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1 11:04
摘要:通过对呼伦贝尔市马铃薯生产及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当地马铃薯加工转化率在50%左右,马铃薯产业基本成型,但是生产中还存在一些诸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对接不到位、加工专用品种少且推广难等问题,提出细化当地马铃薯种植区域划分、建立市场供需信息平台,合理调控播种面积,加大加工专用马铃薯推广力度,加深淀粉厂与薯农之间合作关系等一系列发展措施。
关键词:马铃薯;问题;对策
呼伦贝尔市气候冷凉、土质肥沃,蚜虫繁殖代数少,是全国最佳的马铃薯商品薯、种薯繁育基地之一,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蓬勃发展,科研育种体系、机械化生产水平、交通运输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方面的改善,呼伦贝尔市马铃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9.5万hm2左右,约产鲜薯213.7万t。年产精淀粉17万t左右,约消耗鲜薯120万t,加工转化率约50%。然而马铃薯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并化解生产发展中的矛盾关系是当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1生产现状
1.1面积、单产、品种及分布
2008年以来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栽培面积每年平均在8.76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侧的阿荣旗、扎兰屯地区(简称岭东地区),其中阿荣旗年播种面积在2.77万hm2左右,扎兰屯年播种面积1.41万hm2左右,岭北(海拉尔、牙克石、额尔古纳)地区年播种面积2.66万hm2左右,其他地区(莫力达瓦旗、鄂伦春旗)年播种面积1.92万hm2左右。
呼伦贝尔市各地区马铃薯单产差异较大,最高达60t/hm2、最低13.5t/hm2,全市历年平均单产18t/hm2。大致是岭北地区的产量高于岭东地区。生产应用型马铃薯品种主要有:费乌瑞它、克新1号、大西洋、早大白、东农303、夏坡蒂、尤金,还有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马铃薯脱毒研究室近年新培育高淀粉品种“呼H99”等系列。其中大西洋、费乌瑞它、克新1号、夏坡蒂、早大白、尤金,主要分布在海拉尔和牙克石等岭北地区,牙克石市的博克图、巴林镇以费乌瑞它、克新1号为主;阿荣旗、扎兰屯以克新1号、呼H99-9为主。近年来新品种呼H99-9在牙克石、海拉尔地区播种面积逐年增加。各地区主栽品种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的马铃薯产业情况,岭北地区包括牙克石市的博克图、亚鲁、沟口等地以外销种薯为主;岭东其他地区以加工为主。
1.2脱毒种薯发展现状及新品种选育进程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外销种薯的高利润驱动下,呼伦贝尔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得到快速发展。许多旗、市农业局和个体马铃薯公司采用了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生产技术,使呼伦贝尔市脱毒种薯利用率有了大幅度提高。脱毒良种薯利用率达到70%左右,使马铃薯单产有较大幅度提高。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培育出高淀粉新品种内薯7、蒙薯9、蒙薯10、蒙薯12,淀粉含量在18%~24%。待审品系呼H99-9,其淀粉含量17%~21%,产量、商品率、抗性都较为理想,深受薯农和商品薯客户及淀粉加工企业的欢迎,目前试验示范面积不断加大。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实力较为雄厚,其引育的新品种能够快速脱毒快繁而投入生产,效率很高。
2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大多数马铃薯种植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0%分布在气候条件恶劣、无霜期短、年降雨量200~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马铃薯主产区干旱越来越严重,水分短缺严重限制马铃薯生产。呼伦贝尔市2008年以来马铃薯年播种面积平均为8.76万hm2左右,其中有浇灌条件的不到0.70万hm2,99%的土地靠老天吃饭,每逢大旱灾年产量锐减。大型农机主要在岭北地区应用,岭东地区还在沿袭小垄(65cm)小四轮生产为主,严重影响产量、品质、效率和效益。
2.2薯农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脱毒种薯利用率不断加大,相应高产栽培技术却滞后。多数薯农还在用传统方法管理,没有采用综合配套的良种良法技术措施。在除草和防病上因药剂选择不当或用错药每年都会造成很大损失。在晚疫病防治上,防治药剂的选择及防治方法都有待提高。相对而言岭北地区薯农意识较强,但有时反应过度,用药时多数对易感品种和抗病品种不加区分。而岭东地区薯农多数对马铃薯病害采取放任态度。
2.3加工专用品种应用面积小,推广难
