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9-15 09:34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状况关系着当前社会稳定与发展,技术创新关系着产业升级 和未来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各行业技术进步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协调好二者关系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整 体就业具有创造效应;对第一产业就业具有破坏效应,对第二、三产业就业具有创造效应,且对第二产业影响程度更大;技 术创新人才对于就业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建议加大对第二产业人才培养,更大程度发挥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技术创新;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影响机制

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研究

  一、引言

  2017 年,我国失业率为 3.90%,低于常年 4%,但失业 的绝对人数仍大于 2013 年的 926 万,2014 年的 952 万以 及 2015 年的 966 万,加之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相关 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加速转移,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抵御外部风 险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水平的关键因素。随着人工智能、 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逐渐兴起,技 术创新将产生质的飞跃,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一般来说, 高增长伴随着低失业,但我国经济在长期持续增长的情 况下,失业率长期维持在 4%左右,并没有明显降低。所以 如何在新形势下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路径,实现经济增 长和就业水平提高双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二、现状分析

  技术进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持。从图 1 中可知,随 着教育水平和国民科学素质持续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 人员全时当量稳步增长。研究经费从 1999 年的 678.91 亿元增至 2017 年的 17606.13 亿元,资金投入流量逐年 上升。随着研究经费和科技人员持续增多,技术创新水平 也稳步提高。

  期保持稳定,直到 2008 年就业绝对数量出现大幅度下 降,并在 2013 年被城镇就业人数超过。从图 3 可知, 1985-2010 年内第一产业一直解决了绝大多数的就业需 求。虽然第二产业主要依靠机器进行生产制造,对劳动力 需求相对较少,但是经过多年工业化建设,工业规模整体 扩大,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在 2014-2017 年间,基本上与 第一产业解决的就业人数规模相当,从侧面说明我国工 业化水平不断稳步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具有 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特性,虽然 1985 年发展水平较低,实 现的就业人数最少,但是增长迅速,自从 2011 年超越第 一产业就业人数之后,增长速度并未减弱,现在已成为解 决就业问题的最大产业。说明我国存在就业规模和就业 结构的变化。

  三、文献综述

  (一)技术创新促进就业 穆勒、托伦斯、萨伊重点探讨了“机器问题”与“补偿 理论”,得出技术进步对就业有积极作用的结论。新古典 增长理论认为长期均衡中技术进步会使经济增长,并消灭失业问题。在 20 世纪 80 年代,新增长理论学派罗默、 卢卡斯等将创新内生化,并由此得出技术进步提高了就 业量的观点。Martin Carnoy(1997)认为技术创新会引起 一定的就业破坏,但会被产出扩大增加的就业量所弥补, 扩大增加的部分通过技术进步创造新产品、新设备,新部 门或者提高生产效率来增加就业 (Bernd Ebersberger and Andreas Pyka,1999)。Pianta 和 Vivarelli(2000)经 过分析得出企业技术创新总的来说会增加就业量。工艺 创新可以扩大企业就业需求 (刘欣和陈松,2017)。程小 可、李浩举、姜永盛(2017)研究发现微观企业创新可以提 高区域就业水平,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效果更明显。创 新在促进就业的基础上,还通过促进创业这一中间因素, 间接对就业产生正向作用。(张艾莉,张佳思,李月明, 2019)。

  (二)技术创新抑制就业 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其又是破坏劳动根本原因,并提出“创 造性破坏”的思想和命题,技术进步具有不规则和不均衡 性,造成失业危机。Jordi Gali(1996)发现技术创新使生 产力与就业不协调,从而使失业率提高 (Aghion and Howitt,1994;王阳等,2017)。在制造业领域,姚遂和雷钰 婷(2018)发现总体上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抑制就业总量 增长。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更会抑制就业增长率(庄子银 和刘彩云,2019)。

  四、技术创新影响就业的机制

  (一)技术创新对就业的破坏机制 该机制主要通过三条传导路径阐述技术创新减少就 业量:第一,技术创新加快生产机械化、自动化进程。传统 手工生产模式逐渐被现代机器大生产模式取代,在提高 生产效率同时,低端劳动力需求下降以及高端劳动力需 求上升,就业需求出现分化,使得先前该行业大量廉价劳 动力失业,产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第二,技术革新速度加 快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新旧产品生产转换需 要时间,老企业缺乏相关先进技术设备不敢继续扩大生 产旧产品,甚至通过降低旧产品生产规模来降低潜在风 险,对劳动力需求下降;而新企业无法快速进入投资生产 阶段,并未立即增加劳动力需求。在这一空窗时期,由于 技术革新使得供给端预期发生变化,伴随着新旧企业格 局改变,会产生间歇性失业问题。第三,创新促进产业结 构不断变化升级。劳动市场中的供给端劳动者无法立即 提高其素质,满足需求端新的标准需求,“高技术”需求与 “低素质”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失业人数上升。

  (二)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创造机制 该机制主要通过三条传导路径来阐述技术创新增加 就业量:第一,价格路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单位产品的 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产品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价格下降,供给和需求两端都会出现增长,企业对劳动力 需要加大。第二,收入路径。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使 得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对 教育、旅游等第三产业需求增加,服务业需要大量劳动 力,产生新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人数。第三,国际路 径。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科学技术竞争与合作机会增 加,增加相关科研人员的需求;面对更大的国际市场,国 内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出口规模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外 资企业进入东道国投资设厂,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同时许多当地居民也会选择出国就业,侧面起到缓解本 国就业压力的作用。

  作者姚峪岩 1 ,夏鸣海 2

  推荐阅读: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投稿

上一篇:集对分析在城市空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简析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