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22 10:38

  摘要:以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地下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特征,讨论溶质来源及其控制因素,为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考虑季节效应,在枯水期和汛期分别进行水样采集,综合运用图解法、相关性分析和正向推演模型分析水化学时空演化特征,探讨水化学形成机制并定量不同来源对溶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主要的阴、阳离子分别HCO3?和Na+,水化学类型多数地区呈现HCO3·SO4-Na·Ca型。水质自西向东沿河道逐渐变差,超III类水集中分布在枯水期支流和汛期下游。阳离子交换作用导致水中Na+和K+浓度增多,不同时期水体的NO3?和HCO3?浓度差异性显著,可能受季节降水淋溶土壤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蒸发岩风化和硅酸岩风化对无定河流域水体溶质贡献较大,枯水期分别为35.0%和45.5%,汛期分别为46.7%和42.3%。

  关键词:无定河;水化学;时空差异;离子来源;控制因素

  水资源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因素,更是维系人类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资源[1]。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自然水的循环模式和溶质来源也趋于复杂化[2]。近年来,频繁的人为活动(例如人口增长、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农业集约化扩张等)引起水量减少和水质恶化,对水环境造成诸多负效益,这些问题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则显得更为严重[3,4]。例如在陕北的无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态等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与生产生活等[5]。加之人为污染和水资源管理不善导致水质逐步下降,使原本稀缺的水源变得更少,从而加剧了旱区缺水状况[6]。因此,要想综合治理流域水质和有效指导水资源分配,研究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则必不可少。

无定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无定河位于陕西北部,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气候为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流域大多位于内陆地区,水流自西北向东南汇入黄河[图1(a)]。发源于榆林—延安交界处的白于山[25]。河流干流全长491.2km,平均比降1.79‰,流域面积约3×104km2[26]。支流多且分散,整体呈现树状。根据地貌形态景观,流域可分为西北风沙区和东南黄土区(覆盖50~100m黄土)[27],是陕西输出粗砂最多河流。风沙区支流稀少且短小,黄土区支流多且长。降水集中在汛期且多为暴雨,年均降水量为409.1mm[28]。土地利用类型以农地(28.6%)、林地(5.6%)、草地(44.0%)、水域(0.8%)、居民区(0.5%)和荒地(20.6%)为主。未利用土地占比大,水域面积小,且城市农田沿河修建,提高了潜在污染风险高[图1(b)]。

  1.2样品采集与分析

  考虑季节效应,于2013年4月采集枯水期水样30个(地表水19个,地下水11个),2019年8月采集汛期水样35个(地表水23个,地下水12个),探究水化学的时间差异。虽然两次取样的年份间隔6a,但仍可很好代表枯水期和汛期两个季节,因为年内季节变化对溶质的影响远大于年际变化的影响。例如,黄河流域在1958~1984年间主要离子的年际变化系数小于0.23,但年内变化系数在0.64左右[29]。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离子特征

  无定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平均值均在8以上(表1),整体呈弱碱性。图2显示不同时期各离子浓度的变化范围。在枯水期,地表水ρ(TDS)介于424~4503mg·L?1,均值为1186mg·L?1,高于渭河[17]、泾河[20]和汾河[35]等其他黄河支流,与同为旱区的喀什噶尔河[36]、Tigris[37]和Euphrates[37]等河流的TDS值相近,且Na+都占据较高的比重。枯水期地下水ρ(TDS)为419~2826mg·L?1,均值为1200mg·L?1,远高于汛期地下水ρ(TDS)的平均值802mg·L?1。汛期地表水ρ(TDS)为230~1020mg·L?1,平均479mg·L?1,在4组样品中最低,但依旧高于NileRiver[38]和世界其他河流的平均水平[10]。除枯水期地表水外,其他各个时期地下水、地表水阴阳离子浓度均值大小呈:HCO3?>SO42?>Cl?>NO3?和Na+>Ca2+>Mg2+>K+。枯水期地表水的Mg2+高于Na+。

  2.2水化学相

  如Piper三线图所示(图3),阳离子三角图中,多数样点远离Mg2+端而集中于(Na++K+)端,且主离子为Na+。虽然Ca2+占比大于50%的样点仅10个,仅占样点数的15.4%,但有以Ca2+为主导阳离子的样品存在,例如G8和G22。阴离子三角图中,样点主要集中(CO32?+HCO3?)端元处,除G22以外,Cl?和SO42?占阴离子的比重均低于50%。

  3讨论

  3.1时空差异分析

  流域内的水化学类型存在12种(表2),说明各地区的水化学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水化学类型空间差异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河水流经基岩的成分、地下水滞留时间等自然因素,以及周边农业、工业等人为因素影响。如位于河道下游的G22(SO4·Cl-Ca型地下水),水位位于地下102m,有较高的TDS和NO3?浓度,水化学主要受地质背景影响。

  3.2水化学控制因素

  利用Gibbs关系图可以判断河水离子的主要控制类型,而干旱-半干旱区域集中性降水较少不宜补给,且蒸发量较大,对于一些浅水位地下水而言Gibbs图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39]。如图6(a),水化学组成的因素分区主要为大气降水、岩石风化和蒸发溶解,无定河流域样点主要分布在岩石风化区和蒸发溶解区,受大气沉降的影响较小。通过Na标准化的端元摩尔比值混合图进一步识别岩石风化主导类型。在以硅酸盐为主要地质特征的河流中,Ca2+比Na+的溶解性要低,因而水体中Ca/Na比值会更低,硅酸盐端元被赋予的化学组分为Ca/Na=0.35±0.15,HCO3/Na=2±1。由图6(b)可知,无定河流域枯水期及汛期,大部分样点落在硅酸盐区域,但个别地区也受到不同程度碳酸盐岩及蒸发盐岩的影响。

  4结论

  无定河流域水体均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季节差异不明显,以HCO3·SO4-Na·Ca型为主。中上游干流水质较好,枯水期的支流和汛期的矿化度较高,不宜人类饮用。枯、汛期水体的NO3?和HCO3?浓度差异显著。受季节降水的稀释作用,汛期TDS低于枯水期;而NO3?情况不同,受季节降水淋溶、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汛期的NO3?浓度高于枯水期。蒸发岩风化和硅酸岩风化对无定河流域水体溶质的贡献较大,在枯水期分别为35%和45.5%,在汛期分别为46.7%和42.3%。人为输入和大气降水对流域溶质的贡献比重较小,但依旧存在季节差异。因此,对于流域河水和地下水的管理而言,应注重季节差异和地理位置因素,严格把控河道两岸的农田施肥和城市排污状况。

  参考文献:

  [1]LiPY,QianH.Waterresourcesresearchtosupportasustainable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WaterResourcesDevelopment,2018,34(3):327-336.

  [2]张艺武,苏小四,王骞迎,等.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5):664-674.ZhangYW,SuXS,WangQY,etal.Surfacewater-groundwaterinteractionsinthewesternplainoftheIliValley[J].Journal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20,56(5):664-674.

  李书鉴,韩晓,王文辉,李志*

上一篇:华南前汛期一次连续性暴雨的诊断分析 下一篇:河南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思路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