目前呼伦贝尔市马铃薯加工业蓬勃发展,对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需求很迫切,但脱毒高淀粉马铃薯应用面积却很小,主要原因之一是前些年推广应用的脱毒高淀粉马铃薯品种成本较高,本身又存在各种各样缺陷,在生产应用中被自然淘汰。农民在淘汰这些品种的过程中形成了对高淀粉马铃薯的一种主观认识,即凡是高淀粉马铃薯都是晚熟、薯块碎小、块茎不脱秧和产量低,导致给新出现的一些综合性状表现好、非常适合生产应用的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推广带来了困难;其次是淀粉厂对高淀粉马铃薯的品种收购未能体现优质优价,挫伤了薯户种植的积极性。两者综合的结果使我市高淀粉马铃薯推广未能跟上马铃薯加工业快速发展的脚步。目前已有一批综合表现好、产量也较高的马铃薯新品种,开始投入生产应用。
2.4种薯市场经营混乱,市场对接不准,薯农生产风险大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已有较大发展,但是脱毒种薯还没有统一质量标准,缺乏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造成种薯市场良莠不齐、经营混乱。农资价格不断上涨,马铃薯生产成本持续增加。薯农对马铃薯生产与市场对接不准,盲目种植,薯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一般是马铃薯播种面积减少加上减产的情况下,种薯或商品薯的价格就会大幅度提高。比如2010年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约8.4万hm2左右,种薯每kg为2.4元、商品薯每kg为1.6~1.8元、淀粉加工原料每kg为1.0~1.2元。2011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约9.5万hm2左右,种薯每kg为1.2~1.6元、商品薯每kg为0.6~0.8元、淀粉加工原料每kg为0.50~0.70元。2010年马铃薯贵且供不应求,2011年马铃薯贱且卖不出去。
2.5加工厂龙头带动作用不够
由于加工厂布局不够合理,工厂生产规模小,加工创新能力有限,因此多数加工厂生产波动性大,生产效益不佳。有些加工厂在市场好时,不惜花高价争抢原料,市场滞销时为转嫁危机宁可撕毁合同。另外在马铃薯综合利用、转化增值、防治污染、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发展对策
3.1加强马铃薯种植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促稳产、高产,提高品质,提高抗旱抗灾能力。改革岭东地区马铃薯耕作方式,提高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加强薯农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培训学习,良种配良法。
3.2加快引种育种进程,提高加工专用品种的综合品质和推广力度
目前呼伦贝尔市加工马铃薯全粉主要用大西洋和克新1号,大西洋干物质含量符合要求,但其退化快、产量低,推广难。克新1号产量高,但芽眼深、干物质含量低,加工品质差。加工淀粉则没有专用品种,淀粉厂收到什么就加工什么。所以市场急需淀粉含量18%左右,综合性状好、产量高、适合加工全粉和淀粉的专用品种。据统计,当淀粉提取率在90%时,生产1万t精淀粉,用淀粉含量14%的品种作原料需要63492t;如果用淀粉含量18%的品种作原料只需要49383t。减少原料用量14109t,按原料薯价格600元/t计算,可节约成本8465400元;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运输、水电费用等成本,减少废水排放量有利于环境等。所以如果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发展想有一个新局面,就必须重视高淀粉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
3.3建立市场供求信息平台,合理调控播种面积,降低薯农种植风险
细化马铃薯种植区划,呼伦贝尔市马铃薯精淀粉加工厂及淀粉加工作坊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岭东扎兰屯和阿荣旗地区。这些地区应以淀粉厂为中心发展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淀粉厂应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和薯农签订收购协议,以淀粉含量为标准体现优质优价。在以外销种薯、商品薯为主的牙克石和海拉尔等岭北地区,应在政府的引导或扶持下建立种薯、商品薯客商的需求信息平台,为当地薯农及时客观的提供参考信息,组织订单生产,指导薯农合理确定马铃薯的播种面积。
3.4制定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化发展
马铃薯早熟、耐旱、高产,是呼伦贝尔市许多乡镇的优势作物。为发挥区域优势,保证粮食安全,或地方政府应制定更多优惠措施,比如支持专用品种选育、引进和繁殖推广;扶持加工厂合理分布;资助贮藏库建设;马铃薯淀粉、全粉列入国贮粮序列,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参考文献:
[1]郭小军,王晓燕,白光哲,等.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马铃薯,2011,25(2):122-123.
[2]王文重,王亚洲,吕典秋,等.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企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11,25(6):377-379
苏允华,孙东显,乔雪静,李殿军,闫任沛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