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弊病探析与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8 11:09

  【摘要】公开课作为各级学校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授课形式,除了可以展示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也能对年轻教师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本文旨在对现有公开课教学中存在信息量过大、追求形式主义等弊病的分析,探究如何摒弃那些“矫揉造作”和“花里胡哨”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真正以学生的需求为目的,尊重教学规律,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教师都能从公开课教学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公开课;弊病;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公开课弊病探析与对策

  公开课是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一种常规性教学活动,其形式多为任课教师课堂授课,本校或其他学校领导、教师以及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旁听、旁观并对其进行评价,其开展的目的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授课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检测和评估;另一方面是给予听课教师示范和指导,帮助年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目前,中小学都在推行公开课教学,但其中一些公开课已经变为“表演课”,上课的内容、环节、步骤大都是由幕后的“编导组”预设好,教师提前演练,甚至在日常课堂上已教授过,在正式上公开课时只需要再次“表演”一下即可,其实这其中存在许多弊病。[1]如何使教师能够真正、真实地上好一节公开课,这对于教师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更新了一篇小学语文相关的论文,如小学语文教师评职论文写作有什么要求,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笔者在近3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现有公开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弊病:

  一是过于追求课堂表现“完美”而信息量过大。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中,授课教师为了追求公开课的结构更加完整、重点更加突出、知识点更加清晰、亮点更多,为了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更加巧妙地将这些想法融合在授课内

  容中,为了“完美”地完成一节公开课教学,展现自己的水平,真可谓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常常觉得这个内容也重要,那个环节也不能少,由此造成公开课教学设计繁杂、内容臃肿。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将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全部完成,不得已压缩内容,蜻蜓点水,致使知识点落不到实处,华而不实,使公开课变成了一堂“表演课”。[2]

  二是片面追求过程完整,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在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为了不拖堂,按时完成所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一般会对教学程序进行多次操练,严格计算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提出的问题也多以“是”或“不是”、“对”或“不对”作答,尤其是一再压缩学生的朗读时间,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思考,致使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而听课、评课的教师对此也都心知肚明:上课教师往往在公开课前做足了“功课”,朗读、提问、回答都是表演而已。[3]这样的公开课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实际上是起不到该有的作用,不但学生从中学不到多少知识,听课教师也汲取不了多少养分,这种公开课教学忽略了其本身的示范、引导作用,也放弃了本该有的观摩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公开课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公开课教学实践经验:

  一是公开课教学目标设置应更加精确,适量安排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学习方法指导上。例如,我校彭老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四个太阳》公开示范课,其教学目标设置明确,内容适量。虽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但教师在这节课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这3个目标上。本节课给我印象最深、最出彩的地方,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除了语气朗读的指导外,还教会学生在不同标点符号上要做不同的停顿,如句号、逗号、顿号的停顿时间各有不同。彭老师采用不同长度的横线来表示不同的停顿时长:句号的停顿时间用最长的横线表示,顿号的停顿时间用最短的横线表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低,这样的表示方法对于他们更直观、易懂,这使得在接下来的指名朗读中,孩子们的朗读更生动,对标点符号停顿时长的把握更精准,一下子把课文的趣味、节奏读了出来。公开课教学需要把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本堂课彭老师共为学生提出了3个“金点子”,将教授学习方法的教学目的贯穿于整堂课中。该公开课教学内容适量、教学节奏适中、学习方法适合该班学生,整堂课学习气氛轻松、有趣,教师始终面带微笑、语气和蔼可亲,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公开课。

  二是忌贪多、图完整。笔者曾在《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公开课上,为了展示一节结构完整的课,将两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了一节,致使教学时间紧张,在学生自由讨论这一环节上缩减了时间。因学生自由讨论时间不充分,进而影响了后面的环节。因学生发言不积极、临时增添写作方法教学环节致使拖堂等问题,该堂课的听课老师在课后对笔者提出了质疑。为了追求完美、极力表现,笔者在该堂公开课教学中没有按照事先预想的过程、节奏进行,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结果顾此失彼,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课后笔者做了总结,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讨论、思考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才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公开课变成一堂教师有激情、学生有热情,听着有感情的“成功课”。

  三、公开课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启示

  (一)公开课应实现“教、听、评”自身目标

  开展公开课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长处和优点,其教学方式也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教师在教、听、评这一系列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和借鉴,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授课教师应该把公开课看作展示自己多年教学成果和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通过教授公开课,把自己的亮点和优势展现出来;听课教师应该把公开课看作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习授课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获取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评课教师应通过对公开课的点评和建议,教学相长,体现出公开课应有的价值。

  (二)公开课应缩短“公开”时间

  公开课只是作为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途径,不应该占据教师过多的精力,应该尽量缩短公开课的“公开”时间,减少教师在公开课上花费大量精力,保证教师在日常备课和教学不受影响,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缩短公开课的准备时间,能够更好地展现教师的公开课应对能力和教学能力,体现出授课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保证教师正常开展教学工作,不会因为公开课而影响到日常教学,使教师既能做好公开课,也能有序开展教学工作。

  (三)公开课应更加“原生态”

  叶澜教授曾说:“一节好课应该是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应该实实在在,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4]公开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公开课的讲授大多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或教学创新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承担。他们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能够通过公开课给其他教师做示范,起到引领和启发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观摩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公开课旨在展示优秀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方式,推动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所以公开课需要具有“平实”的教学品格。“平实”是指课堂教学在组织和流程上都是朴实的、纯粹的、真实的和自然的,不应该掺杂破坏自然教学形态的东西,便于评课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论和判断。“平实”也可以理解为在教学的内容和结构上的完美无瑕,有逻辑、有灵魂、有吸引力,虽刻意设计但又浑然天成,处处展示着授课教师的教学追求和教学艺术。

  (四)公开课应更多借助多媒体

  一堂好的公开课,需要教师从教学对象的需求出发,发挥智慧,挖掘信息资源,做好课程设计。因此,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网上搜集、下载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动画片、影视片等动态视听音像资料,将其设计到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某种境界之中,产生情感共鸣。[5]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优化了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公开课应创设演示的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和求知者,教师应扮演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教师应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环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和认知的好奇心,使学生带上好奇心对未知世界进行认识和了解,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6]在一堂公开课中,教师创设演示情境,通过学生的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既能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力,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求知欲。

  学者王本华曾指出,语文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着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是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交织着语文方法的把握和学习。”[7]因此,一堂好的语文公开课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的书写、领读、讲解,学生的听、读、写、诵,使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在一个温馨、热烈的环境和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语文的美,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得到收获

  参考文献

  朱华英.对小学语文公开课的反思[J].江西教育,2014(33):40.

  许鹤.小学语文公开课实践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8.

  刘冰.小学语文公开课的性质与使命[J].教学与管理,2008(32):27-28.

  叶澜.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11):4-6.

  陈柳君.小学语文公开课冷场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05):12-16.

  文/倪霞

上一篇:中小学待进生行为矫正策略探究文 下一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