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寻求新作为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03 14:12

  摘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建议》中最具时代特征和深远影响的战略部署。在这一新发展格局下,经济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多地向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内化和经济增长动力调控内化转移。内蒙古理应顺时应势,争取在做优做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动现代能源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并培育新消费热点、积极谋划上项目稳投资和扩大对外开发合作水平等方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寻求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我国“十四五”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但其中最具时代特征和深远影响的就是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未来我国经济趋势会怎么走,对内蒙古会有什么机会,内蒙古融入双循环的突破口在哪,是自治区“十四五”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融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寻求新作为

  一、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演化趋势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局,确立的具有长远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部署。在以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地转移到国内来,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虽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但经济调控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向国内倾斜将会成为必然趋势。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内化。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依托充裕且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建成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也使我国经济循环的安全保障风险加大,如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一些战略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一些重要原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供应严重受制于人,“断供”成为一些打压制造、遏制崛起的“利器”。为此,我国不得不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保障安全和科技自立自强等事关国际民生的重大问题,作为“十四五”发展的主攻方向,强化经济循环的内生性和主导性。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调控内化。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口导向战略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贸易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由2010年峰值64%降低到2019年的32%,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下降。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外部形势下,扩大出口规模更加举步维艰,为此,“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我国必须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立足于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这一战略背景下,预计未来我国一方面会通过促进居民增收、调节收入分配、建设消费设施、鼓励消费模式创新等途径强化消费需求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会通过在短板弱项领域和面向未来领域扩大精准有效投资进一步强化投资需求的关键作用。

  二、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的机遇与抓手

  对于任何一个地区来说,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发展机遇。习书记总书记在今年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讲话时,号召内蒙古要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寻求作为,已经为自治区如何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在“十四五”规划中,理应顺时应势地做出战略安排。

  (一)抓住强化粮食安全机遇,把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做优做强

  习书记总书记强调,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人手里。内蒙古耕地、草牧场资源丰富,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五大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牛奶、羊肉、羊绒等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但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内蒙古必须抓住强化粮食安全战略的机遇,在“十四五”规划中,对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农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出战略安排并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二)抓住强化能源安全机遇,加大推动现代能源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力度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大规模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拓展和耐用消费品升级都需要大规模的能源重化工产业作支撑。但鉴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富足,一次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现实国情,预计未来我国在强化能源保障内化的同时,会促进能源生产方式清洁化、油气资源替代化,并推动能源重化工产业向资源环境条件相对宽松的西部地区转移,这也是习书记总书记要求内蒙古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的基本背景。内蒙古目前虽然在煤炭产量、发电装机、外送电量和甲醇等一些重要煤化工产品产量等方面在全国获得了一定分工优势,但总体上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层次较低、质量效益不高。内蒙古必须抢抓强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化的机遇,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十四五”规划中谋划实施一批技术工艺革新、产品延链补链、配套及衍生产业培育等项目,促进内蒙古能源化工产业现代化、体系化、绿色化、高端化、终端化,形成深度融入“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强国的现代能源保障基地和低成本、低碳化的化工原材料供应保障基地。

  有利的产业分工,又要积极参与“外循环”拓展整合资源和市场的范围。重点是发挥向北开放的地缘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战略,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和市场循环关系,按国际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和外资市场准入,吸引集聚更多高质量外资企业,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

  赵云平1张捷2

上一篇: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国家低碳能源基地 下一篇:推动内蒙古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