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综合档案室建设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3-29 10:51

  【摘要】学校的档案工作很重要,关系到各个部门工作是否顺利进展、学校是否能够长足发展,学校综合档案室建设应该列入学校工作日程,从设备和制度上严格要求,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做好网络档案收集和保管,切实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紧跟时代发展要求​‍‌‍​‍‌‍‌‍​‍​‍‌‍​‍‌‍​‍​‍‌‍​‍‌​‍​‍​‍‌‍​‍​‍​‍‌‍‌‍‌‍‌‍​‍‌‍​‍​​‍​‍​‍​‍​‍​‍​‍‌‍​‍‌‍​‍‌‍‌‍‌‍​。

  【关键词】综合档案室建设;制度建设;数字化;网络档案建设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历年来档案工作都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以至于重要材料流失,学校日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的、对学校工作有价值的材料不能很好地得到保存,很难服务于学校工作,更不能有助于学校的发展,着实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要真正重视起这项工作,需要从多方面抓起:首先,要明确一位副校长分管档案工作,应建立综合档案室和档案专柜​‍‌‍​‍‌‍‌‍​‍​‍‌‍​‍‌‍​‍​‍‌‍​‍‌​‍​‍​‍‌‍​‍​‍​‍‌‍‌‍‌‍‌‍​‍‌‍​‍​​‍​‍​‍​‍​‍​‍​‍‌‍​‍‌‍​‍‌‍‌‍‌‍​。其次,配备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档案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最后,要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分管领导和档案员工作职责,纳入教职工日常工作职责范围和考核奖惩制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档案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努力开展。

浅析学校综合档案室建设

  一、档案管理人员需了解和完成的工作内容

  (一)档案类型及归档要求。文书档案是指学校党、政、工、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教学档案是指学校及教师个人在全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教育档案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形成的文件材料;会计档案是指学校的财务工作中形成的账、表、凭证等材料;后勤档案是指学校的基础建设、生产、科研等方面形成的材料。那么对于以上文件材料,凡学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均由各部门进行收集、整理、立卷,按时移交学校综合档案室归档,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或占为己有。

  (二)档案归档时间。文书、会计档案材料每年4月份进行立卷归档;教学、教育档案材料每学年结束后立卷归档;后勤档案和设备、仪器档案材料均在工作结束后和设备、仪器安装试用后立卷归档;文书档案次年6月前归档。

  二、做好综合档案室建设

  (一)档案室的要求。为了确保档案的长久安全存放,要事先考虑周全各项指标。首先各馆室的最小面积应能容纳目前的资料存放,还必须考虑一定的发展空间;地面承重最大容量为1240公斤/平方米,不得小于800公斤/平方米,采用密集架时应不大于1200公斤/平方米。密集架每组分为六层搁板,每层搁板承重为80公斤,柜体自重为80公斤。每组柜体存放档案盒的多少根据档案盒子尺寸来计算;一般档案室门高2米,宽1米,特殊档案室的门可加高、加宽;门窗必须加防尘橡胶条密封,窗户建议采用防盗窗,门采用防火、防盗门;给水管、排水管、雨水管不宜穿越档案室(库),消防栓不应设在档案室

  (库)内,应设在明显而又易于取用的走廊内或楼梯间附近;空调安装位置应避免空调出风直接吹向文件资料;馆室内应避免真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防止啮齿类动物(如老鼠等)的存在;管道通过墙壁或楼、地面处均应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其他墙身孔洞也应采取防护措施,底层地面应采用坚实地坪。

  (二)关于档案室的采光、通风要求。应该采用自然光照射,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以人造光来照明。查阅档案及其他技术用户应防日光直射,并均应消除紫外线对档案、资料的危害。档案库和查阅档案等用房采用人工照明时,应选用防爆灯,防止用电时间过长发生失火。当采用荧光灯时,应有过滤紫外线和安全防火措施。档案室通风也应采用自然风,如果采用不方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空调进行通风。

  三、做好制度建设

  (一)档案收集与整理制度。档案的收集必须建立必要的机制,对收集的范围、对象、时限等有明确的要求,之后对于归档的材料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和编目,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使用,其中档案资料分类规则也必然不断发展,各单位应该尊重这一现实,积极探索,同时又必须及时与上一级档案管理部门联系,争取指导,服从整体调控,不各行其是。学校档案的整理要按照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行政、财务和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自身规律,按照学校档案的来源、时间、内容和性质等条件,保持其历史联系,保持其整体的系统性。

  (二)档案利用与服务制度。档案工作人员要熟悉档案,了解需求,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档案室应根据工作编制大事记、组织沿革、基本情况、数字汇集、专题概要及综合档案室简介等有效的检索工作和参考资料,为提供利用档案创造条件。外单位人员查阅本校档案必须持组织介绍信。严守档案材料机密,不准随便转借档案。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摘录和复制。爱护档案,不得拆卷、涂改、撕毁、圈点、划道、折叠等。经批准摘录的材料,要经档案室工作人员审查。证明性材料,必须校对无误后盖章。外借档案必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并向档案人员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借出时间,一般不得超过7天,超过时间另行办理手续。

  四、与时俱进做好档案数字化和网络档案建设

  建立综合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要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跟上电子化档案的时代脚步;建立强大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该软件系统可以与互联网联通,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建立档案信息系统,并与办公系统融合,可以通过网络,将内部形成的文件信息进行网上处理、归档,提高校内工作及电子归档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拥军.从档案收集到知识积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6).

  [2]周玉玲.纸质与电子档案共存及网络环境电子档案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2009(44).

  [3]刘越男.数字时代地方政府档案集中管理内容和方式的探索——我国电子文件中心问题的实质[J].档案学通讯,2013(4).

  [4]罗滦,傅荣校.电子文件管理机制与传统档案管理机制比较研究[J].浙江档案,2012(9).

  赵永健

上一篇: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中国道路”“全球伦理” 下一篇:西部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及其相关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