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3-24 10:49
摘要: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次大陆东部,西、北与印度接壤,东南紧邻缅甸,南望孟加拉湾,地缘优势十分突出,是世界各大国战略目标的落脚地。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活动猖獗。由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政治斗争频繁、腐败严重以及受到国际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孟加拉国国内的极端主义滋生,宗教极端主义呈上升趋势,引发的恐怖袭击和宗教冲突不断,导致极端思想泛滥、恐怖袭击增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为影响孟加拉国安全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给国家和地区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中孟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中国在孟加拉国的投资项目也与日俱增,日益严峻的宗教极端主义形势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孟加拉国不断深化的经贸合作,给中国在孟人员及企业带来严重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挑战。因此,加强对孟加拉国宗教风险防范研究,不仅有利于掌握“一带一路”倡议下孟加拉国面临的宗教风险,而且有利于确保中国—孟加拉国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和开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孟加拉国;中国—孟加拉国关系;极端主义;宗教风险防范
孟加拉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地缘政治看,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孟加拉湾,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也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与孟加拉国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合作,但是,近年来孟加拉国面临的宗教风险正逐渐加大,对中国在孟加拉国的合作项目的潜在威胁也与日俱增,“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孟加拉国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宗教风险的影响。因此,对孟加拉国宗教风险的防范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该国宗教极端势力的认识,而且可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孟加拉国的项目保驾护航。
一、孟加拉国宗教的基本状况
(一)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
孟加拉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在约14.7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1.67亿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高达1116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尤以中部布拉马普特拉河、帕德马河流域和东部平原地区人口最为稠密。其中,孟加拉人约占到总数的98%,剩余2%为比哈里族和其他民族。孟加拉国独立以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2%以上的人口增长率,近年来虽有所放缓,但仍能达到1%以上的增长率。
孟加拉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国民除了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之外,也有印度教、基督教、佛教以及本土宗教等其他宗教。孟加拉国“穆斯林的绝大多数是属于逊尼派的哈乃裴教法学派(约占孟穆斯林总人数的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88.3%,信奉印度教的占10.5%,信奉佛教的占0.6%,信奉基督教的占0.3%。1988年,孟加拉国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但是,其他宗教信仰群体并不认同此决定。随着孟加拉国恐怖袭击事件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印度教徒、基督教徒以及其他宗教信仰者持续遭到穆斯林的袭击,在孟加拉国国内引发了废除伊斯兰教作为国教的讨论。
(二)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法律政策
尽管“伊斯兰教被确定为孟加拉国的国教, 但孟加拉国宪法规定保护公民宗教信仰的充分自由,政府还强调把不同宗教间的和平共处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在2013年第十六次宪法修改案中,孟加拉国不仅明确伊斯兰教是国教,而且强调确保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事实上,孟加拉国的宗教政策自1971年以来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孟加拉国建国以来把“民族主义”作为建国的基本原则之一,实行世俗化的宗教政策,把政教分离作为孟加拉国向政治民主化前行的重要举措。期间,承认各宗教信仰自由,在政治社会中地位平等,宗教团体都可从政府获取资助和支持。然而好景不长,一方面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遭遇困难,另一方面受到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孟加拉国政府加强了与国际穆斯林的联系。特别是孟加拉国军队多次发生军事政变,把国家一步步推向伊斯兰化。
二、影响孟加拉国安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
(一)孟加拉国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
孟加拉国是一个穆斯林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其伊斯兰化伴随着伊斯兰宗教激进主义势力和极端势力的发展,导致恐怖主义活动增加,有“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孟加拉国政权的频繁更迭,伊斯兰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急剧上升,甚至在1979年的宪法里毫不避讳地指出“对全能真主的绝对忠诚和信仰”。与之而来的是各政党倾向伊斯兰化,具有浓厚伊斯兰宗教背景的政党在孟加拉国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宗教政党走向孟加拉国政治舞台,也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土壤。在随后的政党政治运动中,拥有伊斯兰教背景的伊斯兰大会党、穆斯林联盟等成为争相追逐的对象。为达到政治目的不惜“利用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搞政治暴力”。并且其中一些伊斯兰政党组织宣扬进行伊斯兰革命的激进主义思想。上层政治伊斯兰化也助长了伊斯兰化在教育、社会等其他领域的扩散。在教育领域,孟加拉国全境有超过“233所宗教学校在教授游击战技能和炸药制造技能”。在社会领域,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往往通过使用武力的方式,将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强加于农村地区的人民,即女人被强迫戴上面纱,男人被迫蓄胡须和戴头盖帽,否则会遭到严厉的酷刑甚至杀害。
