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01 10:16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岭南师范学院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传统课堂存在着课程内容繁多导致一知半解、实践课程混乱无效等问题。文章尝试使用翻转课堂,从教学改革思路、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角度详细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验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和数字媒体教学的基本技能。基金项目:本文系岭南师范学院燕岭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YL20200205);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微信+OJ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143ZJYB)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是岭南师范学院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媒体、教师媒体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工具”“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学系统设计与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模式变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教育信息化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当前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实践部分一般在实验前花二十分钟左右对即将做的实验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对近三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反馈和评价的分析,以及随机样本访谈发现,学生大多反映理论课程内容繁多枯燥、学习积极性低,实践课程没能得到及时反馈和点评,技能操作差等问题。任课教师则普遍反映授课内容繁重,难以深入拓展教学。因为课时少内容多,课上理论课程的讲授内容超过学生认知的负荷,导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课,对众多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而实践课程因为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导致在学生实验后教师没有时间再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点评。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很多操作点不太熟练,频繁举手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实验操作错误,导致实践课堂非常混乱,教师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很难真正学习到有用的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是在大三开课,为大四第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做准备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这门课程无论是理论或实践都没法为即将到来的教育实习提供很显著的帮助。
为了增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了将课程标准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研究性学习和项目探究学习”等先进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经过两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主内化和技能操作的合理建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进而提高师范生师范技能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以项目式学习为主题,在课前提供课件、音视频等多媒体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在网络上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学习。宝贵的课堂时间则用来完成师生答疑、小组成员深入合作探究和交流反馈等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针对性点评和指导。课后学生能够自主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师也可以采用讲授或者协作等方式促进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受到高校和中小学的热捧,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采用翻转课堂符合师范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促使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获得实践操作的技能。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如果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两个制约因素:第一,这门课程属于理论+实践课程,以理论为基础,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培养;第二,这门课程内容繁多且课时极其紧张,注重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教师对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准备。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思路为“一个中心、四个关键点、两个转变”。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四个关键点就是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四个教学环节;两个转变就是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目标由“课程学习合格者”转向“终身学习者”。
(二)课程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分为理论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课堂教学设计两部分。理论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课前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课前资源的准备和发放。课前资源以PPT为主,辅以文字和视频,并给予适当的习题材料。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组成小组适当进行网上交流。教师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和共性问题,放到课堂中去讨论和探究;根据课前学习的反馈来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拓展提高部分;课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反馈和习题情况自主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步调。期望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效果分析
在教学改革的两年时间内,笔者分学期做了四次关于教学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在70%左右,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在75%左右。结果显示,学生总体上更满意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其信息量大、方式新颖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
(一)问卷调查结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接受度的问卷调查主要情况如下。第一,90%以上的学生认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这种模式很新颖,很适合自己,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所帮助。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太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更喜欢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第二,关于课前自主学习部分是愿意完全自己学习还是需要有教师指导的问题,65%左右的学生表示更希望有教师的指导和释疑解惑的环节。学生反映即使教师提供了课件和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料,但是通过完全无人指导的自主学习很难把握重难点知识和核心要点问题,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都会下降。第三,关于在课前自主学习时教师指导程度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深入指导,比例大概占学生总人数的一半。剩下一半的学生则认为教师只需要讲授概要,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学习,而把深入讲解放到课堂上去。第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问题,100%的学生认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他们碰撞思维的火花、取长补短,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认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有的学生还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从调查结果中还能看出来,在初高中接触过翻转课堂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在这种模式下学习,他们一般表现出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这也充分说明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二)教学效果分析
在期末考试中,使用翻转课堂的班级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高分率和合格率都比未使用翻转课堂的班级学生要高。而且使用翻转课堂的班级实践作品质量明显比未使用的要高很多,尤其在期末优秀作品甄选中,基本是使用翻转课堂的班级拔得头筹。另外,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以下几点效果。
(1)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部分小组内部组员之间以及组与组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意识。
(2)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力。不少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任务和良性竞争使得学生开始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自控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逐渐掌握了合理管理时间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现在的本科学习,也为他们未来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3)不同学生的起点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兴趣特长更是千差万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允许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比如,课前自主学习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不一样。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正式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充当小组长的角色,组织组员进行讨论或者在实践课中指导组员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此外,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快慢的差别。自主学习时不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理解慢的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传统课堂中无法实现的“有教无类”和“个性化学习”。
(4)能够更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师范技能。使用翻转课堂的班级学生信息素养和师范技能比未使用的明显更高。一是由于使用翻转课堂的班级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更强,在教育实习中能更灵活处理各种问题。二是课堂中的组员、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教学评价让学生能查漏补缺,完善师范技能。
四、结语
以上结果充分说明翻转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是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和数字媒体教学的基本技能。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还是存在有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较弱,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问题。还有极少数学生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较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所适从,放任自流。这些问题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去考虑和解决的重点问题。希望教师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逐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翻转模型,使之成为全国师范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的典型。
参考文献:
[1]王红.面向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白雪梅.关于翻转课堂的思考——基于“第十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乔纳森·伯格曼翻转课堂的报告[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1):15-20.
[3]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9-21.
尹艳兰,陈世峰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