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料作物农药登记现状及残留限量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25 10:36

  摘要:本研究对大豆、花生和油菜登记农药的产品数量、毒性、剂型和有效成分等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大豆、油菜和花生3种作物常用农药的每季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和最大残留限量,分析了油料作物农药登记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油料作物;农药登记;残留限量;安全间隔期

  大豆、油菜和花生是我国主要植物油料作物,三者产量占近5年主要植物油料产量的70%以上[1]。病虫草害严重威胁油料作物生产安全[2-3],大量农药被用于控制病虫草的发生为害。据调查,大豆农药使用量约7kg·hm-2[4]、油菜农药使用量约4kg·hm-2、花生农药使用量12kg·hm-2[5],农药大量使用带来了农药残留、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以大豆、油菜和花生3种主要油料作物为对象,从农药登记情况、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安全间隔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油料作物农药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我国油料作物农药登记现状及残留限量分析

  1农药登记情况

  1.1整体概述通过对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的检索统计,登记情况如表1所示。截至2021年2月3日,大豆登记用药1418种,花生登记用药992种,油菜登记用药557种。大豆田主要是除草剂,占登记农药总量90.3%;花生田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分别占登记总量的31.4%、35.5%和32.8%;油菜田主要是除草剂和杀菌剂,分别占比66.8%和23.9%。

  登记产品数量间接反映了当前大豆、花生和油菜的病虫草危害与农药使用情况。大豆田杂草危害较重,除草剂使用较多。2016年黑龙江大豆田除草剂用量接近1.8万t,是杀虫剂和杀菌剂的9倍[4]。花生杀虫剂中有73.7%的登记防治对象含有蛴螬,说明蛴螬等地下害虫对花生危害较大。对油菜危害较大的主要是杂草和菌核病[3]。杀菌剂中有95.5%的登记防治对象含有菌核病。

  1.2除草剂登记情况

  除草剂登记有效成分见表4。大豆除草剂1281种,其中单剂产品1058种,涉及有效成分36种;混剂223种,涉及有效成分组合53种。花生除草剂325种,单剂产品252种,涉及有效成分22种;混剂73种,涉及有效成分组合21种。油菜除草剂371种,单剂产品296种,涉及有效成分24种;混剂75种,涉及有效成分组合16种。

  2常用农药残留限量与安全间隔期

  农药残留是影响植物油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大豆、花生和油菜产品农药残留屡有报道,多数情况是使用时由于没有按照农药使用剂量、每季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的相关要求造成的。《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7年第7号)规定:用于食用农产品的农药应当标注安全间隔期(第九条),标注使用技术要求包括最多使用次数(第十八条)。根据《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2763-2019)、农药商品标签和相关文献,对3种作物常用农药的每季使用次数(每个作物生长周期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和残留限量值进行了梳理。

  2.1除草剂残留限量

  3种作物登记除草剂的残留限量值见表7。查阅所有除草剂商品标签,均有标注“每季最多使用1次”等类似说明,没有安全间隔期。《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仅在农作物苗期使用1次的农药可以不标注安全间隔期。

  2.2杀菌剂残留限量与安全间隔期

  3种作物登记杀菌剂残留限量值和单剂的每季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见表8。

  2.3杀虫剂残留限量与安全间隔期

  3种作物登记杀虫剂的残留限量值和单剂每季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见表9。

  3存在问题

  3.1相同产品多,老产品数量多,制剂登记规格多而乱

  大豆除草剂单剂中精喹禾灵有208个产品,油菜精喹·草除灵产品有40个、占混剂的53.3%;有些产品已经使用20年,且登记剂量没有改变。没有考虑病虫草的抗药性问题,和近几年登记的产品在使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另外,部分产品登记规格多而乱,增加了农户选择药剂和使用药剂难度。

  3.2生物农药登记占比较少

  大豆杀菌剂单剂中生物农药占比18.75%,花生杀虫剂单剂中生物农药仅占0.7%。数量较少。

  3.3传统剂型占比高,高毒农药仍有登记

  乳油、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等传统剂型登记数量较高,占比在70%以上。绿色、水基化剂型占比较低。乳油制品含有大量芳烃类溶剂,而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容易出现粉尘污染既危害施药者健康,又污染环境[6]。用于防治大豆、花生地下害虫的杀虫剂中,高毒农药仍有不少。大豆高毒杀虫剂仍占杀虫剂总量的27.2%,花生中还有剧毒农药涕灭威登记。

  3.4部分农药缺乏最大残留限量,有些病虫缺乏登记用药

  大豆中的精噁唑禾草灵、油菜籽中的精吡氟禾草灵、菌核净和扑草净在《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2763-2019)没有查到相应限量值。油菜霜霉病在2006~2016年造成实际损失年均2.75万t[3],但登记用于油菜霜霉病的仅有乙蒜素1种。3.5安全间隔期等标签内容不完善《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用于食用农产品的农药应当标注安全间隔期。但截至2021年1月底,仍有很多产品标签没有标注安全间隔期等内容,或最多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不规范。如在剂型、含量、使用方法等相同的情况下,花生上代森锰锌80%WP安全间隔期有7d,14d和17d三种;多菌灵80%WP的每季最多使用次数有2次、3次;油菜和花生中的多菌灵(PD84118-35、PD84118-45、PD84118-47)、花生中的扑·乙(PD20090908、PD20094315)存在登记类别错误。

  4对策建议

  4.1鼓励企业开发优化农药产品

  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大农药新品种研发力度,加大生物农药研发筛选力度,改良传统剂型和研发环保新剂型,将高毒、剧毒农药逐步退出生产应用;优化完善小病(虫)种防治药剂登记和应急用药管理,改变部分病虫无登记药剂可用现状。

  4.2加强农药管理,完善登记材料

  优化完善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完善农药商品标签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技术资料,完善最大残留限量等相关毒理资料。

  4.3加强油料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

  推进农科教企结合,加快研发绿色防控新产品、新技术,集成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油料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强示范引领,做好绿色防控示范县、示范区、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示范引领作用。

  4.4加强科学用药技术普及培训

  针对农资经营者开展经营管理技术培训,提高规范经营水平和科学指导用药水平;针对种植户开展科学用药培训和新型植保机械使用技术培训,针对有机种植户、绿色种植户和农产品基地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全面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孟桂元,涂洲溢,詹兴国,等.我国植物油料油脂生产、消费需求分析及发展对策[J].油脂,2020,45(10):1-4,27.

  [2]刘万才,刘振东,黄冲,等.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植物保护,2016,42(5):1-9,46.

  [3]杨清坡,刘万才,黄冲.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植物保护,2018,44(3):24-30

  朱友理1,王银2

上一篇: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成效、经验及建议 下一篇:低碳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要点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