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高校开展专业博士教育的优势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8 10:54

  摘要:发展专业博士教育对于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专业博士教育进步明显,但从经济社会需求和中美对比看,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作为特色高等教育体系有机组成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呈现出显著学科优势与行业特色,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环境、行业实践等方面,具有开展专业博士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应立足实际,在增设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稳步扩大招生规模和类型、明确培养定位与质量标准、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多元多维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大对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提升专业博士培养质量。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学位;博士教育;美国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专门指出了一些高校“专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强调“高等教育改革还要继续深入”,要求“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实施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0年9月发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下简称《方案》),指出“专业博士培养定位是某一专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要“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我国专业博士教育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完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创新专业博士生教育不仅激发了对“博士学位”内涵和要求的探究,也促进了对博士教育定位、内容、质量和标准多样性的审思。行业特色型高校(以下简称“行业高校”)以其特有的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的学科群优势,能够在专业博士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2,应在继续做好服务国家行业、构建战略科技力量的过程中,努力在博士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进程中主动探索、积极作为。

行业特色型高校开展专业博士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专业博士教育的定位与标准

  专业博士教育历史悠久,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博士学位就“具有现代专业博士学位”的一些职业性特征[2]。19世纪初,伴随德国的大学改革,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新职能,博士教育转向“培养纯粹科学研究者”[3],逐渐走上学术型发展的新路,哲学博士学位(Ph.D.)成为“一种通用性研究学位,获得者不分学科和专业”[4]。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强,能够将研究高深学问与社会各领域专业工作结合起来的专业博士教育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与学术型博士教育并驾齐驱的局面。

  二、专业博士教育的中美对比

  (一)发展与结构

  美国早期的博士教育也受到中世纪以来重视法、医、神、文四科的影响[9],具有一定的“专业”属性。美国建国后,大批学生赴德国留学,归国后引入德国的研究生培养体制。1860年,耶鲁成为美国第一所授予哲学博士学位(Ph.D.)的大学,到1869年共颁发了13个博士学位[10]。伴随工业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应用学科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强,一批实用技术学院应运而生,一些应用学科设置了哲学博士学位。但即使如此,哲学博士教育依然突出理论研究,催生了专业博士教育。1920年,哈佛大学设立了教育博士学位(Ed.D.),1930年设立工商管理博士学位(D.B.A.)。二战后,随着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博士学位进一步发展,并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增长。底特律大学于1967年实施工程博士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专业学位种类已多达50余种。2010年后,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CES)将原第一级专业学位(FPD)中法律、卫生健康专业领域授予的学位并入博士范畴一并统计,进一步丰富了专业博士教育的内涵。1970年至今,美国仅在培养FPD方面,已超过350万人。

  我国博士专业学位发展起步晚、类型少。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时,没有区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1997年才开始设置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兽医博士3个方向专业博士;2009年,首批15所大学获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试点;2011年,首批25所大学获批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2014年设置中医博士专业学位。

  (二)规模与速度

  我国专业博士毕业生基数小、占比低。横向与美国比(图1),2009-2019年,美国授予FPD99.5万人,占博士学位授予总数52.1%①;而同期我国博士毕业总数才59.7万人,其中专业博士毕业总数仅占3.3%②。从授予专业博士学位的绝对规模看,仅是美国1/51;从专业博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总数占比相对规模看,也仅为美国的1/16。考虑到以上美国数据未包括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工程博士等类别专业博士数据,两国间的实际差距还会更大。

  三、行业高校的形成发展与优势特色

  (一)发展历程

  行业高校是20世纪中期由原中央行业部门主管,体制改革中划转至教育部、地方或仍隶属非教育业务部门管理的高校,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产、石油、化工、冶金、电力、通信、建筑、交通、国防等多个领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行业高校在培养行业所需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已发展成为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形成学科专业设置相对聚焦、毕业生就业领域较为集中、服务面向聚焦特定行业等鲜明特征,呈现出显著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在构建具有特色、中国风格、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有文献统计,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行业高校在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中占1/3,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占3/4[15],在第四轮学科评估95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中占4/5[16]。

  (二)优势分析

  得益于振兴行业的需求和“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特色优势,行业高校具有开展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显著优势。

  1.办学理念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契合。《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要面向发展重大战略,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行业高校办学长期面向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学术能力提升,也注重实践能力锻炼,契合专业博士培养的要求。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是行业高校自身立足长远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内在需求[17]。

  2.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行业视角。《方案》要求,“将产教融合和行业协同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优先条件,不把已获得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前置条件。”行业高校创办之初就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并在行业产业链相关学科群建设方面积攒了优势,个别学科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作为行业发展智力支撑平台,与行业依存度和关联性高,跟行业内企业、协会、学会和科研院所联系密切、感情深厚,更易于实现培养单位与行业产业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制定标准、交流经验、分享资源。

  四、政策建议与发展路径

  (一)优先支持行业高校增设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行业高校的区域分布是历史上计划大区布局的结果,在中西部地区也有一定的数量。应在具有学术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行业高校中扩大专业博士培养资格,尤其对于一些在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行业高校优先支持和适度倾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省域博士教育布局,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和区域发展能力。另外,考虑到行业高校已具备良好的产教融合和行业协同基础,应支持具备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的行业高校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将“完善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落到实处。

  (二)稳步扩大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和类型

  “专业博士学位的扩张是研究生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现象”[20],但我国近年来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超常规增长,更多的具有补偿性质,增速虽然很快,但基数较低,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当前,我国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工程博士占有较大比例,这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的支撑和潜力,其中首批开展工程博士教育的25所高校中,一半以上是行业高校。应继续坚定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扩大现有专业博士的招生数量,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同时,依托行业高校,进一步加快论证相关行业领域新增专业学位博士类型的可行性,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炜,汪劲松.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历程与辩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8):1-5.

  [2]邓光平.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27-31.

  [3]李云鹏.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专业博士学位的代际嬗变[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4):42-48.

  [4]顾建民,王沛民.美国工程博士及其培养的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3(4):101-104

  张学良,张炜

上一篇: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教师教育学学科属性、学科范畴及系统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