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化学学习评价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2 10:45

  摘要:当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但技术的使用并没促使素养为本的教学得到落实,理念到行为的距离与评价改革的缺位有关。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一线优秀化学教师的评价案例素材,提出了三方面评价改革建议:信息技术环境中评价的内容要覆盖三个维度、采用技术支持的多种质性评价方式、在网络和多媒体交互教学环境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核心素养

  对很多老师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使用没带来教育变革,“教育生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满堂灌从线下转移至线上,明显是对应试教育的升级,教—学—评仍存在隔离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评价体系、手段和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处理信息便捷、省时和便于沟通是信息技术的特点,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资料收集,经过综合分析做出一定的价值评判,通过技术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支持的化学学习评价,能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发挥学生平等参与,师生之间、人机之间信息迅速交互,以及教学同步化进行的优势。如何让学习评价也实现“互联网+”,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持化学学习评价,给素养为本的教学保驾护航,本文结合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论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化学学习评价研究

  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实现对化学学习内容的全面评价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要求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科学探究能力及学生在情感态度的发展程度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价[1]。立足核心素养,使用信息技术从不同维度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1.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核心素养的提升必须以知识为载体。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测量的过程,要特别注重对“双基”的考量。传统的学习任务,如课堂检测、随堂练习、课后习题解答情况,都可以通过雨课堂、问卷星等“互联网+”平台得到及时反馈和评价。这种评价的特点是快捷、共享、针对性强等,可以起到及时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新兴的技术软件除了能做到传统反馈强化学习外,还能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案例1利用思维导图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结构化程度

  思维导图经过严格有效的评价,成为衡量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好方法。对学生而言,制作思维导图除了使学生达到巩固梳理知识的目的,更大的优势在于强化知识,促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行一次化学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评价的过程如下:

  (1)通常以单元或章节核心知识总结为主要内容,向学生提出总结要求;

  (2)制定一个针对“单元或章节知识总结思维导图”的评价量表(见表1);

  2.对学生化学探究过程的评价

  时空分离现象在教学的不同情境会经常出现,比如一些家庭小实验、课外的探究活动等几乎没有办法在课堂内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的目标难以实现,对探究学习活动也不能做出评价,信息技术评价手段的支持为实验的圆满完成提供了保证。

  案例2时空分离的“铁制品锈蚀条件”探究评价

  针对时空分离的特点,完成这一探究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制定一个体现时空分离特点的评价量表(见表2);

  (2)班内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完成探究实验方案;

  (3)依据实验探究方案,课后寻找可以替代的仪器用品,安装探究实验装置(要求将装置拍照,照片上传到网上班级群内);

  (4)定期要求学生上传观察记录及观察照片,共三次;

  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实现化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纸笔测验是传统化学学习评价的唯一方式,具有评价的标准化、客观化的优点,但是纸笔测验的缺点是不能真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和发展[3]。化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评价方式层出不穷,比如档案袋评价、苏格拉底式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微信评价等已在各类化学课堂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方面展现了极大的作用。下面选择三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进行阐述。

  三、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实现化学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按照心理学需求层次理论,被他人尊重和人的自我尊重的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通过评价,学生在获得别人尊重的同时,也会提升自我尊重水平。在反思中学会自评、自信和自尊;在同学、教师、家长评价氛围中得到成长,获得追求进步的勇气和自信。对于成长中的学生,多元化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学生、同伴和家长的参与,使得评价内容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为可靠。信息技术是学生活动表现和学习成果交互共享的重要工具,为实现学习活动表现的共享和相互交流提供了条件,使评价的多元化成为可能。

  1.技术支持的课堂多主体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也称为课堂嵌入式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在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教学进程中,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通过即时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即时评价在课堂演练的环节更为重要,这是由于在老师讲解或学生自主学习后,知识不能完全内化,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练习时,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全班同学都可以了解到该同学对板演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组织学生互评,对某些疑点或盲点就会有深度认识。有时一些实验探究过程、某些小组讨论成果及实验操作情况等没法在黑板上展示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案例4学生参与的自评和同学互评初中化学课本有一节是“自然界的水”,过滤是本节的一个重要实验,可以采用即时评价来强化学生对该操作技能的学习,评价步骤如下:

  (1)教师讲解示范,通过PPT展示操作要点;

  (2)学生模仿、练习操作(老师巡视用手机拍摄典型案例,上传电脑);

  (3)重温操作要点(评价标准),播放拍摄案例,学生反思并依据要点自评和同学相互评价;

  (4)教师点评,并要求被拍摄的同学纠正动作后重新操作。在各种课型中,都可以采用这种交互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支持的即时评价。比如为了方便典型案例的共享,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射到屏幕上,通过教师评价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互评,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的即时评价变得丰富多彩,高效便捷地帮助学生习得正确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发挥了评价的诊断和反馈、激励和促进作用。

  2.技术支持的家长评价

  一般每个班级都建有家校QQ群、钉钉群或微信家长群,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或者分享学生参与教学、探究过程的视频,使家长参与评价成为可能。家长参与评价,其针对性、积极性更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比如,“自然界的水”这一课题有“调查与研究”专题,学生需要调查家庭每月用水量、搜集节水小妙招和造成水污染的事例。家长需要配合学生的调查研究,还要观察学生的调查研究过程,并针对这一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一调查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案例5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家长参与的评价对“自然界的水”这一课题的教学实践活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研读“自然界的水”中“调查研究”的相关内容要求,编制课外调查的方案;

  (2)师生相互协商,共同确定课外调查的评价标准,如表4;

  (3)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并上传至网络平台);

  (4)学生分析调查资料,并撰写课外调查报告;

  (5)学生制作演示文稿,安排小组内交流汇报,小组汇报并推选优秀代表在全班展示调查结果(网络直播或录播);

  (6)最后将调查报告、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及教师评价(评语评价)连同评价量表一齐存入个人成长档案袋。

  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化学学习评价的多样化、多元化以及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提供了实现的利器,更为化学学习评价的改革提供无限的空间。作为老师应该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信息技术支持的化学学习评价开辟广阔的天空。通过化学学习的评价改革,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9-46.

  [2]王磊,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9

  [3]徐鹏,刘艳华,王以宁,等.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测量方法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2):98-101.

  [4]王磊,魏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09):48-53.

  韩红斐1李鹏鸽1李强2王祺胜3窦信心3

上一篇:学生学习诚信问题的教育伦理学批判 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