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23 10:49
[提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各省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全面增强,但整体发展不平衡。本文以河南省105个市县为研究对象,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对各县(市)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根据企业人文地理和产业特色,提出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环节在县城;推进“三化”协调,坚实根基在县城;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县城;实现“中原梦”,光荣使命在县城。县域经济是宏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位,也是农村、城镇经济的连接,是河南省全面脱贫攻坚的主阵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呈现两极化等问题,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迫在眉睫。
更新了一篇经济相关的论文,如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怎么写,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地域特征。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总人口达10,906万人,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河南省共有18地市,105个县(市),一半以上地处中原地区,其次是丘陵地区,山区数量最少。地理和自然条件上,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平原地区面积较广,拥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交通上,四通八达,兼具陆运和空运;文化上,九州之心、文明之源,是重要的省份之一。
(二)产业结构。通过河南省2019年统计年鉴可知,2018年县域生产总值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不平衡、不协调,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31,920.8亿元,同比增长6.84%。其中,第一产业37,11.76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15,408.84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12,500.1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48.73∶39.5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相比2017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了2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推进型。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起基础性作用。农业产业化推进型第一产业在社会生产总值中占比为30%~40%,而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历史久远,近年来传统的农业大县,如潢川县、汤阴县、正阳县等,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新路径,实施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商丘市以精细化服务“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为农业扶贫产业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助力农民丰产丰收、脱贫致富,齐步迈向美好的未来。例如,被誉为“三樱椒之乡”的柘城,辣椒种植面积近40万亩,每亩收成650斤辣椒,是全县主要经济作物和种植户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通过农业产业化向生态农业转变。
(二)工业强县型。工业强县型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生产总值在社会生产总值中占有较高比重,达到65%以上,第二产业从业人数达到48%以上。一些县市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依靠地理优势,借助中心城市的工业基础和资源累积,获取县(市)工业发展的资金、人力和科学技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以工业为主的县市有巩义、新郑、辉县、沁阳等。其中,巩义市长久以来以工业为主,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为1.5∶57.4∶41.1。巩义市历史悠久,地处豫西,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巩义市工业发展的演变过程,商周阙巩之甲、荣锜弓箭,汉代铁生沟冶铁,唐代巩县白瓷,宋代巩县宋三彩,明代桃花峪银矿,清代沿河造船;民国以兵工厂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回郭镇工业走上转型发展道路,到目前的高质量发展,巩义市按照主攻二产、突破三产、优化一产的思路,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打造支柱行业和产业。
三、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打破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第一,解放思想,突破原有产业发展模式。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消除高能耗、重污染、综合效益低下的生产能力,减少产能过剩,将产业模式选择与地方特色发展相适应,逐步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从县域实际现状入手,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错位发展,创建县(市)特色品牌,从而促进县域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借助郑州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在工业布局上与郑州及周边城市新乡、开封、洛阳等对接,提供高质量的现代服务和生产设施,完善附加功能。第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县域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按行业、类别、效益等给予不同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智能制造力,促进企业上市,培养高端人才,促进产业向绿色转型,向智能化发展。第三,改善出口结构,提高外贸产品的质量,向中高端产品转移。充分利用河南农产品加工的“三品一标”,执行严格的生产标准,着力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提高“河南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二)优化产业结构。遵循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不是对成功个例生搬硬套,需要结合县域人文地理、特色优势。目前,全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明显的标志是经济增速放缓且将持续一段时间。县域经济发展转变了以往提高GDP,争夺排名、追求速度的模式,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耕县域自身发展条件,选择适当的主导产业,依托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产业发展,改善河南省县域的经济结构。
结语
目前,河南省105个县(市)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县(市)发展模式集中在农业产业化推进型、工业强县型、产业集聚型以及劳动经济型。基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打破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Sala-i-MartinXavierX.IJustRanTwoMillionRegres-sion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PapersandProceedingoftheHundredandFour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E-conomicAssociation,1997(14).
[2]方海东.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06).[3]周凯月.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7.
杨娜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