从国内和国外环境看,孟加拉国国内的环境与政治形势,有利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蔓延。孟加拉国政府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宽松态度一定程度增强了其对恐怖分子的吸引力,让很多在其他国家遭到打击的极端主义分子能在孟加拉国藏匿。不仅如此,其国内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存在较大关联。例如孟加拉国伊斯兰圣战组织(Harakat ul-Jihad-I-Islami)就与基地组织联系紧密,该组织利用本·拉登提供的资金建立,还被本·拉登纳入国际伊斯兰阵线,在吉大港山区和考克斯集市建立训练营,还曾组织策划针对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的暗杀计划。
(二)孟加拉国的宗教极端主义势力
虽然孟加拉国政府不承认境内有任何极端恐怖主义组织,但其国内恐怖袭击频繁发生,且被外界认为“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极端组织所为”。极端组织作为孟加拉国极端主义势力的承载体,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和运转体系,是孟加拉国极端主义面临严峻形势的重要体现。根据南亚恐怖主义门户网站(The South Asia Terrorism Portal)统计,目前孟加拉国存在恐怖组织和宗教极端势力共计15个,其中宗教极端主义有6个,包括3个被取缔,2个活跃以及1个不活跃的极端主义组织。从还在活动的来看,孟加拉国目前还在活动的暴力组织共计6个,其中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就已经占到了总计的半数,剩下的三个暴力组织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孟开展安全风险防范的思考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之北,不仅是亚欧大陆通向孟加拉湾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孟加拉国经济增长迅速且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孟加拉国安全风险将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孟加拉国是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2019年GDP实现了8.15%的增长速度,被亚洲开发银行(ADB)认定为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孟加拉国经济增长预测,2020~2021年将降至7%,也属于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双边关系也发展迅速,2014年两国构建“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6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入开展互利合作。据统计,2019年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超过146亿美元,其中孟加拉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138.5亿美元的物品,占孟进口总额的25%;孟加拉国向中国出口8.312亿美元,相比于2018年的6.697亿美元增长24.12%。在投资方面,2018年中国对孟加拉国直接投资流量达到了9903万美元,存量为3.29亿美元。在工程承包方面,中国企业在孟新签承包工程合同超过200份,金额达104.21亿美元,向其派遣劳务人员8197人。因此,“正视海外投资的宗教因素,‘因地制宜’评估宗教因素导致的相关风险,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水平,才能真正走得稳,走得远”。
(一)深化宗教在外交中的作用,助推中孟关系更上一层楼
事实上,任何宗教都具有正反两面性。如何运用和引导宗教的正面性,以及避免宗教的负面性,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应对宗教风险的难题之一。不可否认,宗教是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也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加拉国宗教因素影响国际合作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宗教成为中孟两国关系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因素。因此,要加强宗教外交,化被动为主动,变宗教的负面因素为积极作用,助推中孟关系更上一层楼。宗教外交主要展现在世俗性公共领域以及非世俗为主的民间领域。从宽度来看,在中孟外交互动过程中不仅要建立政治、经济上的合作机制,还应注重孟加拉国民族、宗教的交流与沟通,进行文化融会贯通,并“争取发挥民族、宗教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文化区位优势,以文化区位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形成互补机制”,推动中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双边合作进一步深化;从深度来看,主要是基于知名宗教人士、著名清真寺以及围绕《古兰经》等圣典开展活动,促进中孟友好关系,进一步提升两国多元合作。
(二)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宗教极端主义影响
由于孟加拉国宗教极端主义存在的客观事实,唯有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应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首先是建立多层级跨部门的反宗教极端主义合作体系,就促成反极端主义进行沟通和达成共识,并开展情报共享、反恐演练、人员培训、联合执法等具体合作项目。全面掌握孟加拉国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现状、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主动提升应对能力,防堵孟加拉国宗教极端主义影响的框架漏洞。其次,在孟加拉国投资项目区域建立“安全防护区”,强化安全警卫工作,建立应急预案机制,防止宗教极端主义在项目实施区域活动或制造事端。再次是与当地政府部门、宗教团体加强沟通与协调,一方面确保在宗教极端主义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快速反应,以最快速度赶到事发现场并立即开展处置工作;另一方面是当当地即将发生或是呈现宗教极端主义的倾向、趋势时,发出预警并告知,以提前做好应对防范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最后是做好投资项目前的准备,避免在孟加拉国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高发区域开展项目投资。
黄德凯 朱强
上一篇:美国对缅甸战略传播行动的演进与特点 下一篇:大数据条件下档案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