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镇规模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15 13:51

  [摘要]海口镇依托自身农业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近年来积极发展规模农业。为推进该镇规模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发展历程和规模、生产经营状况方面分析该镇规模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存在的自然灾害类型多样、损失大,生产投入大、成本高、技术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不力,农业补贴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农业防灾及减灾能力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及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规模农业;现状;问题;建议;海口镇;安徽

  海口镇地处安徽省安庆市西郊,经皖河大桥与城区连为一体,毗连长江、皖河,属长江冲击洲平原圩区;土层深厚肥沃,三面环水,水源充足,且交通便捷,环境清新,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可依托安庆城市发展以蔬菜生产为主体的城郊型农业。近年来在区划调整、政策激励、市场导向、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方式由过去的小户分散经营逐步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的规模经营,并成为主流经营模式,对提升农作物产量、品质和经营效益,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有积极作用。为推进海口镇规模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当地30个种植大户近3年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该镇规模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海口镇规模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1规模农业发展现状

  1.1发展历程及规模

  全镇种植业传统布局以棉花种植面积占绝对优势,相继经历了棉改菜、改豆、改瓜蒌、豆改稻的结构调整过程,种植方式由棉-油连作为主逐步转变为目前的蔬菜周年生产、瓜蒌周年生产、稻-麦连作、豆-麦连作四大类型的茬口模式。其规模农业起步于2008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始期,受益于创建过程中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平整项目的实施,以及2013—2015年农业气象条件、农业补贴方式、农产品价格优势等多重利好得以快速发展,2016年总经营规模占比达60%以上,此后进入缓慢增长和结构调整阶段,2020年规模农业总面积达2066.67hm2,占比70.45%,其中稻-麦连作面积1033.33hm2,占比35.23%;豆-麦连作533.33hm2,占比18.18%;蔬菜种植面积233.33hm2,占比7.95%,瓜蒌种植面积266.67hm2,占比9.09%。

  1.2生产经营状况

  2018—2020年,规模经营面积每年仅增加33.33hm2,增幅不大。2021年与2020年持平,总面积达2066.67hm2,占全镇集中连片地块的80%,全镇规模经营在面积上已趋近上限。从表1看出,四大茬口类型中,以2019年为例,成本由高到低依次为蔬菜(12.98万元/hm2)>瓜蒌(4.02万元/hm2)>稻-麦连作(2.15万元/hm2)>豆-麦连作(1.79万元/hm2)。其中以蔬菜生产成本最高,主要表现为人工工资及管理支出过大,达6.3万元/hm2;收益的高低排序与成本一致,分别为蔬菜3.38万元/hm2、瓜蒌0.48万元/hm2、稻-麦连作0.47万元/hm2、豆-麦连作0.17万元/hm2。2018—2020年成本与收益高低排序表现一致。

  2存在问题

  2.1农业自然灾害类型多样,损失大

  2.1.1主汛期和梅雨季节重合,加重危害一方面主汛期圩内地下水位高,易发渍害;另一方面梅雨季节雨日多,降雨量大,易发生洪灾、涝灾。当长江水位超过一定高度时,为保障堤防安全,还需限制排水,造成受灾时间延长。2020年度因洪灾和涝灾造成全镇共计533.33hm2作物绝收。

  2.1.2作物敏感生育期遭遇气象灾害2018—2020年期间,小麦抽穗扬花期均遭逢连阴雨天气造成病虫危害加重,防治成本增加。2018年和2020年,大豆生产在成熟收割期的9月中下旬遭遇连续10d以上的阴雨天气,造成大豆在田间腐烂、霉变,失去商品价值,种植大户出现大面积亏损。另外,水稻生产因在灌浆结实期受气象灾害影响而出现大面积减产。

  2.1.3高温干旱2019年夏秋季节发生持续近3个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历史罕见,造成全镇在田作物生产成本平均增加900元/hm2,25%的田块减产幅度超过30%。2.2生产投入大、成本高、技术低海口镇因地处近郊,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60~70岁的老人,生产效率较低,相应增加了农业生产用工成本,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用工较多,但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的蔬菜种植影响极大。另外,2021年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出现飞涨,据查,尿素出厂价由1800元/t涨至2800元/t,其他生产资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另外,农业生产技术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病虫害防治上重虫轻病、重治轻防和农田耕作的方式不合理、耕种质量差。

  2.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不力

  各类水利设施兴建时未充分考虑到极端灾害天气发生时对水利设施灌溉、排涝及输水、蓄水能力的需要;同时,日常管护不足,出现部分渠道杂草丛生,堵塞水路;另外,修筑公路等基础设施对水系造成破坏,且难以做到及时恢复。

  2.4农业补贴力度不足

  目前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对种植大户支持力度不够,其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按土地确权面积尽数补贴到一家一户,而种植大户仅享受少量专项补贴。

  3发展建议

  3.1加强农业防灾及减灾能力建设

  1)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增强种植大户抵御风险能力,针对不同农业生产设施及不同农作物的生产投入和产出情况,分类实施保险更加体现风险保障水平的保险细则。

  2)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前期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暴露出的短板进行补缺补差,形成可应对高强度自然灾害的灌溉、排涝和输水、蓄水配套能力。

  3)改善耕种方式,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影响。提倡农田“三沟”配套,其中旱作推行深沟高垄,水田应提高田面平整度。

  3.2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努力通过统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项目,大力培育和提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努力探索以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和简化施肥技术为核心的省工、节本技术体系和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及高效植保机械应用技术为核心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体系。

  3.3发展绿色、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生态

  农业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稻、特色稻、再生稻种植面积;同时,实行一种多收,适当发展稻田养虾(鱼、鸭)、瓜蒌架养鸡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3.4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鼓励兴办种苗供应、农机服务、植保服务、农产品代贮、收购、加工等各类服务实体。同时,建立土地流转和劳动中介服务合作组织。为此,一是在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建立镇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合作社),推动耕地规范、有序,稳定竞争流转,建立政府指导下由市场决定土地流转定价的机制,落实省市有关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层面扶持大户发展;二是组织建设农村劳务合作社、劳务中介机构,制定合理价格,及时为大户提供用工信息,组织安排生产,帮助大户解决生产需求。

  冯定平

上一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下一篇: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上行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