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待进生行为矫正策略探究文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8 11:08

  【摘要】长期以来,待进生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待进生行为矫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多年来,笔者根据待进生的不同表现,在个案分析中寻找共性,探究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对其进行行为矫正的方法与策略,建立家校共育机制,通过集体关怀温暖、德育手段感染、班级文化熏陶、评价手段引导等对待进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及时得到转化,与其他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待进生;行为矫正;方法策略

  待进生教育问题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家庭、社会、学校诸多层面的因素,待进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为此,待进生行为矫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既要从家庭教育层面着手,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还要从学校管理层面建立起集体预防、集中治疗的体制机制,群防群治;更要从班级文化建设层面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让待进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笔者通过分析不同案列,寻找待进生的共性问题,探究待进生行为矫正的方法与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小学待进生行为矫正策略探究文

  一、学校层面的行为矫正方法与策略

  学校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重要场所,中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养成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摇篮,是学生人生梦想起航的加油站。[1]学校教育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就必须做好待进生思想转化、行为矫正工作。具体做法有:

  (一)唱响红色旋律,用红色基因激励待进生行为矫正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2]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中小学校要善于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唱响红色旋律,用鲜活生动的红色故事、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用红色基因治疗待进生心灵的创伤,激发其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二)强化帮扶措施,让先锋模范引领待进生行为矫正

  每个学校都会为待进生制定帮扶措施。然而,并不是每项措施都切合实际、每项措施都能落实到位。对于待进生,我们要从源头上预防,预防产生新的待进生;行为上矫正,引导其走向正轨。党员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先锋模范,肩负着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由学校统筹安排,更好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待进生的转化工作定目标、分任务;党员教师要走进待进生的学习、生活,走进待进生的心中,组织开展“影子式”行为矫正,对他们不合规矩的言行及时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从根本上实现待进生行为矫正。

  (三)优化评价机制,用赏识教育助力待进生行为矫正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说:“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特长是不一样的,当用辩证的眼光,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就会发现其与众不同的特长或潜质,通过合理引导,就会让孩子找到自信,自觉地提升自我。[3]为此,学校要不断优化评价机制,多维度、多层面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让待进生在展现特长的平台上,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从而有效激发其内在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二、班级层面的行为矫正方法与策略

  班级是一所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交往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孩子在班级生活中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展现自我。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让待进生无忧无虑、健康愉悦地成长;反之,则会使待进生忧虑低落,多疑叛逆。[4]因此,班主任要同任课教师一道打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文化,帮助待进生健康成长。

  (一)打造班级文化,温暖全体孩子

  班级文化是全体同学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由班级外显文化和班级内涵文化组成。外显文化是内涵文化的表现形式,内涵文化是外显文化的延伸与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教学团队及学生共同的责任。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和谐包容的班级文化可以抚慰待进生心中的伤痛,激励待进生自觉主动地融入集体生活。[5]

  1.用主人翁精神激活待进生的奉献意识

  有内涵的班级文化应该是每个成员都具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而主人翁意识可以有效激发待进生为班级做贡献的内生动力,这种动力可以消除待进生心中的消极情绪,使其慢慢融入集体生活,自觉规范行为习惯。

  2.用集体荣誉激发待进生的创造力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集体,并愿意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待进生渴望获得认可,渴望为集体做出贡献。教师创造机会让待进生为班集体争取荣誉,既能让其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又能提升其在班级中的地位,可以有效激发待进生的创造力。待进生在为班级争取荣誉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我约束、自我提升,从而实现行为矫正。

  3.用管理角色规范待进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根据待进生的特长,有意识地为待进生安排班级角色,如卫生委员、体育委员、课间管理员等。待进生在进入管理角色的过程中,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实现行为矫正。

  (二)铸就大爱,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

  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铸就心中大爱,用大情怀去包容所有孩子,使待进生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6]

  1.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中成长,认知水平、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都有差异,教师要做到平等公正,不偏爱、不冷落。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教师要树立“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找准学生的潜质,因材施教,就会使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尤其对待待进生,更要找准切入点,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包容待进生的行为习惯

  待进生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是其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转变的。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到包容,容许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行为,再寻找合理的方法、有效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待进生开展行为矫正。

  (三)用欣赏的态度,引导学生发展

  待进生行为矫正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教育过程,是爱的教育,更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不可有功利心态,要做到“承认个体差异、允许犯错失败、无限付出热爱”[7]。

  1.要时时处处寻找待进生的优点和进步

  在此发现与表扬的过程中,积淀待进生的自信心,让待进生以“我能行”的心态融入班级,实现行为转变。

  2.要用放大镜观察待进生的优点和进步

  “打着灯笼”寻找待进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用放大镜放大其闪光点,待进生便也会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优点放大,同时会自觉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矫正自己的行为偏差。

  综上所述,待进生行为矫正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育过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用爱心、耐心、信心去感化、引导,更需要学校建立起强有力的评价机制,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毛琼.浅议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08):74.

  谢兴梅.以弘扬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N].广州日报,2020-11-30(08).林异繁.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J].吉林教育,2013(Z2):69.

  廖晓敏.渗透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班风[J].读与写·中旬刊,2019(03):27.

  费婷婷.打造班级文化浸润学生心灵[J].创新时代,2018(04):94-95.

  武振军.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J].学周刊,2016(29):5-6.

  杨伟.新课改下,如何快乐地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6(02):9.

  /李红林

上一篇:现代医院装修改造工程管理措施探讨 下一篇:小学语文公开课弊病探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