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06 10:3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义务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长期依赖板书教学的束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长期采取“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需求。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

  关于数学的论文范文还有数学教学通讯是什么级别的期刊,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首先,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以板书为输出方式的教学束缚,使小学数学具有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其次,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及抽象性,对于思维尚在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困难,而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使学生更能理解相应的数学理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上教学成为一种可能,这就使小学数学教学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都能进行数学学习,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辅助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并不能代替教师教学。如果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喧宾夺主,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趣味性原则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信息技术能够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发展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更加科学的发展方案,使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备教学要与学生特点相符合

  小学阶段是学生首次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进入社会开始学习及与人交往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于教学内容上。因此,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义务教育的资金支出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电教设备,为的是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电教设备对于小学生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学生对此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对电教设备的掌握程度,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将数学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当教学《圆的面积公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采取转化的思想,将圆的面积转化为学生之前学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利用学过的知识推理出新的知识,得出圆的面积公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得到个圆的面积呢?”“我们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怎样做的?”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也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经过一次次尝试之后,学生们逐渐发现,将圆形划分为面积相等的、不定数量的扇形,之后再重新拼接,则可以得到相似的矩形或平行四边形。把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经过几次实践对比,学生发现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形状。教学中,将圆等分的探究过程比较繁杂,若让学生动手剪拼,不仅操作困难,还会占用课堂许多时间,此时教师便可灵活运用课件中的“圆的面积推导”学科工具,在较短时间内轻松实现圆等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128份拼成的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学生仔细观察了课件演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原来的圆形与拼出来的长方形进行比较,他们在哪些方面是一致的,他们的面积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在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及极限思想,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研究思想,为之后的深层次几何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设备的有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运用课堂讲解及板书解释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方法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而如今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被引入数学课堂,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例如,当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对于数字的增减以及如何进位等问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口诀,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学生并没有理解相关运算法则的真正内涵。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演示,将单纯的数字转化为实物,采取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运算形成更加深刻的影响,从而为以后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改造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落实素质教育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长期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自觉性,而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的课堂则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有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程——《神奇的莫比乌斯环》。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笔者用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小段视频:蚂蚁绕透明环形橡胶圈外壁不断爬行,却始终无法获得橡胶圈内壁的食物。学生们对这一现象表现出了高度的好奇,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蚂蚁一直转圈爬行,为什么得不到食物?”“蚂蚁在哪个面爬行?食物放在哪蚂蚁爬行就能获得食物呢?”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之后笔者引入了莫比乌斯环这一概念,学生们对于莫比乌斯环的兴趣十分浓厚,并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在课堂教学结束的环节,笔者又利用电教设备播放了蚂蚁沿着莫比乌斯环吃到食物的视频,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获得了相应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三)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完备,正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最佳时期,而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以有效地将枯燥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图像,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目前学过的面积公式,经过学生回忆,学过的面积公式大概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相应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总结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特点,最后得出最终的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其他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学生在推导出这一结论的过程中,也对之前的几何知识进行了复习,完善了相应的知识脉络,形成了知识体系。

  (四)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了教育公平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在我国的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资源配置更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在经济落后地区,如农村乡镇等,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诸多乡村小学都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希沃白板”等,这些教学设备及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办公,通过网络了解最先进的教育信息,提高教学及班级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使得优秀的教学资源可以深入到我国的每一个角落,为不同家庭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使不同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进修,了解最先进的教育信息,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合理化原则,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师在引入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启文.浅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通信,2019,21(24):165.

  [2]覃月娟.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论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9(07):56-57.

  [3]李雪.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226-227.

  [4]杨勤.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3(34):361-362.

  [5]石翠芸.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7):44-47.

  [6]张晓贵,郭世平,方明华,栾庆芳.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06):110-113.

  贾旭荣

上一篇:浅谈农业经济发展与优化金融服务的路径选择 下一篇:浅谈物联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