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艺技术课建设路径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08 09:48

  【摘要】以“金课”建设为切入点,把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四门核心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从“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出发,对课程建设路径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高“高素质复合型园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花卉生产;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果树蔬菜生产

  习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继发布,“乡村振兴”已上升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艺技术课建设路径分析

  1打造课程“高阶性”

  《花卉生产》课程要求学生能根据花卉特征,选择适宜的繁殖方法、繁殖时间,能根据花卉种类配制适宜的培养土,完成上盆操作过程,能完成幼苗期和上盆后的水、肥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花卉繁殖、培养土的配制、上盆、盆花养护管理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责任心和耐心,才能不间断地完成花卉的日常管理。

  2增强课程“创新性”创新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不是墨守成规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师不再是答案的掌握者,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去发现和探究学习结果,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还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充分展现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

  《花卉生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市场上的新优植物作为生产对象,教学内容中加入水培、雾培等最新的无土栽培技术,体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方向的无缝对接。

  《植物保护》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最终确定为“园艺植物综合治理”、“农药合理安全使用”、“园艺植物常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等几块核心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增加了设施园艺类病虫害草害的识别鉴定和防治方面的讲解,体现了“金课”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3提升课程“挑战度”

  《花卉生产》课程在实验中安排企业真实项目,甚至把花卉生产企业中实际遇到的技术难题拿来作为课堂试验项目,提高学习的“挑战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干劲。

  《植物保护》教学内容以传统的五大块内容为基础,以习书记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不断补充最新的措施,使学生明确所有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采取都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匹配。引导学生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指引,制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提升了课程内容的“挑战度”,锻炼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能力。

  4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忙起来

  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学业进行科学评价,让学生忙起来?四门课程进行了各自的实践。

  《花卉生产》课程评价分为理论和技能两大块。技能成绩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根据实验课所生产的花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打分,包括教师打分和组内互评,因花卉产品的生产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学生需要在课内外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花卉管理;二是技能考核,考察学生对常见花卉的分类和识别能力,盆花上盆操作能力,这也需要平时的积累和不断训练。理论成绩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线上学习和作业情况、考勤、课堂上的参与度等,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来,才能顺利通过课程考核。

  结语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在新农科建设的高标准下,在全面推进“金课”建设大背景下,在全面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我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群四门课程,包括《花卉生产》、《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在课程建设理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学业评价、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短板,一定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抓住“课程建设”这个牛鼻子,努力打造涉农专业金课,培养高技能园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校园艺技术专业转型升级、弯道超车、赶超发展,为我校高质量快速晋位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金课”为代表的高质量、高水平课程建设已经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展开,广大教师对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有了显著的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中涉农类专业教师纷纷行动起来,从上好“一堂课”入手,以建好“一门课”为目标,切实提升涉农类专业课程的建设水平,提高涉农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获得感,最终达到提升涉农类人才培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金课”[J].大学教学,2018(12):4-9

  张金锋,黄超群,汪霞,石玉波,施雪良

上一篇:论园艺果树栽培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 下一篇:不同职称、教学经验对心电图教学成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