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24 10:45

  摘要:为有针对性地开发河南省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从而更好地转化为旅游经济收益,本文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示范区)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旅游空间错位指数与二维组合矩阵法,对河南省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河南省18个省辖市(示范区)的负错位城市数量多,错位幅度大,市际错位差异明显。人文旅游资源错位的城市占比高,自然旅游资源发生错位的城市占比低。研究认为,应重视焦作、新乡等6地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发挥南阳、平顶山等4地市的人文与自然资源的组合优势,打造组合旅游产品,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空间错位理论;旅游错位指数;河南省

  一、引言

  人文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吸引元素。通常情况下,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某些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却较差,即人文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空间错位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约翰·凯恩提出的理论假设[1],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最初,学者们将其应用在城市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领域[2][3][4],近年来,旅游界将这一理论用于对旅游资源、区位等相关因素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现象研究中(邓祖涛和尹贻梅,2009)[5]。李佳(2015)探讨了西部地区的旅游空间错位问题[6],丁旭生和李永文等(2011)构建了旅游空间错位测度模型[7],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前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尺度,难以对各地市的旅游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指导,且尚未对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错位程度进行量化研究。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旅游空间错位指数测度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法,对河南省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程度及错位特征进行定量研究,为河南省各省辖市(示范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提供决策依据。

河南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研究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共同构成旅游资源,数据主要来自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河南地理》。旅游经济的测度指标选取河南省的国内旅游收入,数据来源于2017年的《河南省统计年鉴》(见表1)。

  为了厘清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匹配度,本文引入旅游错位指数,对河南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进行空间错位分析。

  (二)研究方法

  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包含人文旅游资源指数、自然旅游资源指数和旅游资源指数,旅游经济的评价指标为旅游收入指数。据此组成不同的二维组合矩阵,定量分析人文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现象、自然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现象,以及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错位现象,并分析产生错位现象的原因。

  三、河南省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分析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幅度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河南省旅游资源单体数目为39802个,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目25323个,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数目14479个,国内旅游收入552.143亿元。运用公式(3)计算河南旅游资源指数,运用公式(4)(5)分别计算出河南旅游经济指数与错位指数,其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更直观地显示,将其结果绘制成图(见图1)。

  (二)河南人文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分析

  根据公式(2)—(4)计算出河南省18个省辖市(示范区)的人文旅游资源指数、自然旅游资源指数和旅游经济指数(见表3)。以人文旅游资源指数为纵坐标,并将其划分为高(>150)、较高(100—150)、中等(70—100)、较差(50—70)、差(0—50)5个等级;以旅游经济指数作为横坐标,依据相应指标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4],组成二维组合矩阵(见表4)。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空间错位测度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示范区)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的错位分析,发现河南省旅游经济指数普遍较低,河南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错位度高,负错位城市数量多,错位幅度大,而正错位城市错位幅度小,市际错位度差异明显。同时,人文旅游资源指数高的焦作、新乡、安阳、南阳、驻马店和平顶山,旅游收入指数低;自然旅游资源指数高的安阳、焦作、新乡、平顶山、驻马店和三门峡呈现中、低旅游收入指数,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高质量匹配区应有较好的发展潜力。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对于正错位的郑州、开封、洛阳、安阳、三门峡与信阳,实际旅游收入大于预期旅游收入,说明其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在以后的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的优势,提高郑汴洛旅游专线及安阳、三门峡、信阳的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重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将其打造为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河南省的其他省辖市(示范区)均为负错位地市,即实际旅游收入小于预期旅游收入,说明其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升级旅游项目,创新旅游产品,避免资源相似区域的恶性竞争。同时,发挥郑州、开封、洛阳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为负错位城市带来更多的潜在游客。

  (二)重视焦作、新乡、安阳、南阳、驻马店、平顶山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应深入挖掘上述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打造灵活多样的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扩大市场影响力。特别是豫北的焦作、新乡、安阳,人文旅游资源指数高,焦作应以“四大怀药”和“陈氏太极发源地”为依托,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产品品质;新乡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为遗址遗迹与历史事件发生地,历史悠久,在旅游开发中应有挑选、有侧重,如将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与反映朝代兴衰更迭的牧野之战、张良刺秦、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依托大型景区进行演绎开发,增强历史的现场感与真实感;安阳是甲骨文的发现地,拥有安阳殷墟、京杭大运河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红旗渠5A级景区以及羑里城、岳飞庙等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资源级别高,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提高历史文化展示的趣味性与吸引性。豫南的南阳、驻马店、平顶山在人文旅游资源指数较高,在旅游开发中应提高知名景区的影响力,提升南阳武侯祠、平顶山尧山大佛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打造文化旅游龙头产品,形成旅游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南阳、焦作、新乡、平顶山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组合优势,加大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力度,发挥旅游的联动效应。需要指出的是南阳、平顶山同属伏牛山区,焦作、新乡同属太行山区,为避免自然资源相似区域的恶性竞争,应注重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如平顶山“尧山大佛”与“三汤温泉”的组合、南阳“宝天曼”与“内乡县衙”的组合、焦作“四大怀药”与“云台山”的组合,将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突出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相似区的文化差异,着力打造以文化为依托的自然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丰富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从区域旅游发展全局出发,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的联动效应,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收入。

  参考文献:

  [1]宋金平,王恩儒,张文新,等.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J].地理学报,2007(04):387-396.

  [2]JiaWenY.Transportationimplicationsoflanddevel-opmentinatransitionaleconomy:Evidencefromhous-ingrelocationinBeijing[J].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006(02):7-14.

  [3]WangD,ChaiY.ThejobhousingrelationshipandcommutinginBeijing,China:ThelegacyofDanwei[J].JournalofTransportGeography,2008(17):30-38.

  [4]JulieCidell.Concentrationanddecentralization:ThenewgeographyoffreightdistributioninUSmetropoli-tanareas[J].JournalofTransportGeography,2009(03):363-371.

  张茜

上一篇:优化电力消费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