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共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2 10:33

  摘要: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动机薄弱,线上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了更好地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本文依据师生教学共振理论,结合线上教学特征,从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两端一空间”,即学生、教师及网络学习空间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两端一空间线上教学共振体系。实验证明,通过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的载体网络学习空间的和谐共振,学生的学习投入比、满意度、教学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学共振;教学激励

  1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时代给高职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线上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眼前,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动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2020年疫情爆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倡导“停课不停学”,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优质的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质量。线上教学是机会也是挑战,从面对面到屏对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教师的角色转换、师生的互动质量、学生的自我管理等。

线上教学共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线上教学的特征

  2.1线上教学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教学,线上教学有明显的独特性。基于网络平台,优势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教师可以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学生亦可灵活地拓展学习资源。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进度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减少重复知识的讲解,因材施教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线上教学使得教师的传统角色发生了转变。与传统教学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不同,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课程资源建设、学习活动的开发与设计上,基于网络进行互动。而这些都可以最大程度地贴合“学为主体,教为辅导”的全新教学模式。

  2.2线上教学的挑战

  与传统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有其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但至今线上教学仍未能真正与高校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其原因有很多,如教师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中主导地位的轮换;线上教学过程监控的不确定性增加;线上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的资源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提高等。而影响线上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线上教学的学生学习投入。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因本源性障碍,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自我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动机薄弱,主观能动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投入不高,这是痛点。二是线上教学的在线质量保障。疫情当前,同为线上教学,各方却褒贬不一,课堂环节把控性差,教学进程如何把控,这是难点。这要求教师在提供丰富在线教育资源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线上课程的特征,从“两端一空间”,即学生、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多角度分析,研究教学共振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解决线上教学的难点与痛点。

  3建立教学共振体系的策略

  只有当线上教学过程中的“两端一空间”等因素和谐、协同一致地发生作用时,教学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使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达到最大值。

  3.1学生内部动机培养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质量受学生的个人因素影响更加明显。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内部动机显著受到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值和感知有用性等三个因素的影响[2]。其中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判断,当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表现出足够的自信时,学生的学习投入会明显提高。结果期望值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明确获得结果期望,如完成某个任务点、实现某个案例效果等。感知有用性指的是学生对线上教学的一种状态,线上教学对其是否有用、是否能助其提升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针对影响学生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目标激励、教师激励和评价激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线上教学的学生内部动机培养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效地产生教学共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3.1.1目标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符合其期望的可实现目标,并有层层递进的实现途径,从而明确学习动机和目标,如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点或实现某个案例的具体效果。平台作业的分级分层,从基本任务目标到附加任务目标,在附加任务目标中引导学生有目标、有主观需求的自主学习。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3.1.2教师激励教师是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关键。教师激励风格作为一种固有的心理特质,能够起到调动并维持学生积极性的行为倾向,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和学习投入均能产生较大影响[3]。

  (1)语言激励语言激励在线上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专业技能都有显著效果。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利用平台线上讨论、选人、抢答等互动优势,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注意积极评价,每节课前对优秀作业进行点名表扬,展示优秀作业作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下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可忽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仅是学法和教法所关心的问题,也是评价所关注的问题。教师运用激励语言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应捕捉不同学生的闪光点,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竞争性激励线上教学环节,教师可通过优秀作业反馈、“助教式”讲解、组间竞争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同时强调合作氛围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2线上教学环节的设计

  线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在线上授课前所进行的规划。线上教学不是简单的课程直播。在组织学生线上授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直播与线上授课的区别。教师线上教学的重要功能在于互动平台的搭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的激发、学生深度自主的学习的激励与指导。

  4实践效果

  2020年3月起,“两端一空间”线上教学共振体系开始在软件技术系软件19级4个班级的《Java程序设计》和《Web前端开发基础》进行试点实施,历时4个月教学成效显著。

  4.1学生学习投入比高

  线上学习期间,学生虽然脱离了教师的监管,但他们在学习上并没有偷懒。从学习平台中学生视频学习数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学生参与讨论等情况可知,学生学习投入时间较多。以软件194班为例,Web前端课程线上教学期间,成绩85分以上为14人。无论是课前课程视频观看,还是课后作业的提交、课中课堂活动的参加,均有较好的完成率。具体如图1所示。

  4.2学生满意度高

  根据2020年6月进行的学校线上教学问卷调查,线上教学期间,软件19级学生的满意度、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普遍反映教师备课充分、因材施教、对课程内容掌握较好等。以Web前端开发基础课程为例,共收集样本92人。在14项问题中,12项问题超过90%的学生选择答案为很好。具体如表1所示。

  结语

  本文针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动机薄弱、主观能动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投入不高、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的难题,结合线上教学特征,从学生、教师及网络学习空间等多方面开展研究,进而构建“两端一空间”线上教学共振体系。该体系从学生内部动机的培养、线上教学环节的设计,网络学习空间氛围的营造、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四个维度进行思考,对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提出可行性解决策略。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到高校线上教学过程,能扎实推进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真正实现线上教学“教师真在教、学生真在学”。同时为线上线下教学的融通、高职扩招生常规化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线上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浦江.第二届高等教育理工类教学研讨会,2012,11

  [2]兰国帅,郭倩,钟秋菊.MOOC学习投入度与学习坚持性关系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9,25(02):65-77

  [3]潘星竹.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激励风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长春,2019

  [4]王丽,崔金玉.“大学物理”课程线上教学案例分享.大学物理,2021,40(02):52-54,85

  [5]高文玲,孙利宏.库伯学习圈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课程教育研究,2016(34):5-6

  彭莉芬

上一篇:基于知识图谱驱动的程序类课程教育技术研究 下一篇:幼儿安全教育中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