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科型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4-16 10:0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小学教育采取的分科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以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为主的改革思路。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全科型教师培养的大背景下,如何设置课程,进而建构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研宄价值。

  关键词:全科型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全科型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一直被世界各国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质的基础教育离不开优质的教师。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卓越的小学教师。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阶段施行的是小班化教学和教师包班制度,即一个班级的教学主要由一个具备综合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全科型教师负责,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借鉴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经验,我国正在走向小班化教学和教师包班制的道路,包班制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我国将小学教育专业纳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时间较晚,各方面相对还不成熟,整个专业建设还处于探索和研宄阶段,特别是这门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尤为重要。目前,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己逐渐成为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需要高等师范院校设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来实现,那么解决好?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是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重中之重。基于全科型教师的培养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宄,一方面可以丰富该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宄,推动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教师教育专业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二、实践意义我国提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政策,旨在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小学全科教师,而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在大学期间所需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能否胜任小学全科教师这份工作。基于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研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善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培养更优秀的未来小学全科教师,提升小学师资队伍的质量,促进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全科型教师—未来小学教师的发展需求

  第一节“全科型”教师内涵的重新解读

  ―、“全科型”教师的含义“全科”一词最早来源于“全科医生”,即generalpractitioner,是指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后来,“全科”一词被引用到教育领域,便有了“全科教师”这一称谓,即teachersofteachingallsubjects?。在我国,“全科教师”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2008年10月的《关于日本秋田市小学数学教育考察的报告》中,该报告介绍了日本的小学教育情况,其中提到日本的小学教师是教全科的?。实际上在之前颁布的教育法规中就提出过培养多学科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的要求,如1995年国家教育部师范司颁布的《大学专科程度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方案(试行)》中提出多学科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2003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要求小学教师不但要能够胜任多科教学,还要有自己所擅长的学科方向?。

  第二节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现实需要

  一、符合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的需要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以学业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的人。我们一直站在成人的思维方式上来设计课程与教材,知识被切割成一块一块,每次让儿童学习一块,以为儿童获得了所有单独的“碎块”,就会有了整体,其实他们只是努力记住了别人对结果的经验叙述,他们最终获得的只是死板的书本知识。而全科型教师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尊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经验基础上,将各门学科堆积而成的、割裂的、孤立存在的课程彼此关联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关于真实世界的立体视图。同时,小学生也处于性格养成、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向师性,全科型教师的健全人格和较高的专业情意以及长时间的与学生相处使他们能够关注并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养成,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B校小学教育专业任课教师E4也谈到:“我个人是很提倡小学阶段由全科型教师来教学的,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維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思维,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分科教育把知识割裂成一个个的门类,孩子们自己难以建立联系,全科教师的知识体系完整,能将各科知识整合起来,将完整的认知世界展示给儿童,这避免了小学教育过早学科化,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更为有利。而且,全科型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关注到每个孩子的特长和不足,这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防止单科教师因单科成绩来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而造成的割裂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①

  二、符合小学阶段教育特殊性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全科型教师是小学教育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小学教育具有启蒙性。兴趣的启蒙对儿童的学习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兴趣发展的重要时期,兴趣是影响着儿童未来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而“教学的最大罪恶就是使人厌倦?”。传统的分科教育注重孤立知识的单向传授以及机械技巧的训练,使儿童获得特定的信息而非思维的活动,结果是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损害,导致其“排斥”学习。而全科型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单方控制者和教学内容的灌输者,教师所做的是营造一个自然的学习环境,在孩子面前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王国,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体验成长的快乐与困惑,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心,从而开发其思维和潜能。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具有综合性。小学教育后接中学教育,学科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主要特性,这体现了学科教学由合而分的阶段性,而且小学教育应为儿童构建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整体认知奠定基础,这决定了小学阶段教育应以综合为主。小学教育的综合性既要求教师形成综合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在小学阶段仅靠一门学科、一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儿童的培养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知识和能力;又要求小学教师具备广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善于将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建立联系、融会贯通,形成综合性知识和能力。这就说明小学教师需要综合性和全科型的专业品性,全科型教师就符合这个要求。

  第三章全科型教师培养中小教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两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目前关于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综合+方向”模式,即为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小学全科教师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实行文理分向发展;二是综合培养模式,即在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分具体方向,综合发展。本研宄所选取的A、B两所高校是湖南省内较早设立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其办学模式和办学效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其中A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属于“综合+分向”培养模式,B校属于综合培养模式。本研宄通过搜集A、B两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其部分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毕业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全科型教师的认识以及掌握其课程设置状况,从而为本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全科型教师培养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需要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实现,然而目前我国关于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发展还不成熟,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课程设置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本研宄以A、B两所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为例,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并结合上一节中对其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进一步得出全科型教师培养中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结语

  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便是教师教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而课程的设置及实施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就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分科型教师己经开始无法适应,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成为时代发展之需。在我国部分地区己经开始培养全科型教师,但实施的时间不长,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梁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成长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中国.综合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3]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二)期刊类

  [1]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79-84.

  [2]刘久成,潘洪建,郭兆明.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训练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08):17-18.

  奇娅冰

上一篇: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 下一篇:简述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