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6-29 10:38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生产力,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生物科技对农业的改变。人类的科技发展除了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也可以帮助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顽固性问题。为了能够在未来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文章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农业生产
早在20世纪初,在评选新世纪可能会大放异彩的技术领域时,生物科技就成为众人瞩目的技术,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科技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而是下沉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仅为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为未来集约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总的来说,只要在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方面继续加大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1现代农业生产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如果早些年人们的生物技术探索只是在发现自然界的本来奥秘,即所谓的认识自然,那么在21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则更像是在改造自然,人们对生物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可以更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改造显然是急迫的,也是必要的。尤其是人们在进入20世纪以后,迎来了全球人口的大爆发,对粮食的需求也更大,在耕地面积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扩大的情况之下,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作物产量便成为努力的方向。
2现代农业生产应用生物技术的优势
对于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一直以来都有怀疑和反对的声音,他们一方面认为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足够,另一方面认为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大量投入很难换取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大量产出,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成效。虽然这种质疑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盲目否定生物科技的应用前景,未来农业生产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离不开更多、更好的技术辅助,高科技加持的农业才是未来[2]。文章接下来就简单阐述农业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的优势。
2.1提高农作物产量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所需要的粮食也就更多,但是我国的地形条件限制了更多的耕地开发。在现有的、并不丰富的耕地储备中,开拓更多的农业生产用地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新开垦的荒地自然条件较差,产出不理想;另一方面,我国日趋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建设用地需求,即所谓的人多地少。因此,我国只能在提高粮食单产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便是借助生物技术。其中最显著的例子便是杂交水稻的诞生,自20世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以后,我国便建立了许多育种基地,通过生物技术的改造和筛选,培育出产出更高的品种,经过大范围的推广,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实现了指数型的增长,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
2.2改善农作物品质
大自然虽然也存在对生物优质品种的筛选过程,但这个过程太过漫长,因此,许多天然的作物产量低而且品质不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提高作物的品质。在这种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势必要对作物进行改造和提升,生物技术的成熟就为这种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人们通过基因重组和改造可以将不同生物个体之间表现出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的更高品质要求。
3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生物技术的发展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绝大多数技术在研究过后没有探讨其应用价值便被封存。如今,经过广泛的论证,已经证明许多生物技术可以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虽然我国农村地区还缺乏应用先进生物技术的经验,农民普遍也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是相信经过专业人员的耐心教导以及实际效果的示范,可以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生物技术。以下是对农业生产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介绍。
3.1选育良种,改良品质
自然品种往往在各个方面都很难表现出优秀的性状,因此必须经过人工的选育和推广。比如,20世纪我国率先培育出了可大规模推广的杂交水稻,与源品种相比,其不仅在产量上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品质上也相差无几,这种水稻在短时间内就取代了原有的水稻品种。再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专门的玉米育种基地,通过生物技术的培育和筛选,最终选拔出具备较强抗虫害、抗自然灾害以及产量品质双提高的优质品种,这种品种的推广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
3.2生物固氮
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为了提作物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其中非常重要的肥料便是氮肥,许多作物都对氮肥有着旺盛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很难通过土地的自然补给而得到满足,因此人们会选择使用化学肥料,但化学肥料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实际上,土壤中的氮元素并不少,但大多都比较分散,难以被作物收集,因此通过生物技术的改造,可以赋予作物强大的固氮能力,让作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就能满足自身大部分的氮需求。除此之外,科学家通过微生物培育可以提高土壤中氮元素的合成速度,为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便利,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必再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也避免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
结束语总之,未来我国要想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解决大量人口被农业生产所束缚的问题,要想推广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就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但这种提高不能依赖于大量的化学肥料、农药投入,且选择用长期的自然破坏来换取短期内的作物产量提高,这种发展模式是不提倡的。事实上,我国许多地区还从来没有过生物技术应用的实践案例,这对于生物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潜力巨大的发掘空间,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推广生物技术,让广大的农村地区可以作为生物技术实验的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1]郑家英.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探究[J].南方农机,2020,51(4):55.
[2]辛美燕,李永梅,字春光,等.以生物有机肥为主的综合技术对云南黄红壤团聚体·酶及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3):149-151+181.
[3]王珂佳,邱树毅.微生物菌种选育中基因组重排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3):351-356.
[4]李丁明.生物技术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20,10(1):98-100.
赵彩梅
上一篇: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 下一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浅析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