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11 11:03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相关教师应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互联网时代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思潮层出不穷,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尚未成熟,明辨是非能力欠缺,对许多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易被周围事物左右,产生认知偏差,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在小学阶段,教师务必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三全育人”原则,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方面、全过程、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更新了一篇心理相关的论文,如心理学相关的论文投稿指导,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小学生是未来推动发展的坚实力量,其心理健康发展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健全人格,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所以,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精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一大举措。所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高度重视。

  (三)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足,容易被不良思想腐蚀,导致错误思想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指引学生走向光明之路,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美德之花绽放在学生心灵深处,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与学生交流不够充分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更倾向于理论教学,忽视了素质教育,没有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想办法解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时效性。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过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1]

  (二)教育标准不合理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思维方式自然有所差异。针对目前状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充分的认识,所制定的教育标准与学生的成长发展所需不符,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低下。(三)教育活动形式化一些小学教师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于形式化,教育方式及内容单一,并未真正对学生做出心理辅导,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部分教师只是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然后再简单地对心理测试结果做出分析。显然,这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意义不大。[2](四)学校与家庭教育割裂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且需要学校和家庭合作完成,并非仅靠学校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从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并没有实现家校协同,这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交流沟通,构建心灵桥梁

  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小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他们遇到问题时不敢主动与教师沟通。若学生的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越积越多,一旦消极的情绪得不到释放,极可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主动靠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在与学生深入交流中,教师需要用真挚的心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表达做出针对性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要留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表现异常等,则需与其交流,为其排忧解难,帮助其渡过难关,避免其出现心理问题。举个实例:小红是一名成绩极为优秀的学生,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可在近期的一次考试中,成绩一落千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购买学习用品为由,邀请小红和自己一起去购买物品,在购买过程中,教师可与小红聊一聊近况,委婉询问她是否有苦恼,避免伤害其心灵。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运用的艺术,以使小红信任自己,能够舒心地表达真实想法,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小红的近况,从而“对症下药”,确保“药到病除”,解决其心理问题。[3]

  (二)尊重学生差异,实施针对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订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不可以对学生有偏见,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寻找学生的优势与特点,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感化学生,转变学生负面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举个实例:小龙比较淘气,学习态度敷衍,不愿意融入集体,常常干扰他人学习,不过他较为聪明,反应灵敏。针对小龙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收作业本、发作业本的任务交给小龙,并将传递班级消息的事务交给小龙负责,以此加强小龙与班级同学的交流,使小龙在外力的作用下主动融入班集体。教师也可找准时机夸奖小龙聪明灵敏,鼓励小龙学习,或者让小龙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合作完成某一任务,以此调动小龙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帮助小龙塑造健康的心理,还可以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升,无疑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4]

  (三)丰富教育内容,落实教育目标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喜欢新颖的事物,教师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落实教育目标。比如,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真理,受到启发,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文明你我他,社会发展靠大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主题班会。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此处以主题班会为例,举个实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给学生讲解此句话的出处——《论语》,然后让学生自由成组,课后写一些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关的想法和例子。正式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先让学生分享本小组所写的想法和例子,以此活跃气氛,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接下来活动的开展作铺垫。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一些案例(活动前通过互联网搜集的与主题有关的案例),借此素材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应与人为善,不苛责他人,不过分要求别人”这一道理,以此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5]

  (四)家校齐心协力,共促学生成长

  家长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实现家校共育,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教师需要重视,家长也需要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家校合力,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方法,选择最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增强教育效果。举个实例:小郭在生活中表现自卑,性格内向,不愿与人相处,经了解,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家庭。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积极与小郭家长沟通,了解小郭在家表现,然后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家长提出教育建议,适时为小郭提供表现的机会,家里有客人时,可让小郭倒茶水、端水果等,家长做饭时,可让其招待客人,与客人聊天,家长可适当地进行表扬。给予学生表现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使其形成开朗的性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变化,制订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明确教育目的,以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家长齐心协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家校共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把“教”和“育”深深刻于心中,对学生认真负责,以此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佳怡.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1):142-144.

  [2]薛.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8,28(1):7-11.

  [3]史曙生.新课改后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卫生,2019,30(3):261-262.

  [4]曹中保,但汉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5(3):76-77.

  [5]肖欣艳,刘启刚.浅谈新时期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论坛,2016(7):131-133.

  赵明英

上一篇: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 下一篇:高职商务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