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6-07 10:37

  摘要: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然而目前江苏省乡村生态环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实际情况,从生产、生活两个角度提出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环境、政府以及居民三大主体层面探究原因,最后,从五大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

  关键词:乡村;生态振兴;江苏省

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污染

  江苏省乡村经济包括一二三产业,对于农业来说,其生产造成的污染对于乡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秸秆燃烧污染等。虽然目前江苏省对于农业生产正在不断进行规范和污染治理,但长期以来的农业生产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农药化肥使用量还有待进一步减量化,2018年江苏省平均每公顷使用农药15.23kg,远高于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标准(<3kg/hm2),平均每公顷施用化肥639.77kg,也高于发达认定的安全上限(225kg/hm2)。随着畜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提高,江苏省不少地区都存在畜禽粪便露天堆放问题,且尽管近些年来,江苏省畜禽产品产量下降,但仍存在畜禽废弃物污染治理率、综合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在水产养殖方面,江苏省近年来未加大水产养殖强度,但仍需认识到部分地区渔民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用药行为。在秸秆利用方面,部分地区还存在露天焚烧行为,污染大气环境,尚未实现全面科学还田。此外,江苏省农膜使用量居高不下,维持在11万吨以上,农膜的回收利用率较低,与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一样,不断造成土壤、水环境的“白色污染”。

  (二)人居生态环境问题

  江苏省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还有很多不足,尤其是苏北地区,主要表现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厕所革命”部分地区不彻底、乡村绿化率较低等问题。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由于江苏省乡村经济在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其产生的生活垃圾却不断增多。总体而言,江苏省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较高,但仍有少部分地区缺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部分地区存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陈旧垃圾无人处理的情况,同时,在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离做到有机、无害处理仍有一定距离。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存在较大不足。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生活污水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仅占36.5%,苏南情况较好,达73.4%,苏中、苏北情况较差,分别为32.4%、23.6%,尽管政府已经开始整治,但2018年总体水平仍低于70%。在“厕所革命”方面,户厕改造的较为完善,但苏北地区仍较为落后。且整体而言,对于公厕改造部分比较缓慢,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流动人口较多,公厕的改造应当重视。在乡村绿化方面,部分地区还未完善整体的规划布局,绿化覆盖较为缓慢,目前村庄的绿化覆盖率低于30%,远低于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

  二、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生态环境自身特性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生态环境具有外部性和准公共物品特征。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来说,外部经济便是有一方维护了生态环境,但受益群众并不需要付费,因此从外部经济角度来说,村民作为“理性人”是不太可能做出牺牲自身利益而维护公众利益的。而外部不经济,则是部分群体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得其他群体利益受损且得不到补偿的情况,这便解释了在市场环境下部分群众为谋私利破坏生态环境而不需要付出代价,造成环境的不断恶化。乡村生态环境是准公共物品,既可以有市场提供又可以由政府提供,而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来说,市场机制不完善,当缺乏政府管制时,就很可能出现资源过度使用的情况,造成环境恶化。

  (二)政府层面分析

  1.法规、制度体系不完善从法律法规建设角度来看,江苏省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条例主要针对的是整个社会环境。而乡村不同于城市,具有多方面的特殊性,乡村相关法律的缺失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执法部门也会因缺乏执法依据而存在执法无力感。在制度体系方面,部分地区存在“照搬照抄”的情况,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同时,在管理和监督机制方面也有待加强。

  2.环保资金投入不充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主要由政府主导,对于农村这个环境治理较为落后的地区,治理乡村环境的资金需求是巨大的,各项生活设施、农业设施都需要政府的投入,江苏省大部分苏中、苏北以及部分苏南的乡村集体经济并不强大,因而更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但相比较城市而言,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资金投入仍是较少的,尤其是苏中、苏北部分地区。

  三、促进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的建议

  (一)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就农业而言,应当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绿色循环农业是一种高利用、低开采的农业发展模式,节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产生并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生产。除了农业以外,乡村应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如特色食品产业、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等,在江苏经济发达、交通畅通的有力背景下,加快形成乡村特色品牌,在引进相关加工业、物流业的同时,逐渐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带领乡村居民以及城市创业者创造新的财富点。对于以往一些乡镇企业,要引导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新苏南模式”不断完善的同时,支持向苏中、苏北地区拓展。

  (二)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准公共物品特征,政府应当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由政府补偿逐步实现在区域和群体之间进行生态补偿,即由受益方向付出方或由破坏方向受损方提供利益补偿。同时,政府要加强生态保护引导,引入市场机制,让广大群体自觉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对于地方基层政府,要转变以GDP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生态保护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并提高比重。同时完善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在广泛且有效听取群众及基层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乡村特性,从省级到各地方应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规章条例,保障村民的生态参与权、知情权、诉讼权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黄盼盼,沈建新.江苏省泰州地区农村环境治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540-543.

  [2]李桂兰,唐玉.农村生态治理难在哪,如何破解[J].人民论坛,2017(03):70-71.

  [3]马云泽.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及对策———基于规制经济学的研究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01):18-21.

  [4]沈忻昕.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宜居乡村建设[J].农业经济,2015(09):39-41.

  [5]程莉,文传浩.乡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8,37(10):98-106

  华宇佳马晓旭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杭州农业科技人才体系构建思路 下一篇:区块链技术在扶贫实习支教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