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07 10:22
[摘要]根据军事医疗卫生装备与普通医疗卫生装备的不同特点,以军事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文献和作者的实践经验为依据,提出了提高军事医疗卫生装备计量检测与预防性维护频次、建立类似其他军事装备保养维护的“场日”制度来实施军事医疗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观点。
[关键词]军事医疗卫生装备;医学计量;预防性维护;质量控制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密医疗卫生装备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加强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临床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医学计量和预防性维护是检测医疗设备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主要手段[1]。军事卫生装备因为担负战勤保障和抢险救灾任务,所以对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更高。
1我军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现状
我国的医学计量始于1986年《计量法》的颁布实施。我军的医学计量工作始于1991年全军医学计量测试研究中心的成立,随后颁布了《军队医学计量管理规定》《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1994年开始在军区药品仪器检验所设立了医学计量二级站,2006年开始在中心医院、疗养院设立医学计量三级站。自此军事医学计量工作在军队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开展,并作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大部分单位的医疗卫生装备接受了1a1次的巡检(年度计量检测),并颁发合格或不合格证书[2-3]。
近年来,以军事医学计量为主要手段的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在军队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得到开展。陈晓红等[4]借鉴PDCA循环管理模型,建立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基础模型。于树滨等[2]提出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是军事医学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食品检验所和各军区药品仪器检验所为基础建立级军事医学计量实验室的构想。于树滨等[5]还通报了我军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现状,所谓质量控制就是“卫生装备质量万里行活动”,结果发现××台不合格,平均不合格率××%,对不合格率较高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
2我军医疗卫生装备现状
军事医疗卫生装备与普通医疗卫生装备在管理上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在执行战勤保障或训练任务的间隙,军事医疗卫生装备要进行封存,即军事卫生装备往往是间断性使用,而普通医疗卫生装备为连续使用。军事医疗卫生装备在战备封存前和启封后,有必要进行计量检测和预防性维护,以保障装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笔者参加了2013年9月的全军卫生装备考核训练,发现部分卫生装备存在的问题有:装备使用率低,从仓库取出的装备卫勤人员不能熟练使用;装备型号陈旧,部分卫生装备有配件损坏需要更换时,厂商已无配件供应;日常维护不足,部分装备实施战术展开时,发现配件丢失或处于故障状态。以野战X线装备为例,发现的问题有:运载车千斤顶损坏、电站不能工作、X线管损坏、图像摄像机损坏、机架不能运动、照明灯不亮、洗片机漏液、图像控制器损坏、摄影床损坏等。装备拉动后,出现较多的维修需求,与对医疗卫生装备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求及随时遂行战勤保障任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军事医疗卫生装备的医学计量与预防性维护
3.1军事医学计量与预防性维护的关系
笔者认为,军事医疗卫生装备与普通医疗卫生装备相比有其特殊性,即在强调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能够随时遂行战勤保障任务。军队医疗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更应该强调医学计量与预防性维护的有效(有机)结合,即军事医疗卫生装备需要频次更高的医学计量检测和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与医学计量二者相辅相成,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预防性维护是周期性地对在用医疗设备的偏移量进行调校和对损耗性器件进行及时更换,以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防止故障发生,是降低设备使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医学计量是通过一定的检测方法对在用的医疗设备性能进行评估,提示设备管理者或临床工程人员及时对设备偏差进行调校或对损耗性器件进行更换。计量检测对预防性维护的内容、频率提供指导,并对预防性维护的效果进行评价。预防性维护保障计量检测数据在标准要求范围,二者的共同目标是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实用方面讲,计量检测应该作为预防性维护的一部分。
3.2军事医学计量与预防性维护的现状
医学计量作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只有与设备维修维护尤其是预防性维护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医学计量的作用。对于军事卫生装备,以野战X线装备为例,其结构复杂、精密度高、工作环境多变,对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高,军事医学计量不但要对装备状态作出评估,而且应该为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对预防性维护效果作出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3,6-7]。
如表1、2所示,医学计量主管部门提供的计量检测数据只是对X线设备的射线发生和图像采集性能作出了笼统评价,而且检测周期较长。而负责设备维护维修的临床工程部门需要对设备各个部分的性能作出更为详细的评价,以便制订针对具体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并对维修和预防性维护的效果进行评价[8]。
目前,预防性维护属于质量控制,是《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范畴,由装备使用单位负责。预防性维护的频率要求每月1次,特殊情况下甚至每周1次。医学计量属于法定计量,是计量法管辖范畴,由军区检修机构负责,一般每年检测1次。医学计量检测与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存在脱节现象。
3.3军事医学计量与预防性维护有机结合
由于军事医疗卫生装备的特殊性,客观上需要临床工程掌握更多的军事医学计量仪器和计量检测方法及规程,以及时准确获得卫生装备的客观数据,指导和评价预防性维护的内容、频率和效果,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野战X线装备作为军事医疗卫生装备中的主要装备,需要根据其结构和工作特点,制订基于医学计量检测和预防性维护的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和规程,对预防性维护的内容、频率进行指导,对预防性维护的效果进行评价,才能保障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下面以目前装备较多的S2001型野战X线装备为例,说明军事医疗卫生装备对计量检测和预防性维护的需求:
装备组成复杂,每个子系统的异常都会影响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2001野战X线装备由多个分系统组成,即6×6军用越野车运载体、单侧扩展方舱、2台冷暖空调、2台柴油独立燃烧暖风机、30kW移动电站、30kW高频X线发生器、U形机架、双焦点旋转阳极X线管、三视野9in(1in=25.4mm)影像增强器、固定滤线器摄影床、CCD摄像机、CRT显示器、图像存储PC、简易洗片机、24V低压供电照明系统、胶片阅读观片灯、60cm钢钎安全地线。
需要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检测的子系统包括:供电电源、安全接地、空调系统、运载车况、方舱箱体结构、机架机械性能、摄影床、球管、准直器、影像增强器、显示器、摄像机、图像处理计算机、高压发生器、洗片机、观片灯、照明系统等。
需要定期预防性维护项目包括:重要组件的状态确认与评价、真空部件的通电训练、除尘清洁、运动部件的润滑紧固、机械部件磨损评估、设备参数调校、损耗器件(部件)更换等[9]。
复杂的系统结构、多变的使用与存储环境、卫勤保障的特别要求、操作使用人员的频繁变更等诸多因素增加了军事医疗卫生装备故障的可能性,所以军事医疗卫生装备客观上需要频度较高的规范性计量检测和预防性维护。
4结语
从战勤保障实际出发,健全野战医疗卫生装备的“场日”制度,在封存前由相关检修机构完成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检测与预防性维护,以便将中修、大修在封存期完成。而在战备拉动状态下和卫生装备训练期间,应该由相关检修机构以巡视的形式完成对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检测与预防性维护。只有主动落实《部队卫生装备管理规定》,才能实现“拉得动、打得胜”的卫勤保障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家立,朱朝阳.我国医学计量的现状与挑战[J].医疗器械杂志,2010,34(2):133-135.
[2]于树滨,李毅,孙志辉,等.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现状与思考[J].计量,2010(6):47-49.
[3]李咏雪,孙志辉,杨冬.浅谈军队医院医学计量三级站测量标准建立[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8):124-125.
[4]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黄昌永,崔进国,马彪,陈清奎
上一篇:基层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医疗装备管理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浅析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