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4-25 08:35

  龙江省开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黑龙江省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三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推进黑龙江省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健康发展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一些参考的价值。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三农”

  一、黑龙江省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金融资金都是集中在城市之中的,尤其是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金融资金的流动性也是特别活跃的。对于黑龙江省的农村地区而言,金融资金是相当缺乏的,金融资金的外流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经常会遇到“贷款难”以及“贷款贵”等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村资金总量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村资金供给情况不断改善。2016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7819.9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各项贷款比重47.7%。“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快速发展,余额达221.5亿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推进活体畜禽抵押贷款、农户小额保险保证贷款等20余种涉农创新产品,全省农村金融创新产品贷款额达781.6亿元,同比增长2.7%。由此可见,发展黑龙江省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您已经写好农业论文要发表,可以看看农业水资源文章如何投sci的相关论文,对您论文发表有一定的帮助。

  二、黑龙江省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缺乏金融方面知识由于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农民了解金融信息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地方政府机关或者媒体的宣传,或者是通过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还有就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对金融知识进行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农民们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非常的少。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后在黑龙江省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后的问题。首先,信用信息评价的体系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其次,农民的信用信息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共享;与此同时,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并不强,没有实现征信系统的对接,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农村的信用体系缺乏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大力支持。最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征信管理,但是结合实际情况的地方性规章制度还是很少的。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信用体系的落后,极大阻碍了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

  三、黑龙江省加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要想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就必须完善黑龙江省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政府应该完善对农村网络以及基站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大投入的力度,从而使农村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能够尽快的落实。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让农民能够使用上手机,并且联上网络,从而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

  (二)建立农村特色征信系统对黑龙江省农村地区而言,其信用关系与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农村的信用关系主要是以邻里之间的关系和其他的一些简单的社会关系为主。所以,要想黑龙江省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就必须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征信系统,比如,可以建立“一村一评,一镇一审”的制度,也就是以村为单位设信用评价员,以镇为单位设信用审核员。信用评价员通过进行走访等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从各地平台中获取数据,从而了解农民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而对信用等级进行初步的评价;信用审核员主要是将信用评价员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然后在线上线下进行动态审核,从而保证评价的结果真实可靠和及时。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也日益渗透和普及,传统的“三农”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与互联网进行了有机结合,为新型农业和农业的优化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但是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各个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政府、农民、金融机构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勇坚,王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许为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问题及解决路径[J].征信,2015,(3):49-52.

  [3]张正平,石红玲.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问题、原因和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17,(2):60-64.

  [4]蔡华相.适应互联网经济新常态打造服务三农新模式———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战略布局[J].金融电子化,2015,(7):8-10.

  [5]陆岷峰,沈黎怡.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缺陷与优化[J].南方金融,2017,(1):98-103.

上一篇: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下一篇: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