的分析方法要与时俱进,在对检测工序进行简化的同时,也要保证食品安全检测质量,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一婷,马媛,米晓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0(18):179.

  [2]祖金玲.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与方法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0(18):146.

  [3]岳清洪,黄瑛,黄璐瑶,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基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8):6356-6361.

  [4]杨献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检测的发展方向[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5):32-34.

  [5]刘爱英.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15):141-142.

  [6]袁俊杰,魏霜,龙阳,等.转基因大豆MON87701和MON87708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20,28(2):342-348.

  黄锦燕1,梁景波2,宋青1

上一篇:食品微生物检验特点及技术浅析 下一篇:四川凉山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